张作奎,福建鑫叶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的他,日复一日在一个个枯燥的数据中,在一个个复杂的分析模型中,用财务对标分析去 “把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痛点,帮助企业精准开出精益管理的“良方”。

张作奎 鑫叶公司供图
精益管理就是从“浪费”出发,对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等进行改进,梳理无价值环节,消除浪费元素,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张作奎深谙财务精益管理在推进企业降本增效中的推动作用,他当仁不让地成为“把脉”的策划者、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全力以赴“锱铢必较”。
自从2013年开展精益管理以来,按同口径统计,鑫叶公司共计节约成本费用8400万元,并通过产品降价累计为主业降低采购成本8100万元,降价部分全部通过内部挖潜消化。“硬核”数据背后,张作奎的准确“把脉”功不可没。
对标引领 找准“靶点”
酒店业效益持续下滑、印包业子公司能耗指标居高不下……面对企业出现的一个个难点和痛点,张作奎看在眼里虽然急在心里,但也明白只要有困难的地方,就一定有办法。
对标是问题的“显示器”,也是把握精益管理方向、确定精益改进“靶点”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标分析,张作奎提出在固化原对标指标基础上,根据存在的短板适时调整重点挖潜方向。他以问题为导向,将酒店业对标指标调整为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率、能耗、三项费用率等五项考核指标,印包业子公司增加单箱或单吨电量考核指标,将考核分值向调整与新增指标倾斜,使印包与酒店业对标指标进一步得到优化。
面对行业内印包业公司普遍出现开工不足、营收和效益明显下滑的种种困境,该如何突破?
为确保印包业子公司经营稳定,实现企业“开源”,拓展系统外业务,挖掘企业利润新增长点,张作奎和团队成员将增加了印包业子公司竞品及新备份产品业务占比和对外业务收入与毛利率指标,每月例会进行业务占比对标,季度分析对外业务指标,为开源决策提供了依据,保障了业务拓展,调动印包业子公司积极性。2018年,印包业子公司收入增长14%,其中外单收入达1630万元,同比增长23%。
定额建模 精控成本
由于各印包业子公司生产受市场影响,产量时多时少,能源消耗变化较大,能耗难以控制,定额难以制定。经过多次摸索,张作奎带领团队针对能耗管理难的问题,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并将能源管理系统与设备联结,建立每台设备、每个工序、每个产品牌号、每立方空间能耗精细化分析机制,使能耗数据能及时、准确获取,促推印包业子公司建立能耗管理定额,为降低能耗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各印包业子公司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历史基础数据,张作奎他们还制定了纸张、油墨、电化铝等一系列明细的数量式、金额式的理论及定额单耗标准。通过定额标准引领精益成本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纸张、油墨成本精细化成本管控模型,做好月消耗和累计消耗两方面精细趋势分析图,通过趋势图横向及纵向的成本费用以及定额实耗之间的对标对比分析,固化成本费用动态过程监控,实行月月监控、季度对标分析,明确了精益成本压控重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反映出企业成本费用对标结构体系。
降低存货 提高效益
通过对标,张作奎发现印包业子公司存货水平偏高,占用了大量资金。在准确“把脉”后,他开出了改进“良方”。
张作奎带领团队成员提出具体实施办法,他们要求各印包业子公司制定存货精益定额管理,实行存货结构明细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生产领域,并建立存货结构定额管理考核机制,落实到人。
通过近几年在存货上的精益管理,存货结构占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存货资金占用大大减少,从最高的1.64亿元降至5657万元,下降了65.5%。张作奎还要求印包业子公司适当提高供应商应付账款周期,资金得到了有效运转,流动资金结余较以往大大增加,提高了资金收益。
张作奎就是这样,改变了“账房先生”只会算账的形象,通过对标在精益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鑫叶公司精准精益、有效精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