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奇智,福建厦门鑫叶印务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多年来,他一直将“善用工具箱,做实做细基础工作,方能筑起精益管理大厦”奉为信条。
精益管理,贵在“减法”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材不高甚至有些纤弱的江奇智,脸上常常挂着暖心微笑,而当面对生产工艺方面的种种问题时,他眼里会立刻投射出专注且犀利的目光,因为在他眼中,所有在完善生产工艺、加强过程质量控制中出现的“拦路虎”都是他的眼中钉,都需要高效快速去消灭。
“精益设备项目管理中,我们尝试不断做着减法。”江奇智对精益管理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要深入分析影响设备有效作业率的各个因素,并集众人之智慧,合理调兵遣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到位的执行力让江奇智的努力显现出成效,平均日产量由原来的1295箱/天提高到1336箱/天,设备有效作业率由50%提升至54.69%,设备故障率由3.13%下降至1.96%……一项项数据,为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设备管理流程是江奇智在做“减法”中的着力点。针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等较为薄弱环节,江奇智提出图示化的思路,将指导性文件图示化,简明易懂,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确保设备维护保养完成质量,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降本增效更是他做“减法”时的绝招。“七匹狼(软红)”烟标油墨用量在不同机台印刷时波动较大,这是近年来困扰鑫叶印务公司的一个难题。江奇智通过细心跟踪、耐心观察,与一线操作人员无缝对接,反复地测试论证,从而提出了调整“软红狼”烟标印刷工艺的思路,原本烟标上的红由专红代替,色组减少一组。由原7+1印刷工艺改为6+1印刷工艺,将印刷色序进行调整。通过一系列大胆的调整,各机台油墨用量趋于稳定,且用量有所下降,“软红狼”烟标每年节约油墨生产成本约35万元。同时,通过橡皮布翻新和合理缩小橡皮布尺寸的措施,也为企业每年节约橡皮布采购成本约30万元。
《TPM设备管理在印刷企业的运用》、“一点课”项目、《胶印机喷粉量的控制》、罗兰胶印机墨路吹吸风装置和烟标成品检验桌的研制……一项项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生动地诠释了精益管理“减法”思维的效果。江奇智始终认为,“创新,是精益管理“减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自我转型,不吝“加法”
曾在生产部磨炼多年,从业务技术能手到如今综合管理的多面手,江奇智还在不断给自身做着“加法”。
时针拨回2017年底,鑫叶印务公司新厂房搬迁进入倒计时阶段,彼时就任生产部副经理的江奇智,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身份——新厂房搬迁一线指挥员。
“5+2”“白+黑”,是他当时的工作常态,白天事务缠身、晚上电话不断,忙着协调、统筹计划、汇报总结……时时都是办公时间、处处都是办公地点,“大到印刷设备迁移、电路铺设,小到墙体裂缝、石灰粉刷、门窗改造等,都要严格把关。”身为共产党员的江奇智深知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他吃苦在前、默默奉献、任劳任怨,42天、步步为营,大搬迁总算完成,江奇智他们边生产边搬迁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企业的技改搬迁划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除了更多时间与精力的付出,江奇智还在不断思考给自己“加”料。新的身份,要面对许多新鲜事物,意味着将面临更多的新挑战。“尽管事务缠身,在新厂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但还是要挤出时间加强学习,通过书籍、网络了解新知识。倘若只是闭门造车,就会出现‘天才的决策者,愚蠢的执行者’。”江奇智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江奇智的勤奋和努力得到了回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
而江奇智却满怀谦虚:“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荣誉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未来,还将再接再厉,在专业知识上进一步提高水平。”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