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烟区要求烟农田间劳作保持一定距离。图为龙岩市蓝溪镇黄潭村烟农唐六秀使用水肥一体机作业 /郭子雄 摄
农谚云:“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不违农时,不负天泽,勤劳的烟农又在华夏大地上开始了年复一年而又年年不同的劳作。
在云南省曲靖市阿油铺村烟田里,拖拉机轰鸣驶过,一沟沟红土地被深深翻起。不远处的育苗工场中,阿油铺烟叶收购点点长吴梓清忙着指导合作社社员育苗。“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2米距离,注意防护。”他边提醒大家做好防护,边了解登记烟农的生产所需,确保烤烟生产有序进行。
“目前,曲靖市已完成育苗92.27%,备足大田物资化肥2.9万吨、地膜1970吨,开展烟田冬耕晒垡50.79万亩和农家肥堆捂覆盖114.25万亩,完成整地50.79万亩。”吴梓清介绍,曲靖烟区备耕工作有序开展,为烟叶生产“开了个好头”。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烟叶生产——在全国各地的广袤烟区,这样的“二重奏”都在火热上演。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阶段,也是烟叶生产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为保障烟叶生产正常开展,国家局近日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烟叶产区做到疫情防控与烟叶生产两手抓、两推进,切实保障生产物资调运、抓好烟苗培育、做好面积落实、加强合同管理,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全年烟叶生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执行工序化作业,开展“网上课堂”式培训,推行分批次梯度育苗,“非面对面”签订合同……在各烟区,一项项“非常举措”先后“上线”,筑牢了生产一线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也保证了烟叶生产“不误农时”。抢抓节令、精准施策、统筹有方,各烟叶产区在春天的田野上播种下希望,一幅幅“人勤春早”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
精准施策 抢抓农时
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安宁河谷的山水之间,哈哈河坝万亩烟田正静静等待着烟苗“入住”。
在冕宁县每个育苗点,都设置了消毒区和清洗池,育苗队队长戴着口罩、拿着“作业本”,登记每名队员的出勤情况。育苗队队员要经过消毒等流程后,才能进入育苗场地,并在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距离。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育苗队强化苗池管理、场地消毒杀菌,确保烟苗健康。现在,全县烟苗出苗率已经达到90%左右,茁壮成长的烟苗孕育出新的希望。
“刚开始,我很担心疫情会影响种烟,心里七上八下。我是职业烟农,家里收入全靠种烟,今年合同种植96亩,更经不起折腾。”冕宁县横路村一组烟农卢勇兴奋地说:“没想到,烟草公司迅速落实防疫措施,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如何不违节令抓好烟叶生产?成为全国各烟区在这个春天必须答好的一道“双选题”。“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烟叶产区主动探索、精准施策,梳理烟叶生产中疫情防控风险点,健全工作机制,实现了“防控不松劲、生产不误时”。
南国春早,福建烟区正处于移栽的关键阶段。为减少人员接触,福建省局(公司)明确要求尽量减少进棚人员,确需进棚的人员则要按照防控要求戴好口罩、保持作业距离,并分别使用工具。此外,福建烟区的烟叶合同签订改为由烟技员与烟农通过微信、短信确认相关信息,再由烟技员在信息平台上录入数据,降低了感染风险。
云贵大地育种正忙。“班组化、工序化”作业,成为贵州烟区的育苗“新招”。在遵义烟区,每5人组成一个作业班组,每个班组负责一个大棚,实行工序化作业;在毕节烟区,每个育苗点安排5~6个专业化队员育苗,育苗工场也根据育苗棚数量分为
2~3个小组分开育苗。同时,播种机、装盘机等在播种环节广泛应用,提高了育苗效率,也控制了人员接触。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烟区,烟草人采取灵活方式安排生产活动。在恩施州烟区,每名烟技员都将驻片范围内的面积落实和育苗准备等数据,录入烟叶生产手机APP,随时掌握情况。宜昌烟区开展了分户分棚育苗,并分海拔、分区域安排烟农播种时间,确保在3月8日前完成播种工作。
防疫不松弦,春忙有“新招儿”。在三湘大地,在黄淮烟区,在关中平原,在东北沃土,这样抢抓农时的积极探索都在进行。将风险考虑得更全一点、将措施做得更细一点,各烟叶产区公司科学调度资源,探索出一项项创新举措,有序推进了烟叶生产。
“网”罗要点 线上指导
“刘大哥,播种机调试得怎么样了?”2月20日,烟农刘玉堂接到了山东省日照市库山烟站烟技员李军的电话。
“刚跟点播机厂家的王技术员视频完,都调试好了,耽误不了后天播种。”挂完电话,刘玉堂又打开手机,仔细对照起“育苗关键技术落实15问”中的技术要点:畦面平整到位了吗?滴管系统铺设完毕了吗?底膜漏水更换或需补到位了吗?底肥施足了吗……一环接一环的技术问答,烟技员及时的视频指导,都使他受益匪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传统的走村入户、召开烟农培训会等指导方式,易造成人员集聚,不利于疫情防控。为此,各烟叶产区开拓思路,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开展“网上指导”“远程点拨”,以“线上聊”为烟农“充电加油”,有效保证了技术要求落实到位。
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致烟农一封信》……近日,湖南烟区运用多种形式,远程指导烟农、合作社落实苗棚温湿度管理、烟苗病虫害防治、剪叶等技术要求。渠道更多、速度更快、反馈更及时,技术指导插上了“网络翅膀”,真正把服务给烟农送上门、送到家。
21个小视频,成为了福建南平烟农的生产“保姆”。把理论讲解和图片展示相结合,把晦涩专业术语转化成“大白话”,把繁琐技术分解成简单步骤,南平市局(公司)推出的小视频,覆盖各个技术环节,让烟农记得住、学得会,保证了措施有效落地。

疫情防控期间,云南省强化育苗管理,图为曲靖烟区育苗 /王炳会 摄
“在家防疫禁外出,种烟致富有奔头。”近日,一组烟叶生产顺口溜在云南文山烟农的朋友圈中“刷屏”。文山州局(公司)广泛采用了“顺口溜”、微信等手段,与本地烟农加强联系,把宣传疫情防控和发动烟农结合起来。通俗易懂的语言,既接地气又实用,推动各项技术快速落实。
在成立222个烟农微信群、制作12个烟叶生产微视频的基础上,广西百色烟区还着力将“面对面”指导做细。一对一进行指导,保持安全距离,烟技员返回后及时测体温……这些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接触,也发挥了现场指导针对性强的优势,提升了烟技员工作效率。
“线上”“线下”结合,技术指导与防控宣传并重,各烟叶产区公司多措并举,通过“非面对面”的形式,保证了技术指导不缺位。同时,“互联网+”新模式,也增强了技术指导的通俗性,调动起烟农的学习积极性,为烟叶生产技术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全力以赴 做足保障
“真要感谢政府和烟站的同志,你们就是我们烟农烟叶育苗春耕播种的‘及时雨’!” 接到官渡烟站送上门的基质、浮盘、烟种等物资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烟农涂安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由于交通管制,竹山县烟农难以取得烟用物资。为此,官渡烟站向竹山县局(分公司)汇报,并多次与官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官渡镇政府为烟站配备2台“物资供应专用车”,开通烟叶生产物资绿色通道,及时将物资配送到烟农家中。
“感谢了!”“辛苦了!”得知烟用物资配送上门的消息后,全镇烟农微信群里炸开了锅。烟用物资的及时到位,坚定了烟农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的信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烟叶生产中,烟用物资同样不可或缺。
疫情防控期间,多地实行了道路交通管制、车辆限行等措施,为烟用物资调运带来了一定影响。“节令就是命令”,为及早运输烟用物资,各烟叶产区公司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与地方疫情防控部门沟通协调,保障好育苗、备耕、备栽等生产物资供应及运输,确保按节令育苗。
在河南烟区,一场紧张的“物资调运战”正在打响。以三门峡市为例,卢氏县局(分公司)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烟用物资运输车辆得以优先办理通行证。2月18日起,当地烟草人24小时到高速路口防疫卡点接车。短短4天,就从漯河、许昌、洛阳等地运回育苗物资16车、化肥30车,后续有60余车烟用物资将在3月中旬前送达。
在贵州烟区,专业化、无接触式配送和分时段分农户领取的新模式,让烟农物资的到位更快。各地烟农合作社成立烟用物资专业化配送服务队,将烟用物资送货上门,不少烟站以村民组为单位制定烟用物资领取计划,精准预约、错峰供应,减少人员的不必要接触。
在做好烟用物资调运的同时,各烟区还千方百计为烟农筹措防护物资。湖南省局(公司)为烟农配备口罩、手套,并在育苗工场等公共区域准备洗手液、酒精等消毒用品。四川凉山州局(公司)及时采购体温计、口罩、消毒液等物资,还动员广大员工为烟农提供了自备的口罩等,让烟农吃下了“定心丸”。
群策群力,共克时艰。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目前,全国各大烟区烟用物资已经基本到位。一批批烟用物资第一时间配送到烟农手中,为春耕提供充足物资保障,成为烟叶发展的“及时雨”。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面对疫情防控和烟叶生产“两手抓”的任务,各烟叶产区公司不等不靠,精准施策、创新思维、灵活调度,带领广大烟农不失时机地推进春耕备耕,跑好了今年烟叶生产的“第一棒”。
春播一粒种,秋收百里香。我们相信,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里,播下的每一粒种子必将蕴含着更顽强的生命力,一幅春华秋实的美丽画卷已然起笔。
(栏目责编/王学仕 wangxueshi@tobacco.gov.cn)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