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主管 中国烟草总公司传媒中心主办
首页加入收藏订阅中心
资讯搜索

中国烟草传媒网投稿邮箱:echinatobaccotg@126.com

当前位置: 业内纵览 > 公益

苗寨致富花开处处春

——云南楚雄州局(公司)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2025-04-25 来源:通讯员
字体:+ -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面对这次“大考”,云南省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没有丝毫动摇。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是吃紧,越要迎难而上,越到最后关头,越要绷紧弦、拉满弓、铆足劲,越要啃下硬骨头,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苗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楚雄州武定县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2014年被云南省列入革命老区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楚雄州局(公司)挂包扶贫的武定县田心乡鸡街子村地处乌蒙山深处,是典型的偏远高寒山区,杂居着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武定县苗族主要聚居地。这里平均海拔2300多米,全村仅有旱作耕地4100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宗教人口占总人口的60%左右。曾几何时,这里的苗族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看天吃饭,靠山为生,祖祖辈辈都摆脱不了“种一般撇坡,收一土锅”和“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曾几何时,这里是深度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6户1902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50%;曾几何时,这里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是承诺,更是号令。楚雄州局(公司)党委闻令而动,顺势而谋,和当地党委政府一道定思路、兴产业、挖潜力、抛穷根、攻山头,创难关,在苗乡趟出了一条“观念引领、产业扶贫、生态宜居、民族共融”的扶贫之路。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首先要把苗族群众信什么、想什么、盼什么搞清楚,把种什么、养什么、靠什么增收弄明白,要把为谁脱贫、怎样脱贫、脱贫不返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脱真贫、真脱贫作为检验苗族群众感情的重要标准……”楚雄州局(公司)主要负责人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字里行间流露出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苗族乡亲早日脱贫,楚雄州局(公司)班子成员和调研组多次深入鸡街子村,深入苗家寨子,一村一寨搞调研,一家一户做工作,畅谈致富经,谋划脱贫路,勾画新未来。然而,群众观念陈旧,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种植、养殖单一,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比较效益较差,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苗族群众人居环境脏乱差等一列问题、瓶颈和短板像无情的大山横摆在了州局(公司)党委眼前。怎么办?怎样干?

办法总比困难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通过反复深入调研,州局(公司)党委提出了“两种一养一居”的扶贫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实践和努力,如今,州局(公司)党委勾画的苗乡“富民春居图”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种出“金叶子”,让苗族群众腰包鼓起来

走在鸡街子村的村间道路上,沿路上一些村民正顶着烈日在田里浇水保苗。

“走,去家里坐。”一位皮肤黝黑,穿着褪色外衣,抬着锄头的村民高声喊道。他的裤脚高一只低一只,一看就是刚刚从地里干活回来。

“我认识你们,是烟草公司的,我家就在前面,我有个想法要跟你们说说。”那位村民笑呵呵地说。

驻村扶贫队员雷扬介绍到,他叫张有福,是鸡街子村一组的贫困户,是村里的第一个苗族党员,党龄有20多年了。

“我是想种二三十亩烟,就是不知道会有合同么?”张有福充满希望地咨询着种烟指标的事,接着又补充道,“我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我爹种烟啦,到现在已经种了40多年,对这棵烟有感情啊!”他又回头指着他的房子说:“我家这个房子原来漏雨,是烟草公司给我家钱修起来的,心里很是感谢呢,只是我们苗族人又不太会表达。”这位苗族老党员的只言片语,表露出他把过好日子的盼头寄托在烟草产业上,把多种烤烟、种好烤烟当作脱贫致富的希望。这也激励着楚雄州局(公司)每位进村帮扶的党员干部,不仅需要深情厚爱,更需要扛起脱贫的责任与担当。

楚雄州局(公司)牢记责任与重托,对帮扶的鸡街子村做出了重要承诺。在烟叶种植收购总量调减的情况下,保持田心乡鸡街子村烟叶生产计划稳定,产量稳定,收购价格稳定等产业扶贫政策相继出台;计划合同指标优先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满足少数民族山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烤烟种植保险费等一系列措施随之落地落实。“种植一亩烟,脱贫一个人”的设想正变为现实。

2019年,鸡街子村委会引导贫困户种植烤烟190亩,种烟收入68.5万元,户均种烟收入5580元。2020年,鸡街子村农户计划种植烤烟300亩,预计种烟收入达到114万元,户均种烟收入6350元,靠种植烤烟,让苗族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种出“金豆豆”,让苗族群众日子甜起来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武定县田心乡鸡街子村人少地多,气候温和,适应种植冬早作物。楚雄州局(公司)在派出烟草农科专家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突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贫农业产业,即青蚕豆、青豌豆产业。

在“两青豆”产业发展过程中,鸡街子村抓住“四大特色”。一是易推广。全村“两青豆”种植历史自古有之,农户已经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鸡街子村的小春作物90%以上以青豌豆种植为主,田心乡“两青豆”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农民收入有50%来源于“两青豆”种植。二是上市早。由于田心乡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海拔优势,每年“两青豆”上市比周边县市提早1-2个月,本地价格可以直接影响市场价格。三是无公害。鸡街子村种植的“两青豆”皮薄鲜嫩,肉质细腻,质地酥软,味甘鲜脆,口感优良,是无公害时令佳蔬。四是前景好。多年来,在“两青豆”上市期间,很多外地商人进村收购,直接销往河南、上海、北京等省市和省内城市,“两青豆”深受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附加值逐年提高。

立足区域资源发展“两青豆”产业,鸡街子村实现“三个不愁”。种不愁,2020年楚雄州局(公司)以每亩补助200元的形式,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种植青豌豆3100亩,预计产量超过90万公斤,预计促进贫困户增收310万元左右。卖不愁,州烟草公司、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部门多次调研“两青豆”产业发展及交易平台建设规划,帮助解决政策扶持、资金帮扶等方面的问题,烟草及其他挂帮单位投资60万元建成武定县田心乡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线上电商平台,让苗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卖出“金豆豆”,卖上好价钱。销不愁,“两青豆”目前不仅是田心乡更是鸡街子村的主导产业,全乡每年均向外地输出“两青豆”5000吨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直接创收2000万元以上,全乡“两青豆”销售队伍也初具规模,每年来购销“两青豆”的外地客商达1000多人次,通过京昆高速公路、武易高速公路、G108国道直接销往全国各地。

养好“生态驴”,让苗族群众致富路子宽起来

“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田心乡党委书记龙在成说。群众有所需,帮扶有所为,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要兑现。

鸡街子村素有养殖毛驴的传统,经过广泛征求苗族群众意见,并多次考察论证,鸡街子村委会决定发展“生态驴”养殖项目。

楚雄州局(公司)作为帮扶单位,义不容辞,鼎力支持,2019年投入扶持资金70万元发展肉驴养殖项目,帮扶220户贫困户发展“生态驴”养殖,每户(每匹)补贴3000元,兑现补贴资金66万元。2020年,楚雄州局(公司)把扶持资金提高到每匹3200元,追加下拨资金85万元,帮扶其余建档立卡贫困户购置肉驴仔驴242匹,引进种公驴5匹,完善“生态驴”繁育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养殖户收入。

为确保养殖疫病防控安全,“生态驴”养殖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乡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严格的防疫监测检疫检验,定期对畜圈及环境扑杀和消毒,让苗族群众养上了“放心驴”。养殖合作社还长期聘请专业人士为苗族群众提供“生态驴”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每年举办一期“生态驴”养殖的培训班,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推广饲养良种良法。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养驴“土专家”。在经营管理上,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幼驴、统一培训、分户养殖的“三统一分”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了与市场对接。

鸡街子村一组贫困户杨秀荣饲养肉驴

养殖户杨秀荣见到楚雄州局(公司)扶贫干部来了,翘起大拇指,连声说了三声好“共产党好,扶持政策好,烟草公司好。”并指着一匹正在吃草的毛驴,高兴地算起了经济账,“我家三口人,老的老、小的小,因为生病,下不了地,干不了体力活,去年在政府和烟草公司的关心下,养上了“生态驴”。通过8个多月的喂养,长到了近160公斤,除掉垫本,可以赚到四五千元钱。还是养驴划算,打算来年再养两头。”杨秀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流露出对扶贫干部的感激和对新生活的期盼。

住上“新洋房”,苗族群众心里乐起来

世世代代的苗族群众居住在低矮漆黑的垛木房里,祖祖辈辈以火塘为伴,以土豆为食,以捕鸟为乐。特殊的民族风俗,恶劣的生活环境,让这里的苗族群众长期与“世”隔绝,养成了“靠天祈福,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习惯。如何改变苗族群众生活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每位楚雄州局(公司)帮扶党员干部的心上。

改变,只有改变,才能让苗族兄弟姐妹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这一想法迅速在楚雄州局(公司)党委班子中形成共识。2019年5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楚雄州局(公司)投资490万元,新建苗族异地重建点、改造加固C、D级危房。2020年初,一排排、一幢幢“小洋楼”在苗岭深山拔地而起,楚雄州局(公司)又投资75万元,为每户贫困户配置彩电、电磁炉等日常生活用品。

但苗族群众故土难离,不想搬、不愿搬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面对苗族群众思想不通和相互观望的心理,楚雄州局(公司)党委下决心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连续派出五个工作专班,进驻苗族村寨,夜以继日作动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打消群众思想顾虑,畅想美好生活……

村里的75岁的老人杨秀良是第一个搬进统建房的人,他介绍说:“我高小毕业,文化不高,家里有8个孩子,条件不好,在村里当了12年的会计。现在老了,去年老伴也走了,今年烟草公司统一盖的房子,政府分了一套,还把钥匙送到他家里来,活了那么大岁数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好事。”

鸡街子村16户苗族群众安全住房统建点

2020年5月17日,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苗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的盛装,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安居广场,吹起芦笙,跳起了古老的《芦笙堂》,载歌载舞,隆重庆祝武定县田心乡鸡街子村整村脱贫摘帽。绵延悠长的芦笙声孕育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苗族兄弟姐妹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昭示着美好生活新的开始。

编辑:张晓燕

∧  返回顶部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出版发行

2024-10-15 来源: 《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

10月15日,《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总第779期)出版发行。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分别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认真传达学习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本期“特稿”栏目报道相关会议精神,推动行业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紧盯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验收。本期“专稿”栏目刊发国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捷在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验收工作行业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当前,行业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本期“学习”栏目刊发内蒙古、西藏区局(公司)和广东中烟主要负责同志的交流文章,并邀请广州市局(公司)、呼和浩特市局和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进行交流。

以责任为“笔”,用服务着“墨”。本期“关注”栏目刊发本刊调研组文章《格局打开 共赴山海》,展示青海烟草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工作,以及大连、福州市局(公司)做好中秋、国庆“双节”卷烟销售的报道。

最美是金秋,收获正当时。眼下,全国烟区随处可见忙碌的秋收景象。烟叶采摘、烘烤、收购如何提效率、优服务?本期“视点”栏目走近湖南、广东、江西烟区,喜看基层一线新气象。

更多精彩看点,敬请关注《中国烟草》杂志及中国烟草资讯网、“中国烟草资讯”微信公众号。

编辑: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