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主管 中国烟草总公司传媒中心主办
首页加入收藏订阅中心
资讯搜索

中国烟草传媒网投稿邮箱:echinatobaccotg@126.com

当前位置: 业内纵览 > 公益

闽西脱贫背后的烟草力量

2025-04-2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体:+ -

福建省龙岩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作为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基层联系点,立足闽西老区实际,创新更多帮扶模式,开展了一场助力老区脱贫的生动实践

2012年以来,龙岩市实施烟草援建水源工程项目19件,援建总金额11.28亿元

闽西龙岩是革命老区,也是福建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烟草产业作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龙岩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龙岩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推出一系列惠农助农政策,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开展了一场助力老区脱贫的生动实践。

烟叶采收季节,女子科技服务队员指导烟农采收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位于龙岩市上杭县蓝溪镇的歧滩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子空心化严重。“我刚来的时候村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在田里干活的年纪都比较大。”上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歧滩村第一书记丘启发说。

歧滩村是上杭县局(分公司)烟叶办支部的结对联建挂钩村。2017年,丘启发被派往歧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时全村还有8户贫困户,如何带领这些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

上任后不久,丘启发充分利用单位每年3万元的办公经费,实施烟田道路硬化,推进烟田水渠排灌项目。

“以前村里因为灌溉用水不足,想种些水稻、水果都不行,这两年水利设施的改善不仅缓解了村民们的用水问题,也让村里农业发展有了新思路。”歧滩村村支部书记黄春林说。

55岁的村民黄庆德说,前些年自己在外打工赚了一些钱,但收入不稳定,又照顾不到家里。近两年他看到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村民种烟效益不错,于是产生了返乡念头。

2019年,黄庆德回到村里,和妻子一起种起了烟叶。“我自己有3亩土地,加上烟叶生产合作社帮忙流转的40多亩土地,一共50亩烟田。通过烟稻轮种,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水稻,年收入十几万不成问题,比在外面打工轻松稳定。”他说。

为了给予烟农们更全面的指导帮扶,丘启发常常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困难和需求。村民们将他所做的点点滴滴记在心里:遇到霜冻期,他便组织党员服务队帮助大家筹备抗灾救灾物资,为了部署、落实防灾措施时常坚守到凌晨;一些村民缺土地,他便和村党支部、合作社一起想办法帮忙解决;烟农碰到技术难题,他从县里专门请来技术人员为烟农提供指导和培训……

三年多的挂钩帮扶成效初显,歧滩村建档立卡的8户18人已于2019年6月全部实现脱贫,早于预定目标。

歧滩村的蜕变只是龙岩烟草挂钩帮扶的一个缩影。2016年至今,龙岩烟草商业系统共选派276名干部挂钩帮扶310户贫困户,投入扶贫助困资金474万元,目前贫困户已百分之百实现脱贫。

巾帼不让须眉

在龙岩上杭,活跃着一支女子科技服务队。85名队员全部来自上杭县局(分公司),其中党员26名。

“这里种烟的很多是女人。为了更好服务大家,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女子科技服务队。”队长江桂英告诉记者。

这支队伍自2008年成立以来,多次被龙岩市和上杭县授予“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还曾获福建省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她们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53岁的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康村村民陈福玉说。

2011年,上杭县三丰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成为上杭县第一家烟农合作社。作为拥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种烟大户,陈福玉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陈福玉说,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当种植大户和烟农遇到生产资金、烟田管理、劳动力等问题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女子科技服务队寻求帮助。

“她们经常到烟田里帮助解决烟田起垄、烤烟用肥、烟苗移栽、烟叶采摘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有了她们的指导帮助,种烟效益大幅提高。”陈福玉说。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全县25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

走进位于庐丰乡丰乐村三丰烟叶烘烤工场,55座密集烤房整齐排列,全部配套的智能化烘烤设备不停运转,村民们正在忙碌而有序地编烟上竿、配烤装炕。

90后张秀娥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外打工,把两个孩子留在老家托父母照顾,“看到种烟的效益后返乡,2019年起开始打理30多亩烟田,预计今年8月将有收成”。

“在外打工始终漂泊不定,现在回来种烟不仅能照顾到父母和孩子,还能有稳定的收入,一举两得。”张秀娥说。

民生工程聚民心促发展

在龙岩武平,近两年兴起了一处知名的“网红”旅游地:云寨村(原名云礤村)。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发展成为年轻人纷纷“打卡”的旅游胜地,云礤水库的建设发挥了大作用。

云寨村所在的城厢镇是武平县主要粮区之一,也是重点旱区之一。云寨村村支部书记邱国忠告诉记者,由于灌区内水利陂头引水工程比重大、点多、规模小,运行多年后残缺老化现象严重,导致水旱灾害频发。

为改善水利设施条件,云礤水库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2019年7月完工验收,项目总投资约6165万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约3872万元。

云礤水库建设项目部办公室主任赖永平说:“水库建成后,每天至少可提供510吨用水,不仅灌溉了4043亩耕地,还兼顾了下游3000多人的生活用水。”

记者看到,作为烟草援建水源工程之一,云礤水库解决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后,也让上下游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库两岸树木茂密苍翠,水面清澈无比,蓝天、白云、村寨、山峦映布其中,鱼儿在水中自由嬉戏。

优美的风景让这里成为了游客“打卡”胜地。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从前习惯外出谋生的云寨村村民们,近年来纷纷回流,在村里兴办民宿、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5年,65岁的云寨村村民邱宪明将自家4层楼房子打造为民宿,共8间房,周末、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他说,“现在光民宿这一块一年就有10万元左右收入,外地打工的小儿子也打算回来帮我经营民宿。”

上游发展旅游观光,下游发展农业生产。东岗村位于云礤水库下游,该村村民朱远承说,过去水利设施不完善,农田耕作往往看天吃饭。雨季时河流两岸农田常被冲毁,旱季时农田用水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下游村民半夜起来堵上游农田的进水口争水等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好了,水库建成后,雨季蓄水,农忙放水。加上烟草部门还兴修了不少水坝、水渠和烟路,实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现在,朱远承拥有38亩烟田,一年收入10多万元。

据统计,2012年以来,龙岩市实施烟草援建水源工程项目19件,援建总金额11.28亿元。受益农田面积达16.97万亩,可灌溉烟田13.89万亩,实现年供水量4492.09万立方米,受益人口33.29万人。不仅如此,龙岩烟草商业系统还投入了19.34亿元在全市建设烟水、烟路、烤房等烟田基础设施6.2万件,极大地改善了老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编辑:张晓燕

∧  返回顶部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出版发行

2024-10-15 来源: 《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

10月15日,《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总第779期)出版发行。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分别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认真传达学习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本期“特稿”栏目报道相关会议精神,推动行业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紧盯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验收。本期“专稿”栏目刊发国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捷在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验收工作行业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当前,行业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本期“学习”栏目刊发内蒙古、西藏区局(公司)和广东中烟主要负责同志的交流文章,并邀请广州市局(公司)、呼和浩特市局和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进行交流。

以责任为“笔”,用服务着“墨”。本期“关注”栏目刊发本刊调研组文章《格局打开 共赴山海》,展示青海烟草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工作,以及大连、福州市局(公司)做好中秋、国庆“双节”卷烟销售的报道。

最美是金秋,收获正当时。眼下,全国烟区随处可见忙碌的秋收景象。烟叶采摘、烘烤、收购如何提效率、优服务?本期“视点”栏目走近湖南、广东、江西烟区,喜看基层一线新气象。

更多精彩看点,敬请关注《中国烟草》杂志及中国烟草资讯网、“中国烟草资讯”微信公众号。

编辑: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