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30公里的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师岗镇曹营村、距离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直线距离10余公里的内乡县马山口镇杏树坪村、位于铧角山下的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周沟村,分别是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南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平顶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扶贫定点村。9月下旬,记者一路辗转数百公里,实地感受这3个村庄产业多、乡村美、村民乐的点滴改变,不仅得益于省烟草商业系统的帮扶投入,更折射出河南省烟草商业系统驻村帮扶干部一是一二是二,扑下身子干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干的责任与担当。
产业扶贫济民生
绿的是黄秋葵、红的是三樱椒、黄褐色的是香菇——深秋的村庄,呈现出一派色彩缤纷的收获景象。

南阳市内乡县师岗镇曹营村蔬菜大棚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供图
“这里的26个蔬菜大棚,我承包了22个,每年给村里交6万元的承包费。”9月22日,在曹营村的有机蔬菜基地,来自附近江营村的江道东刚刚收获了一茬小白菜,今年48岁的他之前在北京市顺义区种了七八年蔬菜,如今在家附近找到了“用武之地”。
曹营村交通条件便利,S331省道穿村而过,2018年,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163万余元,因地制宜援建曹营村发展蔬菜大棚26座,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30户。
“2015年以来,河南省烟草局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50.31万元,投入第一书记专项资金255万元,引进帮扶资金2005万元,培育了黄秋葵、艾草、无公害蔬菜种植等多个支柱产业。2019年,曹营村贫困户的年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3700多元增长到了1万多元,4年翻了近3倍,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曹营村第一书记谷志君介绍说。
距离内乡县城55公里、地处深山区的杏树坪村也找准了产业扶贫的方向。驻村第一书记刘永浩说:“来到杏树坪后,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30万元,在村内建桥2座、香菇大棚22座,从2017年的12万袋起步,2020年年底计划种植香菇31万袋,每袋香菇利润少说也有3.5元。另外,对于不能种植香菇的15户五保户、残疾户,每户补贴3500元,帮助他们发展养鸡养羊。”

郏县李口镇周沟村红牛养殖场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供图
2006年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郏县红牛,也被列入周沟村的扶贫产业项目。“2019年,平顶山市烟草局捐赠了70万元,我又申请了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0万元,建起了26亩大的红牛养殖场,县财政补贴50万元购买了50头红牛,2020年疫情后平顶山市烟草局又拿出20万元购买红牛20头。养殖红牛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平顶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周沟村第一书记吴景超介绍。
一串串数字,记录的是河南烟草人真诚的付出和努力,以村民和村子的实际为要,在产业布局、规划上留下样扎下根,为村子的未来留下一幅立体样板。
村容整治解民忧

内乡县师岗镇曹营村明德小学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供图
“河南省烟草局出资8.2万余元对学校的厨房进行升级改造,添置了冰柜、蒸箱和消毒设施,为280多名学生安全就餐提供了保障。2020年8月,还捐赠7.8万元为50多名寄宿生的宿舍安装了柜式空调。”曹营村明德小学的杨杰老师兴奋地带领记者参观了学校的厨房和宿舍。崭新的曹营村党群服务中心,两座塘坝、两眼机井,两条生产路并安装了35盏路灯,文化广场、卫生室、舞台、公厕……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帮扶队用源源不断的投入为曹营村留下了一个好家底。
“为水愁,行路难,农村发展更困难”,这曾是杏树坪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真实写照,成了制约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
“每袋香菇种一茬需要六七斤水,没有水咋发展?2019年,我们协调水利资金65万元帮村里建了两座塘坝,解决了困扰村里多年的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难题。”刘永浩说。
在南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和马山口镇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内乡县交通运输局协调资金273万元硬化了6.5公里村级道路,协调120万元修好了杏树坪村至七里坪花园村的2.7公里山路。农网改造完工、熔纤连接宽带入户,一个偏僻深山村,2019年顺利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地处丘陵区的周沟村,村内道路高低起伏,村民出行不便。2016年以来,平顶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将村里的3.3公里的公路拓宽0.6米~1米,并在4.5公里的环村公路边种植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和格桑花,修建了党群活动中心和卫生室。
周沟村贫困户程广志说:“平顶山市烟草局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修了路安了路灯,还通了公交车,从李口到周沟,从上午8点50分到下午3点,每天发4班公交车,我们再也不是‘山顶洞人了’!”
倾情扶困暖民心

杏树坪第一书记刘永浩(左)和姚国敏成了好兄弟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供图
姚国敏是杏树坪村有名的告状“钉子户”,刘永浩来之前,由于村支部涣散,村里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直性子、爱打抱不平的姚国敏经常去镇里、县里、市里告状。
“刘书记制定了公开、公正、公平的村民议事会制度,成立了3个村民小组参与管理村内事务,我现在也是议事会的一员,负责民事调解,再有人去上访,我第一个去解决!”姚国敏说起自己的转变有点动感情,“刘书记人家来杏树坪是为了解决脱贫的问题,不是为了解决村里的老矛盾。他脚踏实地为村里找资金跑项目,因为忙工作,小闺女放假来看他都没时间照顾,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都很感动!”
同样发生转变的还有村民郑俊全,2017年他因患甲状腺癌致贫,如今养了一二十只羊、种了两万袋香菇,不仅脱了贫致了富,还当上了村会计和副支书。
时光的线条稀稀疏疏,唯有深入到岁月的褶皱,细细咀嚼方能知道其中的苦与甜、情与真。在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用心做实事的河南烟草人在村容村貌改变的基础上,挖掘和丰富榜样带动力量,促使广大村民的精神状态和面貌改进提升,与大量的投入和之后产生的效果匹配,形成上下互动、良性发展的一盘棋。
(原载于2020年10月12日《河南日报农村版》1版2版)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