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浓浓的扶贫情结,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扶贫第一线。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再一次来到孟州市化工镇中化村捐赠爱心衣物。
捐赠现场,孟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牛晖一边将衣物送到贫困户手中,一边仔细询问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及需求,让对口帮扶责任人记录在册,尽快安排落实到位。“烟草局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始终将贫困户家庭冷暖放在心上,眼下,天气是愈发寒冷,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这个冬天,过好春节?按照孟州市烟草专卖局安排,我们组织了‘献爱心、助脱贫’主题党日活动,干部职工踊跃捐赠,购买新衣、书包、书籍,送到他们家中,尽力帮他们解决生活需求,那可是我们的亲戚啊!”牛晖深情地说。
细辨贫困症结,细梳家庭收入支出明细账,瞄准真问题,拿出实方案。2018年3月,焦作孟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对口帮扶该市化工镇中化村,委派李立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抽调5名中层干部组成帮扶工作队对贫困户进行对口帮扶。
中化村位于化工镇东部,全村721户3022人,14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户15户46人。针对贫困户家庭情况、人员结构、致贫原因,李立新走马上任第一天就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询问,摸清家底,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针对各自情况,按照 “一人一策、一户多策”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方案,并按照方案一步步做好引导落实,“输血+造血”,助其破解“等靠要”懒惰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拔掉穷根。
今年72岁的张秀花早在2016年就被认定为贫困户,43岁的儿子潘振山因脑部受到刺激出现精神障碍,17岁的孙子潘心志读高中。失去家庭劳动能力的一家人没有收入来源,却还要承担高额的医药费,热爱学习的潘心志也面临辍学的危险,一家人靠张秀花老人苦苦支撑。
“家里生活真的是过不下去,我又一天比一天老,还有高血压,我常常担心有一天我突然不在了,这个家该怎么办?就在这时,李书记和帮扶责任人薛鹏主任来到我家里,给我们讲解国家的好政策,根据我家里的情况,给我们办有低保、医保、重症慢性病补贴,还申请有兜底线户扶贫救助保险,签约家庭医生,每年领取补助2600元,吃药看病不花钱,这生活才有盼头。”张秀花老人感激地说。
最让老人感激的是,心爱的小孙子有学上,有书读,就有了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新希望。“根据张秀花家里的情况,我们实施精准扶贫,应享尽享国家扶贫政策的同时,还安排其儿媳在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上班,每月有500元的收入,解决日常生活开销,并与学校取得联系,就潘心志家庭实际困难情况作沟通对接,为其申请每年3000元的教育补贴,住宿、学费全免,让孩子安心读书学习。”李立新说。
84岁袁法香也是村子里的贫困户,和43岁的儿子袁福元生活在一起,缺技术致贫,因家庭贫穷,还没有娶亲成家,在父子眼里,这生活没有奔头,得过且过,想脱贫可没有路子啊!
在走访中,李立新获知袁福元的一个“发小”靠养兔发了家,盖得起新房,买得起新车,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袁福元也有心从事养殖,可是没有资金,只能搁浅。
“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党和政府在,不用担心。”李立新安慰他,“只要愿意下尽苦力干,我们就能摆脱贫穷,过上幸福的生活。”在他的鼓励下,袁福元参加了专业技能培训,从事毛兔养殖产业发展,李立新为其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助力。目前,养殖场拥有毛兔100多只,年收入9000多元,于2019年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袁福元告诉记者:“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能只靠政府帮助,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掌握一技之长。去年,我家光荣脱贫,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家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盼头。”
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暖心房,确保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孟州市局(分公司)帮扶的重点工作之一,自对口帮扶以来,就根据困难群众的危房类型,征求他们的意愿,综合施策,分类实施,联系施工队对房子进行加固、屋顶墙体维修、室内粉刷,让贫困户住得安心、舒心。目前,贫困户乔绍云、潘恒君两家门窗已全部安装到位,解决了入住难、防寒取暖难的问题。
“牛阿姨,您来了。”刚走进贫困户71岁的徐小英家中,12岁的高钰茜就闻讯像小鸟一样扑了上来,“阿姨,您工作这么忙,怎么又过来看我和奶奶了?我的学习您放心,老师讲的我基本上都能听懂,不懂的就问老师、同学,他们对我可热心了,经常帮助我。”一见到牛晖,12岁的小钰茜就急切地说,满脸的兴奋。
“阿姨是想你和奶奶了,这不,天冷了,给你送几件新衣服,送些面包、牛奶,还有一些教辅书籍,不懂的就及时查找学习,一定要考出优异的成绩,上一所心仪的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牛晖再次叮嘱,目光怜爱。
“牛局长真是一个好人,没得说,她让孩子感受到什么叫母爱,让孩子爱上学习,经常来家里慰问,送钱送衣送吃的,辅导孩子写作业,还给孩子配有手机,方便交流,实在抽不开身来家里,她就跟孩子打电话,视频,在孩子心中,她就是她的‘妈妈’。”徐小英老人流着热泪说。
据老人介绍,她们一家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一场飞来横祸,儿子失去生命,儿媳改嫁,只剩下她和小钰茜相依为命,靠政府补贴和救济金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在走访贫困户中,牛晖了解到高钰茜家庭情况后,当场个人捐赠1000余元,认下这门亲戚,就此,书信、电话联系不断,亲情在沟通中不断加深增厚。
要结就结一辈子。在牛晖的带动下,孟州市局(分公司)干部职工都争着结亲认对,让涓涓爱心汇成潮流涌动不休,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让这些穷亲戚都能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他们愿意为之不遗余力。
牛晖说:“通过扶贫工作,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基层群众生活的困难与艰辛。对贫困户的帮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们将长期抓住‘扶志’和‘扶智’两个关键点,继续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筑牢脱贫根基,并通过常态走访、定期回访、风险调查等形式,防控因病、因学等致贫返贫风险发生;同时,想方设法激发贫困户致富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尝到致富的甜头,增强致富的信心。”
(原载于2020年11月3日中原经济网)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