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楼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木兰镇西南2公里,全村耕地2474.95亩,人口2430人,下辖孟楼、张庄两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党员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1户、268人。2016年初,虞城县烟草专卖局扶贫工作队入驻木兰镇孟楼村以来,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沉身扶贫一线,沉心精准扶贫,助力木兰镇孟楼村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多管齐下,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开动脑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改善村民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努力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七一”建党节、春节期间,为特困户和老党员购买米、面、油等慰问品;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评选“好媳妇”3名,“好婆婆”3名,并发放了荣誉证书和奖品;连续三年开展趣味运动会暨元旦文艺汇演活动,组织全体村民参加,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明风貌;多次开展免费义诊和健康普查,为村民开展义诊和健康普查,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看病支出;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委员和老党员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孟楼村特困人员的情况,利用民政扶贫政策和危房改造政策,优先对贫困户进行民政救助和危房改造。

丰富贫困户文化娱乐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脱贫成果不断展现,脱贫户逐年增加,贫困发生率不断降低,乡村人文风貌、生活质量和环境景观明显好转。
二、深调查与谋思路相结合,谋定后动,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作组成员多次到村“两委”成员、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同时,在政策支持范围内积极谋划经济发展新思路,到其他乡镇考察农业种养殖项目,学习借鉴外乡镇的致富经验;集思广益地制定出孟楼村《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扶贫规划》等制度,为打赢脱贫攻战奠定坚实基础。
思路明确后,驻村工作队先后多方奔走,四处“化缘”, 调动多方资源,真真正正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把孟楼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典型。针对环境差的问题,为村民购买垃圾箱160个,粉刷墙壁,美化环境卫生;针对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17年新修张庄、孟楼两个村村庄道路,其中入村公路约930米,张庄村内水泥路约1070米,孟楼村内水泥路约1550米;针对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在村东头建设文化广场,广场占地10余亩,集乡村文化大舞台、标准化卫生室、文化阅览室、特色办公楼于一体,涵盖休闲、旅游、健身、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广场不仅为附近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去处,而且还带动了乡村游,间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新修建的健身休闲广场
三、发挥优势与因户施策相结合,以点带面,精准扶贫百花齐放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秉持“不差一人、不落一户”的信念,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一户一策”,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健康扶贫、光伏发电分红、大豆贷、合作社分红(合作社+农户)、引进扶贫车间电缆厂等多种方式,助力贫困户不断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迈进。

贫困户领取合作社分红
加入土地流转的贫困户不仅可以每年领取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打零工挣取工资,可谓一举两得。

烟叶合作社为贫困户技术培训指导
利用庆涛合作社成立专业烟叶服务队,解决40人就业,带动17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1500元。

孟庆才种植芍药
孟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孟庆才,67岁,儿女外出务工,家里只有老两口。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享受产业扶贫资金,参与土地入股合作社、种植药材等扶贫项目,仅种植芍药一项,每亩创净收入3000元。

张先礼儿子张丰管理鸡舍
孟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先礼,69岁,原仅靠3.5亩田地维持生活,因年龄较大,种地力不从心,通过扶贫政策项目,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其家庭情况和本人意愿,指导帮助张先礼儿子在张庄村东头发展养鸡产业,现家庭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并接受22户贫困户入股,带动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

孟庆领在管理牛圈
孟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孟庆领,60岁,妻子残疾,因家中有病人,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生活困难,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发展养殖业(养牛),经过3年的政策扶持,由原来2头牛发展为现在15头牛,初具规模,现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孟庆志在管理烟田
孟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孟庆志,家里只有老两口,年龄68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其自身条件,采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加入土地流转,参与种植经济作物烟叶,现家庭年收入1.5万元,成功脱贫摘帽。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驻村工作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带领孟楼村广大党员群众砥砺前行,共同奋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