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年解决了周边乡镇1000多烟农的就业问题,并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缴纳工伤保险、失业险、养老保险、团体意外伤害险等。”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颜志强介绍道。
就业点亮万家灯火。武夷烟叶公司通过与当地烟草公司、烟站合作的模式,积极研究用工统筹,既解决了武夷烟叶公司季节工用工需求,也解决了烟农就业问题,增加了烟农收入,极好地稳定了烟农队伍。
对于烟农来说,脱贫成了新生活的起点,致富成了心心念念的目标。对于武夷烟叶公司来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责无旁贷的企业担当。
饶洪敢:有时住城里,有时住村里
“有时住村里,有时住在城里”。武夷烟叶公司的季节工饶洪敢说着,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今年50出头的饶洪敢是一名种了20多年烟叶的资深烟农。近年来,他的种烟面积达到六七十亩,烟叶收购收入有十几万元。
每年烟叶收购结束,饶洪敢把挣来的钱存进银行,然后转身进城——来到武夷烟叶公司做季节工。

饶洪敢在运送烟叶
“烟叶收购大概是7月中旬,等到8月份差不多收购结束,我就来复烤厂上班了。”在饶洪敢看来,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工作内容上,自己都非常符合要求且能够胜任。
在武夷烟叶公司,饶洪敢是一名搬运工,负责烟叶的运送、过磅、打包等工作。这些工作,对他来说,都比较简单。
饶洪敢的爱人黄丽芳也是武夷烟叶公司的季节工。她的岗位是质量监督员,主要检查选后烟叶的等级质量要求,“在家里,烟叶的初分都是老婆做。所以她也很适合这份工作。”
自2009年起,每年烟叶收购结束后,饶洪敢夫妻俩就在武夷烟叶公司做季节工。等烟叶烘烤季结束,他们也结束了季节工的工作,回到村里继续种烟。周而复始,循环反复。
勤劳能生四季财。2013年,攒足了钱的饶洪敢来到邵武市区,买下一套房子。
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样一天,他也过上了“城里人一般的生活”:城里上班,城里生活。下班后,他常常会沿着小区周围走走,有人跳广场舞,有人下棋,有人高谈阔论,这些都让他感觉到简单的快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我们国企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武夷烟叶公司选择他这样的季节工,和他选择来武夷烟叶当季节工,是双赢的。”武夷烟叶公司副总经理吴杭亮说道。
李新香:托起“稳稳的幸福”
和饶洪敢一样,李新香每年在自家烟叶收购结束之后,来到武夷烟叶公司当季节工。
前两年,李新香在邵武市区买了一套房子。这下可好了,下班之后,她回到城里的房子。丈夫在家里顾着,儿子在西藏当兵,家里的存款稳中有升,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觉得幸福的呢?
作为选叶车间小组长,46岁的李新香业务能力强,这与她20多年的种烟经历有关。
李新香的娘家位于福建老烟区龙岩,从小耳濡目染家人种烟。成家之后,她和丈夫一起种烟。

从小接触烟叶的李新香,对烟叶相当熟悉
从土烤房到密集烤房,从人扛肩挑牛耕到机械化,李新香目睹了烟草行业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烟叶种植给人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变化。盖新房,娶媳妇,哪一样离得了种烟?孩子上学,吃穿住行,哪一样离得了种烟?
如今,种烟的时候安心种烟,烟叶收购了安心打工。李新香坦言,做得了事赚得了钱,这就是”稳稳的幸福”。
“我们没读过什么书,但对烟叶真的是熟到不能再熟了。”李新香说,做季节工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对烟叶特别熟悉,工作顺手。另一个是做季节工,可增加收入。
这些年来,李新香的选叶技能提升很快。除了长年累月种烟,积累的烟叶分解经验之外,也与每年武夷烟叶公司的选叶培训有关。
在李新香的印象中,每年季节工正式上班之前,武夷烟叶公司都会进行选叶班小组长培训。
“‘招进来’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用好’。我们想方设法提高劳务工收入,保障其稳定就业。”武夷烟叶公司党委书记杨连意介绍,为了更好地解决季节工用工需求,也为了增加烟农收入,稳定烟农队伍,武夷烟叶公司每年招收1000多名季节工,为当地烟农就业尽了绵薄之力。
熊芳英:哪儿也不去,就喜欢在这里上班
“感谢烟草公司,不然我们的日子真不知该怎么过下去?”熊芳英说着眼眶一红,眼泪几乎要滚落下来。
42岁的熊芳英,膝下有两个女儿,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大女儿被查出患有重病。为了带大女儿看病,熊芳英只得辞去季节工,专心照顾她。2017年大女儿进行了手术,一下子花去70多万元。“30万元是借来的,其他的钱是我们十几年种烟的所有积蓄。”熊芳英想哭又不敢哭。借来的钱要还,还有后续的高昂治疗费,她陷入焦虑中。
得知熊芳英家里的情况,武夷烟叶公司当即送来了真挚的慰问,并允诺每年给予一定的困难补助。
女儿手术后,熊芳英又种起了烟叶。烟叶收购期间,她就到沿山烟站成为烟叶分级工,收购结束后,就到武夷烟叶公司做选叶工。
作为选叶班组长,熊芳英的选叶水平以“快准狠”著称。她总能迅速通过翻过来翻过去,一下子把烟叶等级选好。

作为选叶班组长,熊芳英业务能力非常强
熊芳英手下有11个组员,工作时候她认真负责、铁面无私。对于选叶新手,她细心指导;对于选叶“老手”,若出现选叶质量问题,她一定毫不犹豫地指出,该返工的绝不手软。
她不怕得罪人,“拿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个工作”,这是熊芳英的心里话。
自做季节工以来,她始终热爱这份工作,“公司有三菜一汤的午餐,有很好的车间领导,有各种保险,还有班车接送,这还不好吗?”
做季节工期间,熊芳英每天早上6点起来,接着骑15分钟自行车来到沿山烟草站,那里有武夷烟叶公司的接送大巴,等着她。
“为了便利季节工上下班,我们为员工提供了接送大巴。打叶车间280人,清选车间420人,他们每天坐厂里的大巴上下班。同时,上班期间,我们还为季节工缴纳工伤保险、失业险、养老保险、团体意外伤害险等。员工好,才是真的好。”武夷烟叶公司生产部经理颜志强说道。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