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报道《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在全网刷屏。据报道,文中“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人。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 周科 摄
11年时间,对一个人的改变可以说足够大,但巴木玉布木坚毅的眼神却从未改变。她面对艰难困苦的那份坚强,特别是那句“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让无数网友感受到了中国农村妇女的韧劲。

1月22日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 周科 摄
巴木玉布木一家在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帮扶下,通过种植烟叶已成功脱贫,她家还修建了新房子,四个孩子健康成长,其中三个都在上学,她脸上的笑容始终灿烂,这令我们十分欣慰。

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行走在村里修建好的水泥路上 周科 摄
2月2日下午,笔者通过连线越西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板桥烟叶工作站烟技员,找到了巴木玉布木的电话号码。
巴木玉布木告诉笔者,这几年,正是有了烟草公司网格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有各项烟叶生产投入补贴政策,她不用外出打工,到处奔波了,在家就可以挣到钱,同时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她家就是靠种植烟叶脱贫的贫困户之一,种植面积从最初的6亩增加到了15亩,年收入也从几千元增加到了4万多元。仅此一项收入,远远超过了凉山州脱贫人均4200元的标准。
如今,巴木玉布木将烟田流转出去,再次启程前往福建打工,开启了她走向致富道路的新篇章。
其实,在凉山州、在越西县,像巴木玉布木这样靠种植烟叶脱贫和致富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依然在地方政府和烟草行业的支持下,依托烟叶产业,在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行业援建越西易地搬迁点 邹森 摄
巴木玉布木的老家越西县,位于凉山州北部,是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52个最后脱贫县之一。
近年来,越西县紧紧围绕“持续造血”功能,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农民通过自己种植、给大户打工等方式,加入种植烟叶的行列,烟叶生产真正成为越西脱贫的“助推器”。

行业援建越西易地搬迁点 邹森 摄
为更好地服务烟农,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越西县局(分公司)共投入2.45亿元用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在瓦岩乡投入2033万修建水池、管网、沟渠、机耕路、密集式烤房等设施。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修建,不仅有效提升了烟区综合生产能力,还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被当地党政和村民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而巴木玉布木所在的桃园村,烟叶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1600亩逐步扩大到2021年的2108亩,涉及72户烟农,其中9户贫困家庭因为种植烟叶实现了脱贫。

凉山烟草定点帮扶的越西易地搬迁点村民过上了新生活 邹森 摄
巴木玉布木以及桃园村只是烟草行业助力脱贫攻坚、支持乡村振兴的一个小缩影。凉山州作为全国市州级规模第二大烟区、四川省第一大烟区,烟叶产业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税保障,更确保了5万余户烟农致富奔小康,解决了全州30万人就业,“十三五”时期,累计实现烟农收入168.4亿元,带动了4926户贫困户实现了“当年种烟、当年脱贫”,为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可以说,烟草产业成为了凉山“烟农增收离不得、脱贫攻坚缺不得、乡村振兴少不得、财政增税弱不得”的富民支柱产业。

行业援建凉山州盐源县三道沟水库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烟区综合生产能力,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谢宝宪 摄
据了解,2020年11月16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布拖、金阳、昭觉、喜德、越西、美姑等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凉山贫困县全部清零,而越西、普格、喜德都是烟叶种植县。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