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教育扶持是根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书读,把书读好,是我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之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朱运林在向区局(营销部)党组汇报乡村振兴工作时说道。他是从山区走出来的一名烟草行业党员干部,深知读书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有多重要,更知道贫困家庭的孩子能读好书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刚到黄花镇新坪村时,他就马不停歇地走村串户了解全村帮扶户家庭学生的情况。

朱运林走访新坪村贫困户,与贫困户边摘菜边聊天,了解学龄儿童入学情况
“是否享受了雨露计划”“助学金打到卡上了吗”“学习情况怎么样”……朱运林甚至在节假日带着身为老师的妻子上门为孩子辅导功课,尽最大的努力关爱和帮助贫困儿童,以初心守望孩子成长,点亮孩子求学梦。
走访排查,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您好,李小小(化名)今天上午已经返校上学了。”得知李小小重返校园的消息,朱运林舒了口气,心理的担忧又少了一分。
去年4月中旬,朱运林来到位于黄花镇新坪村7组刘智英家时,发现正值入学年龄的孙子李小小没有去上学。孩子的父亲因病离世,母亲离家出走,8岁的小小与6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变故,使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小变得沉默寡言,甚至经常逃课,不愿意去上学。
了解这一情况后,朱运林迅速将情况向夷陵区局(营销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汇报。扶贫工作队决定对新坪村所有贫困户学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对学龄儿童是否全部入学,教育扶贫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教育扶贫资金是否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朱运林走访新坪村刘智英家开展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调研
经过近一个月的排查,朱运林对新坪村14户帮扶家庭学龄孩子的入学情况进行了走访排查,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然后将情况向扶贫工作队进行反馈,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制定上门沟通、心理疏导、助学帮扶等措施。并对离校较远,不方便接送的孩子安排在校寄宿;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向家长们宣传“想致富,要从富“脑袋”做起,必须送孩子上学,教育帮扶资金,一定要用在孩子身上,生活上有困难,随时找我。”让孩子们安安心心地在校读书。
坚持了必定有希望。由于朱运林的坚持,新坪村帮扶户的孩子们一个不落,所有适龄儿童都上学了。去年,贫困户张妈妈的女儿大学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贫困户李某的儿子技校(厨师专业)毕业后,在一家餐馆做了一名厨师。
上门辅导,激励孩子爱读书读好书
“怎么今天精神不好啊?”朱运林在入户开展脱贫攻坚成效“回头看”走访时,发现帮扶户老樊总是唉声叹气的,不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吧,于是关切问询。

朱运林走访新坪村贫困户,开展影响脱贫攻坚成色突出问题排查工作
“我家那个调皮蛋子,本来指望他能够好好学习,长大了有一份好的工作。可是他偏不学好,还影响别人学习。今天老师还给我打电话了。”老樊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摇头。
原来,老樊的儿子学习成绩特别差,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总是影响他人学习。老师对他批评教育,他不听。“这事不能急,要多引导他。这样吧,我周末再来,了解下他的情况。”听朱运林这样说,老樊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在他心里,没有老朱解决不了的问题。
到了周末,朱运林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来了,他的妻子是黄花乡中学的老师,听说这个情况后,主动要求和老朱一起来。通过了解,孩子因成绩差,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厌学,加上个性要强,不愿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所以就自暴自弃,干脆不听老师讲课。
在这之后,每逢周末只要有时间,朱运林就会和妻子一起来到老樊家,为孩子辅导功课,给孩子带来圆规、尺子、笔记本的文具和一些水果。孩子也由最初的抵触,到后来见到他们就欢快的迎上来忙不迭地叫“朱伯伯、黄老师好!”
渐渐的,孩子学习兴趣足了,不仅学习成绩明显进步,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的文体活动,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
温暖守护,留守儿童心中的“好大伯”
“朱伯伯,下周一下午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说家长必须参加,您能来吗?”电话那头是一个稚嫩又期待的声音。“艳艳,朱伯伯明天下午一定去,别担心。”放下电话,朱运林翻开记事本,记下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并用红笔作了记号。
艳艳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妈妈在广州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住在新品村四组的山坡上,老人家上山下山不容易。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读书,让家长们在外安心工作,每逢周一上午,朱运林便开车送艳艳、小小几个孩子上学。到了周末,又开着车依次将他们接回家。给孩子们开家长会这样的事情,只要朱运林有时间,一定会抽时间参加。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我要向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他们!这是一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应尽的责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这是朱运林在夷陵区局(营销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什么入党”大讨论中的发言。
在朱运林心中,关心儿童教育,播撒爱的种子,助力乡村振兴,是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的初心与使命!
编辑:吕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