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单位以学界大咖名字命名;运动场上,不少高难度动作被冠以运动员名字。
如今在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以车间员工的名字命名了一批创新工作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是职工的拿手绝活,有些则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
今年3月,制丝车间党支部发出创新工作法的征集令,更新和征集了35条来自车间一线员工自己总结的妙招和绝活,在同岗位员工中进行推广交流,并在车间显著位置进行集中展示,成为了人们驻足观看的热点。
去年刚刚加入党组织的“青州工匠”闫志强,是一名年轻的技术骨干。党员身份的转变,让他在电器维修工的岗位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勤于钻研技术。前不久,他和他的搭档电气维修工王鹏正为了一件事儿绞尽脑汁……
新牌号的梗丝香料较为粘稠,会导致梗丝加料工序的料液喷头结垢,积垢硬化后会对料液施加精度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堵塞喷头。有时生产结束后已接近下班时间,而喷头清理起来费时费力,这个问题着实令操作工头疼不已。
王鹏和阎志强了解情况后下决心解决这个难题,他们研究了设备管路分布后结合设备运行和料液施加原理,提出了利用引射蒸汽清洗喷头的方案。
可难题随之而来,要想在生产结束后启动蒸汽阀需要模拟生产过料状态,先要整线启动然后再往电子皮带秤上挂码,这么多操作步骤无疑增加了操作工的工作量。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又积极开动脑筋,决定对电控系统进行改进。打眼儿、装旋钮、接线、修改控制程序、反复测试……一系列动作忙完之后喷头自动清洗系统顺利投入使用,既解决了喷头容易结垢的问题,又大大减轻了操作工的工作压力,这个改进也被命名“阎志强、王鹏加料喷头清洗法”。
更新了传统工作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阎志强和王鹏成了车间里的“名人”,大伙儿都对他们的工作方法赞不绝口。
近年来,车间高度重视员工在工作方面的改革创新,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创新工作方法。广大员工积极响应,立足自身岗位,发挥聪明才智,结合产品质量要求高、工艺指标要求高、工序复杂且连续性强等特点,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能环保、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创新工作方法,推而广之,有效解决生产一线的诸多难题。
谁创新工作方法,就以谁的名字命名,肯定员工的首创精神,这一举措激发了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了员工的纷纷点赞。
丁升作为一名中控操作工,在工作中是出了名的爱“较真”。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操作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责任重大。所以,他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细心认真,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前不久,作为爱“较真”的他便与松散回潮出口水分杠上了。
松散回潮工序因为来料烟包等级较多且不是完全松散开的,所以一直以来出口水分波动较大,合格率偏低,严重影响了后面工序的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丁升每天都会对每个牌号不同批次烟叶的加水量和烟包的出库顺序做记录,他整整记录了一个本子。然后,通过对前期记录的数据分析比较得出了每个牌号不同等级烟包的加水量,这个小本子也成了他日后工作的秘密武器。
在以后的生产中,他通过调整烟包出库顺序,对应等级加水的方式,极大提高了松散回潮出口水分的合格率,出口水分波动较大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此方法被命名为“丁升叶片回潮出口水分控制稳定法”。
爱动脑筋的丁升严把质量关卡,善于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好方法,他说,“工作创新不只是技术人员的专利,只要肯动脑,肯钻研,操作岗位的员工也能发挥光和热。”
通过这些创新工作法,让员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全体员工的生产经验值,实现了“岗位互教互学”,拓展了技能人才发展空间。
怎样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以优秀员工的姓名来命名操作法,使其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金字招牌”。制丝车间党支部正在用这一培养和激励人才的长效措施做出了回答。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