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名片

/甘肃烟草工业 供图
董健,1971年生,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水卷烟厂设备动力科技术员。秉持“责任大于一切”的信念,他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不同的岗位上写就了优异的奋斗答卷。获评“甘肃省劳动模范”“天水市劳动模范”“天水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创新能手”“天水卷烟厂劳动模范”等荣誉。
在同事眼中,他是动力、暖通设备维保的“技术大拿”,不仅对锅炉、空调、空压、地源热泵、除尘等设备的系统设计和调试维修了如指掌,更善于用创新思维战胜一个个技术“拦路虎”;
在后辈眼中,他是善于育人的“领头羊”,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注重因材施教,给予年轻人“专家门诊”般的指导;
在自己眼中,他只是一名平凡的“水手”,始终在奋力划桨,助力企业这艘“大船”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他就是天水卷烟厂设备动力科技术员董健,一名勤学善思、精益求精的工匠。2020年底,他喜获“甘肃省劳动模范”。
谨守初心 专注敬业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用在董健身上恰如其分。自1991年进厂工作以来,虽然工作岗位几经调整,但他总能迅速适应角色,保持精益求精的匠心,将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
“技改”,就是董健30年工作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词”——
1992年7月,负责“二期技改”制丝生产线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1999年,负责“九九技改”暖通专业方案确定、安装、调试等工作,完成贮丝房通风及环境除尘系统安装改造工作;
2003年,负责“十五技改”暖通专业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2012年,担任“十二五技改”暖通组组长,负责易地技改项目暖通给排水工作。
迎着大风扬起的沙尘,踏着雨后的泥泞小道,穿过三伏天的闷热车间,走过三九天的寒风道路……在天水卷烟厂一次次技改现场,总能看到董健忙碌的身影。从电气设备到动力、暖通设备,从把关设备工艺参数到与设计单位沟通,从专业技术人员到独当一面的技改组长,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知识面。
“时代在飞速发展,在时代潮流中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就会落后。”董健说,持续学习正是适应不同岗位的关键。坚持“学中干、干中学”,他不断学习设备理论知识,掌握了锅炉、空调等多种设备关键技术。他攻读兰州理工大学给排水工程课程,参加行业“设备维护与管理”课程培训,自学与通用设备有关的电气自控、CAD制图等知识,练就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同时,董健还注重提升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十二五”技改期间,他不仅站在主人翁的角度,严格把关每一个技术参数,而且积极协调,调动起全组的工作热情。
当时,暖通组抽调了4名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是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技改,面对工艺管线和设备都有点不知所措。董健从识图、系统流程、设备结构及卷烟工艺等讲起,让他们每人负责一个项目,现场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暖通组完成了41个项目的招标和实施,4名年轻人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
2017年,董健又调到设备动力科,负责全厂动力设备和暖通给排水的管理。动力设备是卷烟工厂的关键部位,设备平稳运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4小时不关手机”,成为了董健工作生活的“常态”。他每天到车间现场了解、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响应需求,协助车间处理设备故障。此外,董健还强化设备日常运行与维护的监督检查,推进设备轮保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完善设备保养及一机一档的基础工作,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爱厂如家、一丝不苟,董健以“敬、严、专、精”为工作准则,为全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贡献着力量。
“世界上只有平凡的人,没有平凡的岗位。有了对事业的热爱,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实。”正如董健所说,岗位几经辗转,这份爱岗敬业的初心没有丝毫改变。专注的执着求索,让他在平凡岗位上写就了不平凡的奋斗华章。
精进不休 锐意求新
“耐心专注,喜欢琢磨”——在同事们眼中,董健身上一直有股“钻”劲,对待技术一丝不苟。“艺痴者,技必良”,他心无旁骛、锐意求新,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
1994年,天水卷烟厂引进一台比利时产的空压机设备。在对设备进行维保时,外方提出了要求:必须安排五星级宾馆住宿,必须支付每人500美元/天的服务费。
“我们能不能试试自己维护?”当时,在动力车间从事维修工作的董健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勇敢地发起了挑战。面对未曾接触过的螺杆型构造,他对照图纸细细琢磨,在一个星期内将每个部件拆卸、标记、重新安装,终于掌握了各项技术信息。至此,进口空压机实现了自主维保,为企业节省下大量费用。
攻坚克难、锐意求新,这个小小的案例,正是董健钻研求索精神的一个缩影。面对棘手难题,他总是不畏难、善作为,力求闯出新路。特别是天水卷烟厂“十二五”易地技改后,他积极开展技术改造与攻关,力求挖掘出新设备的最大潜能。
2019年,锅炉系统的两台除氧器出现了水位波动大、不平衡问题,导致运行时出现水锤振动,影响了锅炉正常使用。面对新课题,董健组建攻关小组,开展《降低锅炉系统除氧器液位差》精益改善项目。
在分析多种故障原因的基础上,董健“对症下药”,提出了一条条改进举措:针对水温低问题,加装换热器,利用生产余热提高给水水温,让蒸汽阀门开合更平稳;针对除氧器水位不平衡问题,改变除氧泵运行方式为一个主用、一个备用;将除氧器液位由上下限设定,调整为恒液位运行。随后,除氧器很快“药到病除”,锅炉系统安全运行水平进一步提升。
回顾董健30年的工匠之路,这样的创新案例还有很多。实施《降低单箱卷烟综合能耗》六西格玛活动课题,使单箱能耗从2017年的17.59kg标煤/箱降至2020年的14.02kg标煤/箱;针对1#进线功率因数低的隐患,组织QC活动,把1#进线功率因数由0.86提高到0.93,大大节约了用电成本……他精进不休,敢于和设备顽疾“死磕”,战胜一个个“拦路虎”,显著提升了设备保障能力。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设备管理人员,董健还在管理制度层面花心思、下功夫,调动起一线员工提升设备维保水平的积极性。以开展精益管理为契机,他制定完善了《TnPM活动实施方案》《TnPM现场检查标准》《TnPM活动评比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组织操作工、维修工开展岗位“6源查找活动”,通过精益改善和QC活动,确保了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在他的努力下,天水卷烟厂动力设备管理向“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管理精细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定步伐。
孜孜不倦勤开拓,一路奋进一路歌。
“用知识和技能激发工作活力。”这是董健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也是他在工匠之路上一路奔跑的真实写照。怀匠心、践匠行、成匠道,他用专注工作、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留下了最美的身影。
(通讯员单位:甘肃烟草工业公司)
(栏目责编:刘海文)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