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江山,热血铸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始终把红色作为企业发展最鲜亮的颜色。红塔人深知,不断传承好红色基因,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红塔集团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推动力。
烙上红的底色
红塔集团前身是玉溪卷烟厂。时光回溯到65年前,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雨季的泥泞里,一个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出现在荆棘丛生、荒坟遍布的白塔山下。
急于改变落后面貌的红塔创业者,自力更生进行工业化建设,在整体基础薄弱、资源短缺的不利条件下,听党话、跟党走,集中力量办大事,肩挑手抬、牛背马驮,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烟叶复烤厂。
敢教日月换新天,此后,红塔集团的创业者们在全国山川一片红的时代背景下,把白塔刷成了红色,把山名改为红塔山,并创制“红塔山”卷烟品牌,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
当时,满怀干劲和热情的工人写下朴素诗篇:“党的领导好,穷山变了样,从此红塔边,为民立新功。”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下玉溪卷烟厂1957年的挂牌仪式,照片里“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大幅横标,鲜明表达着红塔人产业报国的初衷。
从此,红色成为红塔集团烙在骨子里的颜色。在创业阶段,红塔人弘扬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推动烟草工业化进程。时至今日,仍有人记得:没有制丝设备、加温加湿设备,工人们就用热水喷洒烟叶代替润叶过程;用铁板、铁铲炒烟丝;没有包装机,就手工包烟;不少技术能手用手一抓,不多不少正好20支。

20世纪70年代,玉溪卷烟厂卷烟包装车间场景 /红塔集团 供图
在百废待兴的环境下,红塔人乐观向上,艰苦奋斗,有力推动了红塔集团的快速发展。
激活红的亮色
东方风来满眼春。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红塔集团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红塔集团着力激活红色基因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面对技术的落后,红塔人没有沮丧。从1981年引进第一台国外设备MK-95以来,陆续从英国、德国、意大利引进上百套卷烟机、包装机和滤嘴成型机;三次开展大规模技改,高起点保障产品质量,实现投入产成良性循环;第一台国外设备安装调试到投产用了4个月时间,此后安装时间逐步缩短到25天、10天、7天。工人们只争朝夕豪情万丈:“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为国家创造效益。”
面对烟草专家指出的“营养不足、发育不良、成熟不够”原料问题,红塔人同样没有气馁。1985年投入首笔54万元,扶持烟农种植2400多亩优质烟叶;1986年起,创建“公司+农户”模式,大力扶持烟农建设优质烟叶基地;把“第一车间”搬到烟田,被烟农形象比喻为“1棵烟18项政策”;“第一车间”不仅为红塔集团提供了优质原料,也使千家万户烟农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的红塔人,在行业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多个领先和第一:率先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行大规模技改;“第一车间”理念的开创者和践行者;首创“三合一体制”;连续7年蝉联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完成行业第一例跨省工业企业联合重组……

红塔集团干净整洁的现代化车间正井然有序地开展作业 /红塔集团 供图
如今,红塔集团拥有玉溪、楚雄、大理、昭通4个卷烟厂,控股云南合和集团、海南红塔、红塔辽宁、香港红塔、老挝寮中红塔,参股吉林烟草工业、中烟国际欧洲有限公司等,并承担起了抵御外烟入侵、上缴财政收入、稳定就业大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在民族卷烟工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擦亮红的本色
在此后岁月里,经历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红塔集团发展有过顺境,也有过逆处;有过辉煌,也有过阵痛。经历过10多年低谷时间而重新崛起,也经历过品牌销量大幅下滑重新回到平稳向好的起伏,之所以能化险为夷、闯关夺隘,依靠的是擦亮红的本色,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新时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塔集团瞄准云南中烟“民族工业领跑者、全球卷烟领先者”战略目标,勇于攀登,永不止步。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指引下,围绕管理提升、净管理、“5+1”产品力提升工程,推进玉烟就地技改、精品线改造、“翡翠”生产专线生产,重塑优质原料保障新优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红塔集团2748名党员正和广大干部职工一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走过100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深刻认识:作为国有企业的红塔集团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要传承好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十四五”时期,红塔集团将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一盘棋”思想,以品牌发展为核心、聚焦“‘玉溪’品牌千亿工程”,围绕“最优制造、无忧质量、最佳成本”三条主线,全面深入推进“5+1”产品力提升工程,培育“支支精品、条条精美、件件精良”品质文化。
怀揣着产业报国的初衷,追逐着“做最好卷烟”的梦想,红塔集团将以坚定如磐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继往开来,再攀高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力量。
(作者/供图单位:云南中烟红塔集团)
(杂志编辑:张雨时 武玉军)
编辑:吕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