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主管 中国烟草总公司传媒中心主办
首页加入收藏订阅中心
资讯搜索

中国烟草传媒网投稿邮箱:echinatobaccotg@126.com

当前位置: 业内纵览 > 工业

匠心闪耀大别山

——记“大别山工匠”获得者湖北中烟红安卷烟厂高级技师王均明

2025-04-25 来源:通讯员
字体:+ -

近日,湖北省黄冈市首届“大别山工匠”授牌工作组来到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安卷烟厂,为卷包车间高级技师王均明授牌“大别山工匠”。

王均明,一名车间维修组长,是怎样从学徒工到卷接机组技术领军人再成为今天“大别山工匠”呢?

熟悉王均明的人都知道,他爱设备、肯钻研、能吃苦,扎根车间38年,一腔热血献基层,先后荣评“湖北省烟草工业系统技术能手”“湖北中烟优秀技能人才”“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员工”“红安卷烟厂首届‘实干红人’”等,多次获得公司及厂级先进工作者,并入选国家局高技能人才库。

挑战,赛出工匠好风采

说起王均明打响声名的几场“漂亮仗”,老工友们依然津津乐道。

2004年3月,正在机台上埋头苦干的王均明听到消息,湖北中烟要在6月举行烟机设备维修大赛,胜出者有望参加12月的烟草行业首届烟机设备维修大赛。这是企业重组后第一次大赛,是一次人才大汇聚,也是各兄弟单位间的“大比武”。王均明顿时眼睛一亮,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他率先报了名,并且迅速进入了备赛状态。能胜强敌者,先自胜也。王均明每天泡在机台上操练,简单的动作重复做,自己审视自己、自己超越自己,比标准、比速度、比质量,一人一机一杯水,一练就是一整天。“当时水也不敢多喝,生怕上厕所耽误时间。最后搞得肾结石发作,不得不住院两天。”他笑着说,谈起以前的事,那段时间的点点滴滴此时就像是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涌现在王均明的眼前。他在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后,又立即投入备赛当中。到了参赛日,王均明自信满满,在帕西姆机型比赛中出烟最多、产品质量最高,一举拿下该机型比赛冠军,他也因此成功晋级行业首届烟机设备维修大赛。

高手过招总是精彩纷呈,王均明不仅增强了过硬本领,还收获了行业技术同仁的友谊。放下刚获得的荣誉奖杯,他又紧锣密鼓投入下一场赛事准备中来。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竞技场上没有一蹴而就的胜利。12月的赛事很快来到,经过近200天刻苦而严格的训练,王均明在比赛中获得帕西姆机型优秀奖,成为帕西姆机型全国前15的技术能手。

2008年4月,湖北中烟与安徽中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支援安徽中烟在罗马尼亚的卷烟工厂帕西姆7K和GDX2设备一套,组织安排红安卷烟厂连人带机一起增援安徽中烟的罗马尼亚市场,要在包装、卷接、电气技术组中挑选最优秀的技术人,王均明被定在名单之首。此次增援任务紧迫,一条线的安装调试,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可这在王均明看来却是一个绝佳的练技术、见世面的机会。但是这一走就是三个月,想到家中年近七旬卧病在床的母亲,他是真的难以舍下心,一时间犯了愁。

明事理、识大体的母亲在病床前召开家庭会议,鼓励全家人支持王均明前往罗马尼亚工作,她自己的身体则交由儿媳和众姊妹轮班照顾。来到罗马尼亚布泽乌,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直接从春天过渡到寒冬,克服气候、饮食、语言等困难,王均明和另两名技术骨干配合默契,仅用时20多天,就将帕西姆7K和GDX2整条线的安装调试完成。看到顺利产出合格烟支,守在工段的罗马尼亚操作工由衷地伸出大拇指,用中文赞叹:“大工匠,中国人真棒!”

工作结束提前回国后,王均明头发明显稀疏,顾不上多日熬夜工作的辛苦,他第一时间来到医院日夜陪伴母亲。

攻坚,攻出一片新天地

“工匠精神之于个人,是不断追求完美,用谨慎、务实的态度去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这句话是王均明奉行的座右铭。

2017年11月,生产制造中心将异型产品“黄鹤楼(硬8度)”的生产任务下达到红安卷烟厂,作为首款“落户”红安卷烟厂的“黄鹤楼”品牌凉烟,在PROTOS70机组上生产时极不顺畅,卷接工序烟支滤嘴毛渣、间歇皱嘴、刀缝堵塞、滤嘴切割打刀等问题频发,卷接废烟率严重超标,这些问题一时间让班组成员头疼不已。


王均明在机台工作

面对这些让人直挠头的小故障,王均明冷静地对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诊断出降低废烟量的关键在于凝聚团队智慧、优化设备部件。于是他紧急召开攻关会,提出“支支精品”的目标,策划攻关课题,自担课题组长,要求每位小组成员以日保周,多操作、多对比、多分析,启发大家用“人、机、料、法、环”工作法对切口毛渣原因进行末端因素分析。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经过集思广益不断测试,终于让他们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于是团队按照王均明的设计思路精准“用药”,彻底解决的故障,设备运行速度由原来的5000支/分提高到6800支/分,切口毛渣的占比降至0.0003%,单箱废烟量降至低于目标值,切口毛渣烟支减少约539支/箱,直接为企业降本增效230多万元。

集智攻关,成果斐然。设备攻坚的那段日子,王均明主导团队共研制完成创新应用技术13项,一个课题荣获湖北中烟QC成果二等奖。因此,湖北中烟也将红安卷烟厂定为“黄鹤楼(硬8度)”专属生产单位。

2021年7月,武汉卷烟厂下线一台生产常规卷烟的ZJ17卷接机迁至红安卷烟厂,公司要求待备件到位后迅速安装改造。设备到厂后,经检查发现缺损、老化严重,王均明和徒弟列出详细清单,一样样反复复核,确认无误后报送所需设备备件,做好设备改造准备工作。虽然9月初等到了设备备件,但因为疫情原因参与协改的烟机公司工作人员无法到场。当时,技术团队还要兼顾襄阳卷烟厂调拨的七号机组安装调试任务,为此王均明优化团队人力资源配置,动员团队敢拼能战,打好协同配合。经过前期论证与精心准备,技术团队历时25天完成500多项零部件的改造、安装、定位、调试以及关键部件的改进优化,同时突破了符合工艺要求的多种激光孔数的品规,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了11种样品烟的试制工作。

集智攻关,难行能行。首次成功自主完成新型烟草设备的改造安装调试任务,王均明技术团队再次为企业节省16.75万元的维修改造费用,同时倍增了技术团队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的信心。

传技,薪火相传带队伍

“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要带出更多独当一面的能干巧匠,这是技术组长的责任和使命。”王均明在厂劳模座谈会上这样讲道。

苦练内功,更注重技能传授,这是王均明工作的一大特点。他非常注重日常经验总结,细心将自己所获一一梳理,编制成卷烟卷接设备操作基础知识、设备维修基础知识、设备操作常见故障分析、设备维修常见故障分析等经典教案,以车间内训为契机,积极开展后备技能人才培训,通过三班两运转、技能培训、一岗多能工培训、设备维修技能培训,他年均服务青年骨干216人次,教学课时达296节。近年来,他先后培养新晋主辅操32人,工程师29人,团队年均完成课题、论文、专利72个,为提升工厂柔性化生产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王均明(右一)为学员讲解设备实操

2022年4月16日,红安卷烟厂卷包车间维修工技能培训已进入第18天。王均明作为内训师,现场教学卷烟机关键部件的拆装,他的教法是——讲给他听、做给他看、他问我答、他说我听、他做我看。学员们非常受益此教法,争先恐后实践操练,几轮下来很快熟练掌握维修技能。

王均明为学员点赞叫好,他们今天是徒弟,未来也将成长为红烟工匠,从他们身上,他看到了“大别山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器好学,心难修”。匠人之所以为匠,只因他们心安魂定。王均明不与浮躁之气、逐利之心随行,而是老老实实地守住静气,磨炼技艺,不改初心,弦歌不辍,传艺授技。这样的匠心从本质上看,就是高质量发展最好的推动器。

编辑:邢忠敏

∧  返回顶部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出版发行

2024-10-15 来源: 《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

10月15日,《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总第779期)出版发行。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分别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认真传达学习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本期“特稿”栏目报道相关会议精神,推动行业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紧盯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验收。本期“专稿”栏目刊发国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捷在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验收工作行业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当前,行业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本期“学习”栏目刊发内蒙古、西藏区局(公司)和广东中烟主要负责同志的交流文章,并邀请广州市局(公司)、呼和浩特市局和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进行交流。

以责任为“笔”,用服务着“墨”。本期“关注”栏目刊发本刊调研组文章《格局打开 共赴山海》,展示青海烟草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工作,以及大连、福州市局(公司)做好中秋、国庆“双节”卷烟销售的报道。

最美是金秋,收获正当时。眼下,全国烟区随处可见忙碌的秋收景象。烟叶采摘、烘烤、收购如何提效率、优服务?本期“视点”栏目走近湖南、广东、江西烟区,喜看基层一线新气象。

更多精彩看点,敬请关注《中国烟草》杂志及中国烟草资讯网、“中国烟草资讯”微信公众号。

编辑: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