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精耕不辍,我将奋力奔跑,为红塔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竞聘的舞台为我们年轻人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了更好的交流、锻炼和提升。”2月12日,云南红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中心经理内部竞聘演讲,63名职工逐一登台亮相,大方畅谈自我优势与岗位设想,角逐24个竞聘岗位。
实施公开竞争上岗,为年轻职工开辟上升通道,是云南红塔银行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的一项大胆尝试。近年来,云南红塔银行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刀阔斧推动人事改革,着力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机制障碍,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管理机制。
干部能上不能下,既是人事改革的一项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对不适宜担任现职或表现一般的干部,我们通过延长观察期、降职调整等方式,果断淘汰了一批政治素质不过硬、专业能力有差距、团结群众有不足的领导干部。”云南红塔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振民说,2021年,云南红塔银行选拔任用干部65人次,降免职干部25人次,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庸者汰”。
同时,云南红塔银行坚持市场化人才机制,不设行政级别面向社会招揽人才,从高级管理人员到普通职工,均通过择优招聘选录,形成了英才汇聚的生动用人局面。目前,全行干部职工平均年龄34岁,干部队伍进取心强、专业度高,职工队伍朝气蓬勃、充满激情,为银行的快速发展汇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管好“帽子”,还要用好“票子”。云南红塔银行将市场化理念落实到考核体系之中,坚持以岗定薪,动态检视全行岗位价值,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机制。在此基础上,坚持绩效导向,将绩效薪酬与绩效考核挂钩,薪酬资源向高绩效的机构部门倾斜,执行“上不封顶”的激励政策,体现“多劳多得”,以业绩贡献拉开合理差距。
除了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云南红塔银行还以培养代替管理,为人才队伍全方位成长提供赋能通道,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针对不同干部职工“量身定课”,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新入行的职工,云南红塔银行不仅配备导师进行“传帮带”,还精心设计“精英成长对话”和“大牛经验分享”等特色活动,引导新职工迅速融入金融事业发展之中。此外,云南红塔银行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举办了36期“梦想大讲堂”。
“结合战略规划落地和业务发展需要,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内训师队伍。”张振民介绍,内训师队伍作为全行产品营销辅导员、业务推动教练员、全行战略解说员、鼓舞力量宣传员、企业文化引导员,把优秀的工作经验、精准的政策理解、良好的价值理念传递给广大职工,不仅帮助职工有效提升了业务能力,也让职工对银行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待遇留人,更要以情感留人,云南红塔银行十分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2021年,云南红塔银行落地“关爱职工十件实事”,解决和优化了食堂就餐、停车难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贴心事”。此外,云南红塔银行还邀请亲子教育导师、中医名家、心理专家为职工开展讲座及提供咨询,帮助职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自2016年更名运营以来,云南红塔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云南省发展最快的银行。截至2021年底,云南红塔银行资产总额达1469.67亿元,存款站稳千亿大关,贷款突破600亿大关,不良贷款率0.56%,拨备覆盖率491.41%。资产规模位列全国城商行“中游”水平,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进入城商行前列,不仅成长为云南银行业的一支生力军,也初步打造出产业金融的品牌。
“实现提速发展,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张振民表示,云南红塔银行将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激励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全国一流产业银行建设之中,真正做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编辑:邢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