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供给质量显著提升,风格特色持续彰显;上部烟叶可用性取得显著成效;机械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绿色生产成为烟区自觉行动……回顾烟叶生产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最鲜明的主线。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烟叶生产坚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在科技项目研发、生产技术优化、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绿色生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果,为烟叶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为烟农增收、企业增效打下坚实根基。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 资源集约 辐射大农业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成为号角,如同战鼓,响彻大江南北。
烟草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在烟叶。十年来,各烟叶产区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作为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烟叶生产模式探索、种植技术推广和烘烤设备研发等方面下功夫,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春末夏初,在湖南郴州普满村烟农陈三仔的烟田里,烟农合作社正在统一投放蚜茧蜂僵苗。
“这个技术不得了,这几年在烟田里使用后,蚜虫数量大大减少,烟农再也不用买杀虫剂了。”提起绿色蚜虫防治技术,陈三仔赞不绝口:“现在不光是烟田里放蜂,柑橘、茶叶、桃树等都在使用烟草公司的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既为我们农民减轻了劳动强度,还能保护环境。”
绿色防控、“以虫治虫”。至2021年,烟蚜茧蜂生物防治面积占烟田比例达96.3%。这只是行业依托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十年来,行业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烟叶生产经营全过程——
推进烟草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成功选育抗性良种,从源头减少烟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损害,已经构建起了现代烟草生物育种技术体系,走在农作物育种前列;
持续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可降解地膜,积极开展地膜、烟秆等烟田废弃物回收利用;
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使用量,烟叶产区亩均化学农药用量大幅降低;
大力推广密集式烤房和专业化烘烤,积极探索推进清洁能源烘烤,有效减少了煤炭等传统燃料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一系列创新之举写就令人欣喜的“绿色答卷”。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绿色”不仅成为烟叶生产的底色,行业生物防控技术已经走出烟草,逐渐应用到大农业生产,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烟草经验”。

绿色防控技术,保障烟叶质量安全、烟区生态安全。图为科研人员在烟田释放蠋蝽 /本刊资料
蚜茧蜂防治蚜虫生物防控技术,每年在大农业推广1500万亩左右,赢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评价,该技术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教材向全球推广;烟草土壤保育、平衡施肥、良种良法配套、绿色高效植保、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广泛运用到烟区粮食作物、蔬菜、花卉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上,示范带动了烟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乡村处处美,烟农笑颜欢。新征程上,行业将充分运用成功经验,全面构建绿色烟草农业体系,聚焦植烟土壤保育、绿色高效植保、水肥高效利用、低碳精准烘烤等重点工作,集成优化绿色生产技术措施,让烟叶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明亮。
特色优质 供需匹配
关键词:八大香型生态区划 “良区良种良法” 国产雪茄烟叶
从冬季漫长的黑龙江,到四季分明的河南,再到常年温暖如春的云南,我国烟区分布广泛,生态条件巨大差异,孕育了具有多样化风格的特色烟叶。这些不同特色的烟叶原料为中式卷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式卷烟的快速发展,对烟叶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坚持“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深入开展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开发,推动“良区良种良法”的有效结合,为深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中式卷烟原料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八大香型生态区划,打造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升级版”
2017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印发了《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突破了传统浓、中、清三大香型划分,将全国烤烟烟叶产区划分为八大生态区,相应地把烟叶风格划分为八种香型。
这是行业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工业企业将这一成果运用到烟叶基地布局、原料采购、配方设计与维护、卷烟调香等方面,实现了烟叶原料精细化高效利用。商业企业在进一步明确产区烟叶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烟叶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地为中式卷烟研发提供特色鲜明的优质烟叶。
——从品种源头抓起,确保烟叶特色优质
正所谓“良种兴良烟”,近年来行业以烟草生物育种为依托,坚持“优质、特色、生态、安全”方向,选育了一批抗病、减害、优质、特色烟叶品种,同时,搭配特色品种栽培调制技术,有力保障烟草种子质量,从源头上确保了烟叶特色优质。
——突出协同创新,持续优化烟叶供需结构
根据工业需求,研发出“中棵烟高油分”栽培技术,着力解决烟叶“大、深、厚”问题,生产出卷烟工业需要的“黄、亮、软”优质烟叶;加大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力度,创新上部烟叶一次性采烤技术体系,解决上部烟叶开片问题,提升上部烟叶可用性……
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是行业工商协同创新的智慧结晶。近年来,行业统筹打好农业生产、工业使用、资源调配“组合拳”,破解了制约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难题,烟叶特色进一步彰显,工业可用性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雪茄市场快速发展,国产雪茄烟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2020年国家局启动了国产雪茄烟叶开发与应用重大专项,着力打通国产雪茄烟叶开发和应用的产业链,为中式雪茄的塑造和国产雪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行业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破解国产雪茄烟叶生产难题,积极稳妥推进国产雪茄烟叶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国产雪茄烟叶在国产品牌中的使用水平。
减工降本 提质增效
关键词: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与推广 农机农艺融合 智慧烟草农业
时下,正值福建烟区烟叶采收烘烤的关键时期,在南平邵武市吴家塘镇铁罗村万禾家庭农场万海明的烤房群,烟农们正在使用新型编烟“神器”进行编烟,只见他们把一片片烟叶整齐摆放到烟夹上,然后轻轻一按,一杆烟叶就编好了,十分方便快捷。
“使用了新型烟夹,每天编烟结束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两个多小时,现在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谈及十年来种烟变化,烟农笑着说道。
烟农种烟更“轻松”,得益于一系列先进适用烟叶生产技术和烟用农机的“保驾护航”。
薄薄一片烟,科技大荟萃。春寒料峭中,烟叶育苗工场内基质替代、剪叶炼苗等技术保证了烟苗根壮苗绿;春末,大田移栽环节,“井窖式”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微喷灌溉等技术保证烟苗根系早生快发;初夏,正值大田生长期,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成熟采收、上六片一次成熟采收等技术保障烟叶特色突出、质量提升;盛夏,采收后的烟叶进入烤房,自动控制、专业化烘烤、智能控制、生物质燃料等烘烤设备和技术保证了烟叶烤黄烤香……
再加上,经过十年探索与发展,行业研发出覆盖翻地、起垄覆膜、移栽、中耕培土、植保、采收、编烟、拔秆等一系列新型、简便、高效的烟用农机,作业效率显著提高,用工成本显著降低。截至目前,全国机耕、起垄、中耕培土等重点环节平均机械化作业率达66%,烟叶生产亩均用工降至20个左右。
借数字转型,上“云端”发力。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走进各烟区,智慧烟草农业加速推进,推动了烟叶生产方式的新变革。
将育苗棚与物联网技术“联姻”,给温室里的烟苗装上“智慧大脑”;烟叶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了烟叶从田间到工厂全程质量可追溯;人脸识别代替IC卡交售,烟叶定级拍照称重一体化、图像智能分析预警、全程实时监管等,让烟叶收购更“阳光”……
科技在进步,技术在升级,效率在提升。从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的推广,到农机农艺融合,再到智慧烟草农业,行业依靠技术创新,攻克难关、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让烟叶生产用上“高科技”,让烟农种烟更轻松。
创新不止,发展永恒。在烟叶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还有很多难题要破解。下一步,行业将紧抓创新“牛鼻子”,用好创新“金钥匙”,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中的关键作用,推动烟叶生产实现质和效的飞跃,奋力描绘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现代烟区发展新画卷。
(通讯员单位:中国烟叶公司)
编辑:邢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