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主管 中国烟草总公司传媒中心主办
首页加入收藏订阅中心
资讯搜索

中国烟草传媒网投稿邮箱:echinatobaccotg@126.com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 媒体视点

“烟田是第一车间”提出的前前后后

字体:+ -

1985年,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提出“以工补农、以烟养烟,扶持烟农种烤烟”理念,把“第一车间”办到田间,这成为中国烟草行业发展史上一次标志性变革,影响至今。这一理念是怎么产生,早期又是如何实践运用的?这要从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以下简称“玉烟”)的原料工作探索实践讲起——

伴随着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玉烟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工厂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第一台进口设备MK9-5卷接机,尽管小心翼翼“伺候”,其产量仍远低于设计产量。英国和玉烟专家查找原因,发现问题并不在机器本身,而是原料和辅料质量不过硬,很难与设备高度融合匹配。当时,工厂通过市场取得优质原料比较困难,玉溪地区1985年上等烟叶收购量仅占10.4%。玉烟认识到,要跨出工厂,到农村建立原料供应基地,“烟田是第一车间”理念就此萌芽。

1999年,著名烟草专家朱尊权(右四)、美籍华人左天觉(左四)博士一行到云南大理州考察烟叶种植情况 崔向明 供图

此时的玉烟实行工厂、烟草分公司和烟草专卖局“三合一”体制,正准备在烟田这个“第一车间”大干一场,美国农业顾问、烤烟专家左天觉博士指出了玉溪烟叶的三个问题——“营养不足、发育不良、成熟不够”。营养不足是施肥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发育不良是芒种节令时才种下50%;成熟不够是采摘时间过早,导致烟碱含量、含糖量、糖碱比均低于“好烟”标准。

解决上述“三个问题”迫在眉睫。玉烟积极探索“公司+农户”模式,走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子:加强烟草科学研究,建立烟草种植技术指导和推广技术网点,把原先分散的一家一户连接成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提供资金、技术帮助烟农改变旧的生产方法。

1985年12月,由原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主持分别在玉溪市赵桅乡、通海县与烟农签订联产承包合同,进行2418亩优质烟叶的设点研究试验工作。烟农按照技术规程种植烤烟,亩产值不足500元的由玉烟赔偿,超收则全部归烟农。一位见证人记述,“要争取试点也是很困难的,我们去见领导同志,12点钟下班了还堵在那儿。云南省政府有规定,但省烟草公司不表态,我们还不敢搞,大家僵持在办公室里不吃饭。最后领导说,先搞一点。好嘛!先搞一点,我们就大干起来了”。

两地试验种植烤烟获得成功后,玉烟进一步加强科技推广,在1990年形成了一支700多人的烟草科技推广队伍;1986年至1988年年均培训烟农30万人次。1988年发布《田烟栽培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只有10条:全部采用优良品种、连片种植、用营养袋假植育苗移栽、独垄栽烟规格化、科学施肥、适时移栽、封顶打杈、减少和消灭青烟叶、科学烘烤、优质田烟单独收购。烟农落实技术规定要求到位的,玉烟即按规定兑现补贴和化肥等。玉烟同时也配合地方财政共同扶持和奖励烤烟生产,扩大山区半山区水浇地工程,逐步配套烟田水路设施。1985年至1995年,玉溪地区用于优质烤烟基地建设的投资和扶持资金达32.5亿元,其中玉烟投入30亿元。

至1990年,上等烟叶收购比重由1985年的10.5%增长至33%;糖碱比也从20:1变成了11:1。通海县从1985年到1995年连续11年成为全国烤烟生产收购先进县,并与玉溪市、江川县、华宁县、澄江县等共同成为优质主料烟基地。高峰时,玉溪地区20多万烟农成为企业的“编外职工”,逐步建设了6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做到了“1公斤烟叶的经济收入相当于5到6公斤大米的价钱”,玉溪地区“烟叶之乡”名片愈发响亮。

随着烟草农业科技30多年的发展,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烤一体化、专分散收各环节新技术不断涌现,烟草种植和质量评价评级标准等与20世纪相比也有不同,但“第一车间”理念一直在激励着广大原料工作者。云南卷烟工业坚持以烟草商业为主导,工业深度介入,推进“2260”优质烟叶工程,抓牢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政工商联合上山下乡,走烟叶高质量发展、促进烟农增收的道路,继续将标准和要求书写在大地上,续写云南烟叶发展新优势。

(作者单位:云南中烟红塔集团)

编辑:邢忠敏

∧  返回顶部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出版发行

2024-10-15 来源: 《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

10月15日,《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总第779期)出版发行。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分别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认真传达学习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本期“特稿”栏目报道相关会议精神,推动行业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紧盯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验收。本期“专稿”栏目刊发国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捷在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验收工作行业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当前,行业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本期“学习”栏目刊发内蒙古、西藏区局(公司)和广东中烟主要负责同志的交流文章,并邀请广州市局(公司)、呼和浩特市局和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进行交流。

以责任为“笔”,用服务着“墨”。本期“关注”栏目刊发本刊调研组文章《格局打开 共赴山海》,展示青海烟草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工作,以及大连、福州市局(公司)做好中秋、国庆“双节”卷烟销售的报道。

最美是金秋,收获正当时。眼下,全国烟区随处可见忙碌的秋收景象。烟叶采摘、烘烤、收购如何提效率、优服务?本期“视点”栏目走近湖南、广东、江西烟区,喜看基层一线新气象。

更多精彩看点,敬请关注《中国烟草》杂志及中国烟草资讯网、“中国烟草资讯”微信公众号。

编辑: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