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主管 中国烟草总公司传媒中心主办
首页加入收藏订阅中心
资讯搜索

中国烟草传媒网投稿邮箱:echinatobaccotg@126.com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 媒体视点

汇聚磅礴之力 情暖山乡万家

——行业部分工商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撷英

字体:+ -

为国分忧,予民以惠,“责任烟草”一直在行动。

长期以来,烟草行业心系“国之大者”,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积极投身国家扶贫事业,在定点帮扶、片区扶贫、援疆援藏、对口支援、整族帮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啃下一个个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帮扶一线“手拉手”,小康路上“心连心”。在国家局党组坚强领导下,行业工商企业“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选派干部、投入资金、发展产业,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为此,本刊特选取了行业部分工商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案例,展现烟草企业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奋进画卷。

党建引领  聚力发展

贵州中烟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条重要经验。对此,在贵州中烟结对帮扶的黔西南州晴隆县,广大群众有着切身体会。

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5年起,贵州中烟组织11支帮扶队,深入晴隆县贫困村开展遍访工作。他们对村委会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摸底,就帮扶措施、产业扶贫等与村“两委”沟通交流,带动贫困村党员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投入200余万元,帮助13个贫困村建设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宣传栏,为加强党建提供“阵地”。

借助党建“火车头”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动员能力大大增强,凝聚了发展合力。三合茶厂、高粱辣椒收储加工中心、食用菌种植基地……贵州中烟累计投入1.37亿元,推动一个个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和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2020年11月,晴隆县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61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县“摘帽”。

2021年以来,贵州中烟鞍马未歇,持续向晴隆县投入帮扶资金、派出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党建联建活动,带动帮扶村基层党组织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川中烟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建+帮扶”是贯穿四川中烟帮扶工作的一条重要脉络。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四川中烟先后选派优秀党员脱产驻村扶贫,指导落实基层党组织制度,开展结对共建,并帮助建设村级活动阵地。

村基层党组织活跃,村“两委”班子治理能力提升,部分村党员成长为致富带头人。党建引领,催生了脱贫动力,凝聚起发展合力。

党建为魂,产业为骨。四川中烟帮扶人员和村“两委”找准资源优势,发力特色产业。也伦达村有良好的草场条件,四川中烟购买200头牦牛,建立“农户+公司+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模式,发展牦牛产业。资助该村300万元,发展藏文化旅游馆建设等产业项目,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同样的改变在不同的帮扶村上演:一条“西溪步道”,带动西溪村旅游产业发展;一座“宽窄花园”,改善一碗水村烟叶发展水平;一群“格调黑猪”,提升白腊村产业“造血”能力……2015年以来,四川中烟派出驻村干部19名,投入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带领省内5个市州9个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结硕果,振兴路上再扬鞭。如今,四川中烟继续发挥党建“火车头”作用,围绕产业升级、拓展就业、消费帮扶、教育帮扶等创新举措,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基建先行  补齐 “短板”

湖南省局(公司)

“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短板”。

在结对帮扶248个贫困村的过程中,湖南烟草商业始终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精准帮扶的“最先一公里”。

“十三五”时期,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湖南烟草商业投入扶贫资金1.19亿元,支持硬化道路939.61公里,修建饮用水管683.88千米,实施危房改造1959户,修建篮球场42个、图书室56个。一个个帮扶村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烟叶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十三五”时期,湖南烟草商业投入26.68亿元,建设水源工程、水渠、密集烤房、育苗大棚等烟区基础设施。在湖南烟区连续5年开展“种10亩烟当年脱贫”精准扶贫行动,实现扶持对象、计划安排、技术指导、捐赠救助、结对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以此为带动,全省25个烟区贫困县于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

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2020年,湖南烟草商业结对帮扶的248个贫困村、4597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湖南烟草商业又派出驻村工作队99个,对口帮扶138个村,继续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发挥“光与热”。

广西区局(公司)

2016年以来,广西区局(公司)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广西烟草商业帮扶地区大都是大石山区、石漠化地区,交通不便,缺水严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贫困发生率高。

要脱贫,修路、引水刻不容缓。

在大华村,实施全长约14公里的9个屯道硬化项目,屯屯通水泥路,村里的产品能运出去了;在龙臻村,驻村干部想方设法找水源,协调水利部门投资修建自来水工程,解决了5个屯1333人的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广西烟草商业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投入扶贫资金2346.53万元,帮助村民修建水利设施,修通产业发展路。

广西烟草商业还协助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一举解决村民出行难、用电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乡民就近就业,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三五”时期,广西烟草商业结对帮扶贫困村108个,派出驻村干部637人次,助力5854户贫困户2.3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走上乡村振兴路,广西区局(公司)依托行业发力特色产业。2021年,烟叶生产及多环节务工需求,促进山区约4万群众实现就业增收;11.5万村屯零售户基本实现“一本烟草证养活一家人”。烟农收入提高,农网客户利润增长,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信心增强了。

金叶为擎  助农增收

贵州省局(公司)


在结对帮扶六盘水市水城区的过程中,烟叶产业是贵州省局(公司)的一张“王牌”。图为水城区盐井基地单元  /贵州省局(公司) 供图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在结对帮扶六盘水市水城区的过程中,烟叶产业正是贵州省局(公司)的一张“王牌”。

立足当地实际,贵州省局(公司)发挥烟叶产业的规模优势、烟用设施优势、全面带动优势、生产组织优势,给政策、给资金、给技术,将水城区打造为“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典范”。2017年至2021年,水城区烟叶种植面积由5万亩提高到7.8万亩,户均种烟收入从5.13万元增加到9.03万元。

烤烟生产环节用工量大,从育苗、分级到收购环节,每年可创造2100多个就业岗位,为当地群众带来1500万元的收入。构建“烟草育苗+食用菌种植+有机肥生产+烟叶生产”循环发展模式,实现设施、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让烟叶产业链连成富民增收的“钱串串”。

在烟叶产业带动下,贵州省局(公司)先后帮助当地5120户、21130人脱贫,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水城区也于2020年3月正式“摘帽”。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贵州省局(公司)继续以烟叶产业为依托,稳定烟农队伍、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构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加强烟用设施综合利用,让烟叶产业富民兴乡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四川省局(公司)

四川烟草商业从2016年开始,以凉山州为“主战场”,以各单位定点帮扶村为“主阵地”,全面推进全省行业定点扶贫工作。

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四川省局(公司)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烟叶产业的优势,加大计划倾斜力度,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

“十三五”时期,凉山州累计种植烟叶444.1万亩,占全省计划的75.8%;累计实现烟农总收入207.51亿元,户均年收入7.2万元以上。烟草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还直接带动少数民族地区10万余人就业脱贫。烟草产业真正成为当地“烟农增收离不得、脱贫攻坚缺不得、乡村振兴少不得、财政增税弱不得”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凉山州全面脱贫的“压舱石”。

扶贫力度大,脱贫成效好。截至2020年底,四川烟草商业共计投入扶贫捐赠资金3.92亿元,带领291个贫困村、1.54万户贫困户、6.01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2021年,凉山州局(公司)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对四川烟草商业脱贫攻坚成绩的最大褒奖。

金叶接续振兴路,四川省局(公司)正按照中央“四个不摘”要求,以“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为重点,巩固成效防返贫、发展产业促增收、移风易俗树新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因地制宜  产业 “造血”

甘肃省局(公司)

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困难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甘肃省局(公司)立足于产业“造血”拔穷根,在对口帮扶的平凉市静宁县2个乡(镇)的8个深度贫困村,下足“绣花”功夫。

2012年以来,甘肃省局(公司)投入9645万元,完善交通、饮水、照明等基础设施,修建高标准梯田5900亩,建设高原蔬菜大棚2座,配套建设冷库、农机、塑框车间各1个,改造恢复生态林1700亩,投放母牛481头,引进新品种洋芋和青储玉米籽种370吨。

各村发展起符合当地实际的富民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从种植(养殖)、管理到加工、收购、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和良性循环,贫困村年固定分红31.25万元,吸纳100多户贫困户就近务工、稳定增收。

2019年,8个对口帮扶村963户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甘肃省局(公司)已经确定到2025年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九项工作措施,以详尽的“规划图”“任务书”,吹响了新征程上助力富民兴村的“集结号”。

湖南中烟

干道宽敞笔直,房前屋后种满经济作物,茶叶基地、粽叶基地、辣酱加工厂等产业蓬勃发展……如今,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三合界村,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

一年多前,这座小山村还是另一番模样。当时,三合界村虽已脱贫,但产业发展较为单一,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村民大多外出打工。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2021年5月,湖南中烟驻村工作队来到这里,将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经过深入调研,驻村工作队提出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聚焦于此,他们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整合村内“红色点”“文物点”“文化点”,与刘家坪白族乡和洪家关白族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珠成线,连点成片”,连通桑植“红色动脉”沿线最北端。

同时,驻村工作队还联合村“两委”班子,成立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产业。

烟叶种植面积661亩,茶叶种植面积248亩,猕猴桃种植面积100余亩,腊肉、红薯粉、茶叶、溶洞蘑菇、辣椒酱等农副产品热销……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让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山川秀美、户村富裕,三合界村正是湖南中烟倾力投入驻村帮扶的一个缩影。2013年至2020年,湖南中烟(含所属6家卷烟厂)派出23名扶贫干部,投入资金6332万元,帮助15个村脱贫摘帽。2021年起,湖南中烟又投入资金2521万元,在3省9市的9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方位振兴。

整族帮扶  一个不少

云南省局(公司)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人数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泥巴路、破木房、人畜同屋不见光、寒冬腊月吃粗粮”,是阿昌族群众曾经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整族帮扶,很难;一个也不落下,更是难上加难。2015年起,云南省局(公司)主动承担德宏州阿昌族整族帮扶任务,制定三年帮扶行动计划,先后投入12.46亿元,向脱贫攻坚“硬骨头”宣战。

扶在“面”上,村庄美、乡风更文明;扶在“点”上,集体经济强、基层治理更有效;扶在“根”上,产业兴、收入更稳定;扶在“脑”上,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随着“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阿昌族贫困发生率从8.9%降至0.53%,实现了整族脱贫。

此后,云南省局(公司)在丽江宁蒗县投入3.23亿元开展挂联帮扶,5.37万贫困人口由此受益;在昭通投入6亿元,开展镇雄县彝良县深度贫困地区帮扶,惠及13.89万人。“十三五”时期,云南烟草商业组织1.7万多名干部职工,挂钩帮扶贫困户4.7万户,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贡献了“烟草力量”。

2021年以来,云南省局(公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推动产业建设向产业发展转变,把工作重心从具体项目帮扶转到加强可持续发展基础性工作上,打基础、利长远,为群众幸福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云南中烟

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边疆、民族、山区”的特点决定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

云南中烟全系统帮扶遍布全省10个州市,重点结合各地特色发展产业经济,形成以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就业增收可持续发展模式。2015年至2020年,云南中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82亿余元,实施帮扶项目772个,惠及255个贫困村、20158户、78326名困难群众。

责任担当、深情守护,换来脱贫攻坚硕果累累。2020年底,云南中烟定点帮扶的2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特别是攻克“保山布朗族”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和曲靖市会泽县、宣威市等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帮扶难关,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2019年,在保山市施甸县开展的以布朗族聚居区为主的整乡整村推进整族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综合50佳案例”。

2021年以来,云南中烟积极与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协同,采取“项目+资金”帮扶模式,选取覆盖面广的产业项目,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从稳就业、保民生的大局出发继续走好乡村振兴路。

援疆援藏  兴边富民

西藏区局(公司)


“十三五”时期,行业向西藏捐赠扶贫资金5亿元,助力当地产业帮扶。图为在中国烟草援建的扎囊县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内,藏族群众辛勤劳动  /本刊资料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之初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十年来,西藏烟草始终站在脱贫攻坚一线,奋勇当先、尽锐出战,先后派出10批500余人次优秀干部职工,深入全区27个驻村点开展精准帮扶;投入3000余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截至2019年底,西藏烟草帮扶的12个村377户、1836人实现稳定脱贫。

“十三五”时期,行业向西藏捐赠扶贫资金5亿元,助力“三县一乡”产业帮扶。西藏烟草以助力 “三县一乡”产业帮扶为突破口,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建立治贫减贫机制,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公益项目建设,实施产业项目13个,撬动社会资金近5亿元,帮助近8000户2.88万人稳定脱贫,推动受援县乡于2018年底在全区率先脱贫摘帽。

“十四五”时期,行业将继续捐赠5.95亿元参与西藏自治区兴边富民工程。西藏烟草再担重任,协助地方政府把资金用好、用活、用出实效,用于4个边境村建设、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2个搬迁安置点产业项目,以及1项文明实践活动中,服务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助力西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新疆区局(公司)

新疆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心系“国之大者”,新疆区局(公司)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助力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正是他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2014年起,新疆区局(公司)按照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将“访惠聚”驻村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先后选派591人(次)组成76个工作队,覆盖41个县(区)、66个乡(镇)。

推进乡、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覆盖走访,维护社会稳定;与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用心为民服务……驻村干部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把担当作为的答卷写在乡村巨变中,写进人民心里。

同时,新疆区局(公司)将“造血”与“输血”结合,拓宽村民致富门路。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消费扶贫、环境改善……一项项举措惠及困难群众2464户、8859人。2020年,新疆烟草商业帮扶的莎车县、阿克陶县、墨玉县全部“摘帽”。

“三山两盆”日月新,石榴花开幸福长。如今,新疆区局(公司)新一轮“访惠聚”工作队已经出发。他们将在接续奋斗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新动能。

编辑:邢忠敏

∧  返回顶部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出版发行

2024-10-15 来源: 《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

10月15日,《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总第779期)出版发行。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分别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认真传达学习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本期“特稿”栏目报道相关会议精神,推动行业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紧盯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验收。本期“专稿”栏目刊发国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捷在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验收工作行业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当前,行业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本期“学习”栏目刊发内蒙古、西藏区局(公司)和广东中烟主要负责同志的交流文章,并邀请广州市局(公司)、呼和浩特市局和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进行交流。

以责任为“笔”,用服务着“墨”。本期“关注”栏目刊发本刊调研组文章《格局打开 共赴山海》,展示青海烟草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工作,以及大连、福州市局(公司)做好中秋、国庆“双节”卷烟销售的报道。

最美是金秋,收获正当时。眼下,全国烟区随处可见忙碌的秋收景象。烟叶采摘、烘烤、收购如何提效率、优服务?本期“视点”栏目走近湖南、广东、江西烟区,喜看基层一线新气象。

更多精彩看点,敬请关注《中国烟草》杂志及中国烟草资讯网、“中国烟草资讯”微信公众号。

编辑: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