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江,59岁,中共党员,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有限公司特级技师。三十余载在制丝车间维修岗位上辛勤耕耘和刻苦钻研,曾获评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多年获评各级单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享受特级技师专项津贴,累计取得2项发明专利和31项实用新型专利。2022年,获评“上海烟草工匠”。

董立江三十余载在维修岗位上辛勤耕耘和刻苦钻研,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北京卷烟厂 供图
年近六旬的董立江,是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的维修特级技师。平日里他待人热情宽厚,但对待设备维修的工作却一丝不苟,至臻至善。凭借脚踏实地的勤勉、精益求精的韧性、孜孜以求的热爱,董立江在平凡的维修岗位上淬炼技艺,争创一流,成为践行北京卷烟厂“奋楫者”文化的优秀代表。
制丝线上的 “万事通”
1980年,17岁的董立江初中毕业,进入北京卷烟厂制丝车间,成为一名制丝线操作工。
当时的制丝车间冬季透风,夏季闷热,设备原始,机械轰鸣。烟叶制丝需要手工配烟打叶,用手感水分控制烘丝机,切丝机的配料装置采用的还是拉绳式,烟丝质量几乎完全依赖人为把控,体现的是操作工的操作水平。
设备精度不够,就用操作人员过硬的工作水平来填补,看到前辈们个个都是通过听、看、触感,成为制丝线的行家里手。董立江年纪虽轻,却也不甘落后。他主动要求从打叶到储丝各个环节都轮岗一遍,学习一遍。
为解决下游工序发现的问题,董立江除了盯准问题想办法,还要追溯到上游工序找关联、提建议,通过六、七年时间孜孜不倦的边干边学,他已经是整条制丝线上的“万事通”,不仅生产操作又好又快,也能参与设备维修和故障排除。老师傅们对他赞不绝口:“这个年轻人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干一行、精一行。”
1990年,车间看中董立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想把他选拔进维修队伍,但生产班长实在不舍得这位“得力干将”,多次挽留。这时,董立江回忆起刚工作时厂领导的叮嘱:“你的技能水平有多高,取决于你对这项工作的热爱有多深。”
“我对设备是真的热爱啊!车间设备嘈杂的声音,在我听来却如演奏的乐章,钻研设备原理和功能是在潜心谱曲,故障排除是在剔除不和谐音符,设备改进让合奏变得顺滑悦耳,这些都会带给我无比的愉悦感。”经过慎重思考,董立江选择加入维修队伍,这一干就是33年。
自力更生的 “奋楫者”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卷烟厂迁至管庄厂区,制丝线大多数是进口设备,国外技术人员掌握着调试和维修的绝对话语权,董立江一方面认可进口设备的精细、高效,一方面发现外国专家谈及技术细节时讳莫如深,暗自较起劲来:“总有一天,设备维修、升级改造的事,我们都要自己干!”
从此,历经了企业三次创业、三次搬迁,董立江在设备维修、升级改造方面逐步实现了“自己干”的夙愿。
2006年,工厂迎来了第三次易地搬迁技改,既要保技改升级,又要保生产交付,压力空前。新厂试运行期间“两线作战”,生产系统采用“双延时”工作模式,中班夜里三点前结束生产,董立江带领机修团队从凌晨三点开始设备检修,确保六点半前白班正常开机投料,每天“抢时间”熬夜加班,披星戴月,直至易地技改完成。
2011年,进口设备的筒类内壁清洁效果不佳,附着率过高,导致原料浪费严重。董立江下班后就蹲在筒里,把物料进出的全路径仔仔细细从头查到尾,并查阅了行业内外可借鉴的清洁方式文献,最终将改善毛刷辊作为主攻方向。他先后试制了增强型毛刷辊、改进型皮刮辊,在加装了压缩空气吹扫装置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降低原料附着率80%以上,年节约成本超50万元。此后,再接再厉,董立江改进了快装毛刷辊,换装效率进一步提升,不仅于2013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技术还推广到行业其他单位和设备生产厂家,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2016年,作为膨胀烟丝生产线的关键大型设备,浸渍器使用多年后,上下盖和密封锁环出现磨损漏气情况,既威胁生产安全,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波动。浸渍器返厂维修耗时太久,本地维修则无先例可循,解决问题的重任落到了董立江和维修团队的肩上。由于上盖、下盖在不同楼层,他跑上跑下,观察开合状态;要了解每一个部件磨损情况和密闭效果,利用生产间隙一个个拆解、观察、记录;温湿度影响、操作保养手法,每种影响因素都考虑得细致入微……最终,董立江给出了答案:上下盖和锁环加紧进行补焊喷涂、开模制作一体成形密封环、制定维护保养基准延缓设备劣化,一套“组合拳”行之有效,不仅节省了数十天的设备返修时间,而且大大延长了设备安全工作年限。
…………
“这活儿咱自己能干!”这句话伴随了董立江33年的维修生涯,也激励他在自主维修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从年少青春到年近花甲,43年的职业生涯,获得过多少荣誉董立江早已记不清,但谈及制丝设备和维修工作却如数家珍,神采飞扬:“只要对企业心怀感恩,对工作热爱挚诚,对技艺精益求精,每一个平凡岗位上都能走出能工巧匠。”
(作者单位: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
工匠点评
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制丝车间党支部书记 窦金跃:精益求精、实事求是、感恩奉献,这是董立江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秉持着兢兢业业的执着和心无旁骛的热爱,铺就了自己的工匠之路,而这份热爱与执着,正从他手中传递给更多年轻的“奋楫者”。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