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刊编辑部 张 宇
嘉宾:
浙江嘉兴市零售户 付湘萍
浙江台州温岭市零售户 王海朋
广西贵港市零售户 陈燕凤
江苏南京市零售户 李红芳
山东聊城市高唐县 安玉芹
江苏南京市零售户 周 旭
主持人:不少喜欢网购的消费者对“购物节”已经麻木了,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套路被商家们玩烂了,消费者们也看烦了。不仅营销手段套路深,时尚“博主”们的“种草”大法也变了味,“亲测有效”“回购无数次”可能就是消费陷阱。“种草”内容看多了,消费者也没那么好“骗”了。如今,“爆款避雷”“买了就后悔”“不花冤枉钱”的“拔草”大法越来越好用了,“拔草了!拔草了!”的理性呼唤,顿时让想要购物的你重获“人间清醒”,用类似“一键三连”(给视频点赞、收藏以及投币)的高规格礼遇,感激手机屏幕里的“博主”。
过去,因为火热的“种草”视频,让不少人开启了“买买买”的节奏,买来的商品并不尽如人意,钱包被洗劫一空的同时,焦躁的怒火久久不能平息。于是我们明白,那些“拔草之友”才是真正为我们钱包考虑的人,他们有一张敢说大实话的嘴,对于不好看、不实用的东西通通diss(网络用语,怒怼的意思)一遍,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将我们从虚幻的购物迷雾中拉出来。当代人缺什么,也不能缺一个“拔草之友”,特别是对冲动消费的人来说,他们就像是存钱路上的正道之光,凭借一己之力,护住我们钱包的安危。
对广大零售户朋友们来说,自己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拔草之友”呢?对“拔草之友”有哪些想法和认识呢?请分享你的故事。
付湘萍:当直播带货掀起一股购物浪潮时,“种草”视频让人越看越想买,看直播前的理智荡然无存,不管有用还是没用,先下单再说。我是直播平台的常客,哪怕家里的毛线还有存货,依然阻挡不了下单的热情。好笑的是,同款、同色的毛线我居然抢了3次,拿到手后直拍大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要开编织店呢。后来我蹲守各大花卉直播间,看到自己没有的品种都想买回家,主播说得天花乱坠,让我立马心动,但收到货后不尽人意。
顾客张姐是我的常客,有一天她看到我抱怨网上买来的花,便跟我闲聊起来。原来她是一位“爱花达人”,给我看了她养的那些花草。她经常看直播,但很理性,不会轻易下单。在张姐看来,养花讲的是意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情趣。花草皆有灵性,你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和心情去伺候它,它就会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回报你。养花让我有了一种平静的愉悦,独自在心灵里无言可以诉说,如同云卷云舒,恰似花开花落。
言语间,无不流露出她对花的“情有独钟”,听完之后,我将自己归为“花盲”,买花纯粹就是看花开的刹那,见过花开就好,从不考虑买的花卉是否适合本地栽种、是否适应这里的冬季温度等条件。在张姐的影响下,我有了觅见知音之感,渐渐地改变了自己养花的初识,花不在多而在精,对每棵花卉用心去养护,认真学习养护技巧。什么时候用什么花肥,能较好地辨识花卉出现的病虫害及如何对症用药。张姐还热心介绍了她的花友群,群里那些养花达人们还会介绍养花的经验,不定期地分享“花仔”。最重要的是群里有“拔草之友”,“花盲”者想购买花或者花肥等关联商品时,把信息发到此群,如果商品不好,总有“拔草之友”出来毫不留情地泼冷水,浇灭你购买的欲望。如有好的苗型、性价比高的花卉出现,“拔草之友”会在群里喊大伙一起“撸”。
随着身边认识或者不相识的“拔草之友”逐渐增多,我在直播间被下的“精神之盅”被轻松化解。如今,冲动消费急剧下降,抚平了购物焦虑,“拔草之友”可以说胜过理财专家。
王海朋:曾经的我,总是在消费上做“加法”,在“种草、踩坑、种草”的恶性循环里越陷越深,未富先负;如今的我,学会在消费上做“减法”,实现了所买即所需、所需即所买。如此巨大的转变,离不开我的“拔草之友”邻居——小陈。
每当购物欲“爆棚”的时候,我的“拔草之友”就会对我说:“你真的需要它吗?它真的和图上长得一样吗?你的钱包还撑得住吗?上次踩的雷你都忘记了吗?”这一系列的“灵魂拷问”,彻底扼杀了我的消费冲动,全力守护了我的钱包。在小陈的努力下,我过上了“极简生活”,摆脱了购物焦虑。在我眼中,这位“拔草之友”功力之深,称得上是“拔草达人”。但奇怪的是,小陈常感叹:“种草容易,拔草难啊。”于是,我花了半年时间进行观察,发现的确如此。
“拔草达人”不是轻易可以炼成的,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一是“脑”有深度。“拔草达人”需要实现对消费主义的深度洞察,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保持警惕,“不信谣、不传谣”,进而冷却消费欲望,有计划进行消费,以理性、合理的消费实践来抵制消费主义陷阱,确保让需求主导消费。
二是“眼”有精度。“拔草”是个精细活儿,空口无凭,难以让人信服。“拔草达人”需要善于搜索信息,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聚焦“种草商品”的品牌信息、用户评价等内容,进行模块化梳理、多层次分析、系统化整合,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精准。
三是“心”有温度。“拔草达人”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乐于分享,经常在社交属性高、互动性强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出没”,成立“拔草互助小组”,交流最新、最准、最全的“拔草”经验,尽可能让更多消费者避免“种草商品”带来的伤害。
四是“口”有力度。“拔草达人”需要用鲜活的例证、翔实的数据、犀利的话术、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或者是自身的悲惨遭遇来“现身说法”,佐证“种草商品”的低性价比和“一万个”不值得购买的理由,击碎“种草者”的幻想,有力劝退被蒙蔽的“种草者”。
五是“手”有巧度。“拔草达人”需要探索文字、图片、音频、漫画、3D 动画、H5、短视频、MV、VLOG等形式,并进行“花式”组合,综合运用“文字+音频”“文字+3D动画”“H5+短视频”等组合形式,将静态的“拔草”内容进行动态化传播,将单一的“拔草”内容进行多元化宣传,全方位无死角展示“种草”商品的“雷点”。
每个闪闪发光的“拔草达人”,都曾踩过一个又一个“消费陷阱”。脑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方能成为一个专业的“拔草达人”。当然,“拔草水平”也各有差异。“拔草水平”低的是“除草剂”,“拔草水平”高的是“除草机”。如今的我,还处于“除草剂”阶段,唯有不断苦练“拔草神功”,才能成为合适的“拔草达人”,守护自己和更多人的钱包。
陈燕凤:如今,“除草机”们在微信群中互助“拔草”,劝退彼此熊熊燃烧的消费欲望,求“拔草”的物品也五花八门。“姐妹们帮我‘拔’这条疯狂上头的连衣裙。”“求‘拔草’这个看起来质感很好、但要220元的水杯。”
每当购物欲望“熊熊燃烧”时,不少网友都会像我这样选择在群里发出求助信号。之前,我在网上看中了一款动感单车,告诉大家“我已经在普拉提教室和瑜伽馆花1万多元钱上课了,想要增加运动量,2000多元的动感单车让人蛮心动的。”接着,群里的其他网友马上出来“骂醒”我。“我有一台,我用它来搭毛巾。”“算了吧,动感单车必须要在一堆人中,跟着教练的口号和那个呼啦啦转的灯球才动感得起来。”“这车很重,你推二手都很难出手。”一语惊醒梦中人,瞬间被人打醒。
“拔草”前后,看待同一件物品的心态就会变化。“之前会觉得好好看,好想拥有。”网友的一番辣评和嘲讽之后,瞬间让人惊觉:“其实它也没那么好,也有不少糟点,或者说它是很好,但不一定适合我。”
后来,在刷短视频、逛直播时,我不再随心所动,而是理性出手。现在我的购物方式有些改变,不是漫无目的地看,而是发现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搜索。发现口碑和质量合适的产品后,我也不会立即购买,而是先看看对方的评价,再看一下历史价格和同期价格,再选择最优惠的购物渠道去购买。如果最近没有什么优惠,不着急用的东西我会等一段时间再买。
回归理性消费,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理性消费不是说不买,而是生活中缺什么就买什么,不盲目跟风消费,让消费回归理性,花更少的钱买到效果好、性价比高的产品。当然,还要适时买,不能“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超前消费;要适量买,杜绝过度消费,因为便宜猛囤货,花冤枉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李红芳:我是闺蜜的“拔草姐妹”,深秋来临,大家都想在每个新季节做最美的自己。我也经常收到闺蜜们发来心仪服装的链接,一开始我试图用价格、款式、颜色来劝退她们,但是收效甚微,商家永远有更优惠的价格、最全的颜色款式来满足消费者。换季的时候,我建议闺蜜先整理一下衣柜,将夏天的衣服收纳起来,把去年秋冬季衣服整理分类,挑出掉色、起球严重的衣服,确定没有办法再利用的衣服及时扔掉。挑出以前购买的“网红款”,对比现在的购物车是不是还有类似的衣服,有的话赶紧放弃购买。要挑出去年没再穿过的衣服进行单独存放,一般来说,去年都没穿的衣服,今年再穿的可能性更小了,仔细看看颜色、款式,不要再购入同样的衣服。另外,我还会告诉闺蜜,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件衣服,可以先放在购物车里两个星期,让时间“考验”一下你对这件衣服的喜欢程度。
闺蜜最想买的还有彩妆、护肤品等,趁价格优惠“囤”护肤品、“囤”口红,我会给闺蜜科普一下,任何化妆品存放越久,护肤效果越差,还会有刺激皮肤的风险,所以买来囤货等于浪费。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问几个问题:是不是必需品?不买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吗?买回来放在哪里?其实这几个问题,就是让你想明白到底是“我需要”还是“我想买”。
安玉芹:蔓蔓是我的一个忘年交,也是我的一个忠实顾客,来我家买东西次数多了,大家就成了朋友。我在网上买了自认为划算、实惠的商品,就喜欢在她面前炫耀一下,间接希望她夸我两句。蔓蔓夸我的同时,也不忘提醒我几句,哪个商品买贵了,哪个商品不是很实用,哪个商品在另一个商家那里买会更便宜。蔓蔓是一位资深“网购达人”,工作之余就喜欢在网上买生活所需,买的时间长了,就买出了智慧和感悟。
年轻人懂得多,接触的新生事物也多,对于她的话我深信不疑。特别是我在一个化妆品直播间里,看到一位主播极力夸赞某个品牌的口红,购买欲望瞬间变得十分强烈。那个口红是我喜欢的一个牌子,推荐的几种颜色也是我喜欢的,当听说买五赠一而货源紧张时,血压一高的瞬间我就下了手。收到口红时,不但克数少、色差大,到手了还用不上,想想肠子都悔青了。蔓蔓说:“下次你找我呀,心血来潮时,我来帮你‘剁手’!”虽然是开玩笑的话,但蔓蔓是个较真的人,愿意分享日常消费中的经验教训,在我对某种商品纠结买与不买时,她为我分析商品的实用性、价格走向、季节对价格的影响等。有时候不急用的东西,蔓蔓让我等几天购买,因为过了热销期,一件商品能省不少钱。如果对一件商品的质量没法把握,蔓蔓就替我翻看顾客的评论,再结合一些评测网站的留言,再选性价比高的商品去下单。
因为有了蔓蔓这个“拔草之友”,我慢慢成为一个理智消费者,不再追求“网红产品”。久而久之,在采购店铺商品方面我也变得理性起来,无论厂家的促销政策有多大诱惑,我都会静下心来考虑现实问题,比如顾客群体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等。几年下来,在蔓蔓的监督下,我还真没有盲目消费过,不浪费钱自然就能省下钱。
周旭:我认识一位“拔草之友”是某平台主播,名叫“疯狂小杨哥”。这位主播通过“拔草”行为展示商品真实性,摔、咬、撕、踹成了他检验商品质量的标志性动作,这种带货方式非但没掉“粉”,反而涨“粉”。看过他的直播视频,我的消费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我仔细分析了这位主播的视频风格,他能走红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敢于“揭丑”。普通商家都怕人揭“短”,喜欢“扬长避短”的方式,来获取顾客肯定。其实,这是不明智的。“小杨哥”的“拔草”行为敢扬“家丑”,通过这种方式虚心接受消费者的批评,从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其次,提示消费者购物保持理智。直播带货容易冲动消费,在不理智的状况下,消费者很容易轻信主播的产品功效宣传和超低价承诺,陷入直播售货的套路中。“小杨哥”亲身体验商品质量,无非是想告诉消费者不要被低价商品宣传所误导,下单前应了解商品质量、效果及价格等情况,切勿盲目跟风购买。最后,提醒消费者及时维权。“小杨哥”的“拔草”视频是提醒消费者要及时维权。除了常规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和售后服务规则外,还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
主持人:在铺天盖地的“种草”轰炸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跟风的结果是要么货不对版,要么纯属“智商税”,冤枉钱越花越多。不想被“套路”的消费者渴望有人帮你“拔草”。
“拔草之友”算得上是购物圈里的清醒人士,也是不少商家的“心头大患”。“拔草”不仅限于生活中的好友之间,在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之间也有热心的“拔友”时刻敲醒我们,虽然隔着手机屏幕,但是不妨碍施展“拔草”大法,只需动动嘴皮、码上几行字,就能让一个潜在的非理性消费者“浪子回头”。对于那些“顽固不化”“被忽悠蒙圈”的消费者,来几句类似“那必是科技加狠活”风格的硬词儿,外加一篇小作文,势必将草连根拔起。冷酷的“拔草之友”从不给人留一丝希望,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注定要打破最后的幻想,恨不得扯着你的耳朵呐喊一声:“这东西不适合你,心里没数吗?”听君一席话,让人惊呼:“请您将我的钱包锁死!钥匙我吞了。”
当然,“拔草之友”并非啥“草”都拔,对于购物遵循实用性和从简性原则:不实用的坚决不消费,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消费,必需品也得择优消费。不管你能否接受这样的消费理念,“拔草之友”为我们列出的“避雷真经”不妨参考一下,毕竟他们眼中能留下的“草”,每一棵都是私藏的心头好,拔掉的都曾带着一行悔恨的泪。如果您不想在购物时被“套路”,不妨听听“拔草之友”发自肺腑的心声,感受一下他们亲身经历的爱与恨。感谢各位嘉宾参与本期话题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本组文章由浙江嘉兴市海盐县局<分公司> 顾利亚、浙江台州温岭市局<分公司>杨纯璐、广西贵港市城区局<营销部>杨娟、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局<分公司>曹明溪、江苏南京市江宁区局<分公司>朱为东协助完成)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