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满一家 李翔 图
“下午又有一炕烟烤出来可以进行初分了,我已经联系了分级师郭师傅,他会按时过来指导的!中午可以完成这些烟叶的编烟上炕!虽然是最后一炕烟,却也马虎不得!”8月25日清晨,在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古路槽村四组,26岁的“95后”新烟农田孟情刚放下手机,便熟练地开始了编烟操作,俨然一副“老把式”。“这编烟的手上功夫就和绣花一样需要细致和耐心,丝毫马虎不得!”田孟情乐呵呵说道。
怀揣致富梦
出生于1996年的田孟情,自小就看着家人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侍弄烟叶,种烟流程、种烟细节、生产标准,一条条说得头头是道。但即便对种烟如此熟悉,田孟情对烟叶生产的认知也经历了“从亲切,到疏远,再到亲切”的曲折过程。
2011年,田孟情和同村的很多小伙伴一样,厌倦了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生活,怀揣着对现代都市的美好憧憬,田孟情发誓要到大城市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首先西去四川,学习川菜厨艺。那时他的最大梦想就是学好一身厨艺,积攒本钱在县城开一个正宗的川菜馆。
“那时即便我再怎么勤快,做一个月也就只能挣个三四千元,每天起早贪黑挣一份收入,但每隔一段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积蓄,发现距离开一家川菜馆所需的本钱还是差距很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田孟情一直很勤俭节约,但最让他难熬的是资金的缺乏,这让他一度非常郁闷。
“投资一个川菜馆,房租、设备、装潢一次投入至少在30万元,人工成本和启动资金至少要准备20万元,才敢动手开店!”田孟情回忆。
2016年中秋之夜,下班回家后的田孟情和父母通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回来吧,咱爷俩一起种烟!现在政策好、行情好,多种几亩烟,不比在外挣得少!”这次交流中,父亲中肯的建议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返乡谋创业
这次谈话过后不久,他就告别了繁华的成都,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笔直的乡间道路、阶梯式优质烟田以及烟草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重新燃起了青春心、创业志、致富梦。
“晓关是有名的烟乡,咱村是有名的烟村,我家是有名的烟户,要说对烟的感情,我是亲切的。无非是那几年出门在外,渐渐疏远了!”一番思索后,他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向烟站提出烟叶种植申请,在父亲原有的烟叶种植计划面积基础上,增加至50亩。
“田孟情这个小伙子很好学,只要有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随身包包里都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只要培训一开始,他就蹲在田坎上,打开笔帽,边看边记。那些技术要领、操作流程,田孟情都是如数家珍,这个画面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技术员郭良照只要说起田孟情,总是赞不绝口。
随着烤房等生产基础设施问题得到解决,田孟情的心里更有了底气。这一年起,他整日在田间忙忙碌碌,与烟叶为伴学习生产技术,遇到问题就立刻咨询烟技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田孟情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生代烟农。
“当初返乡种烟有三点考虑:一是尽孝,毕竟家里的长辈都上年纪了;二是传承,种烟是家里人的老本行了,感情深着呢,丢了可惜;三是改变,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土里能生金’,改变同龄人对农业的错误认识!”自2016年返乡种烟以来,田孟情一家保持着50亩的种烟规模,年入15万元以上。通过种烟,不仅翻修了房子,还买了小轿车,成为全村有口皆碑的“新烟农”。
2016年,烟季结束后,田孟情成了家,这也让他感受到了幸福。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得益于烟叶的比较效益,更加坚定了当好铁杆烟农的决心。
种烟添信心
“现在都进入信息化时代了,不担心技术和服务。通过微信群实现了‘群问群回,秒问秒回’,有啥不方便的呢?如果实在不明白,还有技术员上门指导,手把手地教。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用心。只要用心,怎能不会种烟呢?”田孟情对于当下的烟草公司的服务特别满意,认为烟叶种植的各方面保障非常人性化。
“拿我来说,我一不担心投入,种烟有扶持补助政策,基础投入也降低了。二不担心行情,合同收购,优质优价,我们把品控做好了,收益就有保障。三不担心灾害,就像今年,长期高温酷暑,遇到冰雹这样的灾,烟草公司和保险公司第一时间上门核灾,赔偿基本可以弥补投入,也亏损不了多少的。四不担心风险,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茶叶、蔬菜、水果这些农产品卖不动,单靠网红带货、帮扶消费拉动,难度大,收益低。”面对在外打工的伙伴,田孟情总是以身示范,用自己种烟的故事告诉他们,让他们扭转观念。
“毕竟和我一样大的伙伴还有很多在外苦苦打拼。他们不仅累,挣得钱也少,还不如回来安安心心在家生产经营、种烟致富。通过种烟不断提高生活品质,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啊!” 田孟情感慨。
“种烟最大的窍门是以精益求效益,它需要我们全心投入、虚心改进、用心经营,才能种好、收好、烤好、卖好。”虽然有些伙伴依然有些半信半疑,但田孟情总是不厌其烦地去解释,“昨天还有个伙伴问我,我就把自己种烟的一些图片和视频发给了他,就是为了打消他的疑虑!”
谈到今年的收入情况,田孟情眼睛顿时放出光芒,兴奋了起来:“我今年种了60亩烟。除开生产投入,预计今年的种烟纯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到时候进城买套房,让老人也过过城里人生活,去城里享享福。他们茶余饭后在贡水河边散散步,看看河景还是蛮不错的!”
从在外拼搏到回乡创业,田孟情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他说在乡村有了温馨的小家,既能随时陪伴父母,也能发家致富。村里人都说他是“在乡村振兴路上追梦的新烟农”,但他心里还有另一个“创业梦”——开一个正宗的川菜酒楼。“我对川菜情有独钟。等以后时机成熟了,精力充沛了,条件合适了,我就把酒楼开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在本地吃上地道的川菜!”
(作者单位:湖北恩施州宣恩县烟叶分公司)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