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征程上,发展质量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促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积极融入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局,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勇担当、善作为,围绕“国际一流醋纤企业”发展目标,着力突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道关口”,软硬实力互促互进,推动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零缺陷管理 质量提升
2018年,对于珠纤公司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是我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这一年,也是珠纤公司完成搬迁扩建,正式全面投产的一年。
新阶段,新工厂,新产能,新憧憬。同时也面临着新课题:如何在员工总数变化不大、产能却增加一倍的情况下,顺利渡过爬坡期,确保质量稳中有升?
是目标引领,也是问题导向。公司高层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推行零缺陷管理,促进质量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过近30年发展,珠纤公司探索出一套卓越经营综合管理模式,但新产能下该模式显现出对“质量成本”认识不够、对“人”重视不够等不足。“零缺陷管理正好能弥补这些不足,它能从思想意识到行为模式上推动员工发生深刻转变,以全员工作质量的提升,促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珠纤公司总经理王军说。
零缺陷管理,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减少反复沟通成本,确保工作高质高效完成。理念振奋人心,但推行起来并不顺利。公司内部出现各种质疑的声音:任何事情发展都是随机波动的,要把工作和产品做到绝对完美,这可能吗?习惯了以前的工作模式,要重新学习提高,改变很难怎么办?新工厂产能增加一倍,人员并没有增加,再搞变革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
思想的“大山”成为横亘在变革路上的主要阻碍。公司高层及时厘清认识误区:“所谓零缺陷并非将工作和产品质量立即做到100%,更多的是一种目标导向。它强调的‘把事情做对’首先是满足客户需求,进而不断接近零缺陷的目标”“从组织赋能的角度去看待质量变革,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和不适,也是正常的,要敢于自我提高”“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短期来看,是工作做加法,长期来看是工作做减法。短期不付出,哪来长期发展,哪来成果共享?”
认识的迷雾拨开,思想的障碍扫除,前行的动力具足。2019年,公司开展零缺陷管理内部培训,2020年到2022年,全面推行零缺陷管理。目前,该管理理念已经完成整个推行周期,基于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变革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3年来,公司管理成熟度从二级觉醒阶段进入到四级智慧阶段,达到标杆级企业水平。公司员工工作表现、质量波动等不良事件减少了65%。卷烟工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持续向好。特别是在2022年9月份全国质量月,公司整体质量达到了新工厂投产以来历史最好水平!”企质部部长邓钢欣喜于质量变革的成效。

围绕“国际一流醋纤企业”发展目标,珠纤公司着力突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道关口”,推动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珠纤公司 供图
全流程再造 效率翻番
迈入新发展阶段,“效率”成为经济发展的高频词。高质量发展对企业的运行效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珠海市区金鸡路迁至高栏港区,珠纤公司新址离市区50多公里,全员每天通勤要花费近2个小时,公司产能却翻番,提高公司运行效率迫在眉睫。
“在计划搬迁时我们就预见了这种情况,并着手局部流程优化。搬迁之后,公司提出以流程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实施效率变革。”邓钢回忆说。
与以往职能型组织不同,流程型组织是将一件事情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流程作为一个工作整体,在归口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多个部门协同作战。这就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各部门彼此补位,使得工作更为紧密顺畅、效率更高。
“在安全环保相关流程再造中,我们对原有65条零散流程进行梳理,发现23条重复或不合理流程,少部分流程与其他部门重合且存在差异,一旦发生事故,处置流程会非常混乱。经过整合、优化,将原来仅有文字描述的程序文件变为显性化流程图,最终输出42条清晰高效的工作流程。”安环部部长马贤伟介绍说。
除了聚焦主要工作,珠纤公司还努力挖掘易被忽视的低效率洼地。比如,费用报销流程一般需要3天甚至更长时间。经过流程梳理优化,同时借助信息化系统线上提交、审批、划账,费用报销一天之内即可完成。“这类工作虽不起眼,但属于常年流程,工作量颇大,一年下来节约的人力和时间很可观。”邓钢表示。
多方发掘,全面发力,先后对200多个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再造,流程型组织建设带动公司整体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先进技术,则成为珠纤加速效率变革的又一“利器”。
开发丙酮浓度自测系统,实现取样操作自动化;智能成品仓库项目投用,相关部门控员减编;综合仓库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室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新技术对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红利有效释放。
以流程型组织建设为抓手,借助先进技术,效率变革激发了体制机制、技术、产品、管理等各方面活力,成为公司效益提升的“催化剂”。数字无声却最有力。2018年搬迁扩建前,珠纤公司年人均产出99吨丝束, 2022年,人均产出199吨丝束,人均劳动生产效率翻番,公司效益随之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 动力澎湃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把质量变革摆在首位,以效率变革为重点,更要抓住动力变革这个关键。
动力从何而来?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企业动力变革,创新是关键。
作为合资企业,珠纤公司对于创新重要性的认知不可谓不深刻。外资企业不会轻易转让核心技术,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拼出一片天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把技术发展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近30年,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一路奔跑,珠纤公司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再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发展。
实施企业动力变革,珠纤公司将创新之炉烧得更旺。在创新投入上,建立研发经费管理制度,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血脉”支撑;在创新管理上,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对创新项目进行分级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控,保证项目进度和实施质量;在打造创新平台上,通过难题揭榜挂帅、技术比武、QC创新项目等活动构建多位一体的创新平台,持续激发公司内部创新活力。
创新沃土滋养,创新成果拔节:水吸收换热系统节能研究、智能柔性化生产线、绿色高效丙酮回收工艺技术……一项项创新成果落地应用,一件件专利获得授权。“特别是绿色高效丙酮回收工艺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醋酸纤维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珠纤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代表作。”工艺技术二部部长张涛介绍说。
绿色高效丙酮回收工艺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响应国家“绿色制造”战略,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接连获评“2020年创新珠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烟草行业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行业内外认可度高。醋酸纤维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作为行业标杆技术,使珠纤吨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5%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丙酮排放量减少60%,每年为公司创造4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并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
高水平科技项目发挥出强大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创新的外延逐渐拓展,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皆为创新;以专业性创新带动大众创新,创新的主体不断扩大,技术人员、其他员工都可创新,真正实现了“人人能创新,人人要创新”。
动力变革的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才能真正持久。
珠纤公司注重创新型人才的选育管用,一方面通过外部招聘引入高端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打通内部职业通道发掘培育人才。建立基于技术、管理的科技人才职业发展双通道;实行知识产权收益与发明人共享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完善创新项目与公司评优、评先、岗位评聘、职业晋升挂钩机制,加大创新因子的权重,最大程度调动起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公司形成包括1名博士、32名硕士、7名高级工程师的高端人才梯队,为公司高水平创新提供了有力的队伍支撑。
潮起珠江,奋楫而行。“踏上新征程,珠纤公司将以实干成就梦想,用创新塑造未来,持续推进‘三大变革’,为实现三纤协同发展、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劈波斩浪、勇毅前行!”王军信心满满地表示。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