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烟叶公司 供图
隆冬时节,寒意正浓。位于福建南平的武夷烟叶有限公司,迎来了最忙碌的“烤季”。
“对福建烟叶为主的配方模块,适当处理强度,彰显香型风格特色;对河南、湖南烟叶为主的上部烟叶配方模块,提高处理强度,达到保香增透功能。”复烤车间内,技术中心负责人卢敏瑞带领人员调整参数,为不同原料设定不同“火候”。
聚焦品牌需求、烟叶特色,应用特色工艺,这是武夷烟叶公司深耕配方打叶的一个缩影。2014年起,武夷烟叶公司以工业原料提质升级为导向,探索跨区域、大模块配方打叶,在更高水平上服务于原料供给。
配方打叶占比保持在90%以上,建立“利群”“黄金叶”“泰山”“长白山”四个品牌区域加工中心,均质化加工指标保持行业先进水平……围绕“增值”与“服务”,武夷烟叶公司深化升级配方打叶技术,力求用好每片叶、“炒”好每道“菜”,让重点品牌“吃饱”“吃好”。
聚焦集约化 构建“仓储保质”体系
“北方烟区收购调拨迟,要对相关烟叶除湿、清选;中部烟区部分烟叶入库时干燥易碎,要轻拿轻放,采用滑道卸车;南方烟区部分烟叶水分偏大,要及时除湿。”
在武夷烟叶公司原料仓库,有这样一张管理清单,详细列出了不同原料的保管“指南”。
“管好是用好的前提。”武夷烟叶公司加工的原料涉及福建、安徽等13个省份和部分国外烟叶,配方打叶原料平均在库周期3.5个月。为此,企业新建原烟仓库2.6万平方米,可存储库容达到50万担,从“硬件”上为配方打叶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武夷烟叶公司优化管理流程,做好烟叶在库保管与调度:
结合原料使用情况,采取不同周期保管机制。短周期保管烟叶清选后,装框入库;长周期保管烟叶清选后,重新打包并存放除湿库。
所有仓库实现温湿度自动采集,及时掌握库内外温湿度变化。建立入库、选后入库、在库“三级质检”和分类保管机制。设立“烟叶拯救库”,建立“超水”“霉变”“虫情”三种应急处置机制。
着眼批次管理,提升仓储物流效能。批次管理模式重点跟踪烟叶批次“由一变多”后的配方使用,推进仓储环节质量追溯和数字化管理。精细化调度模式则能形成“日”配方单和“时”批次备料单。两者结合,大大提升了配方打叶原料的调度效率。
聚焦模块化 构建“均质加工”体系
“数字化精细控制,有利于稳定模块烟叶内在质量,也有利于根据品牌需求开展定制化生产。”谈及“ABC参数”控制法,浙江中烟驻点工作人员李波赞不绝口。
“ABC参数”控制法,是武夷烟叶公司推进加工参数控制数字化的一项探索,通过关联历史参数、物理特性等,智能生成不同环节的参数组合和处理强度,大大提升了加工控制水平。
均质化加工,是配方打叶的“灵魂”,其目的在于实现同一模块年度间、批次间和批次内片烟产品烟碱成分均匀一致,评吸质量相对稳定,物理指标协调均衡、过程质量波动有效可控。
聚焦这一目标,武夷烟叶公司打出“组合拳”,不断提升控制水平——
完善工艺模式,夯实均质化加工基础。构建“七级混配”均质化加工模式,在清选环节建立三级质量管理,推行四层质量把关机制。加工环节应用“小比例预配、二次预配”和“最小配方周期”模块配比方式,实现铺叶精准控制;采用定性、定量双因素配比出库,实现投料内在成分均匀。
建立多维评价,保障均质化加工稳定。建立“感官评价+外观评定+化学检测”三维动态评价体系,每2小时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和外观评定。
深化数字应用,促进均质化加工升级。推进全流程质量追溯信息化,实现原烟追溯到包、工艺数据追溯到批(柜)、片烟追溯到箱。推进生产关键指标可视化,为质量分析、参数控制、工艺改进、设备维修赋能。
聚焦个性化 构建“原料提质”体系
针对“泰山”原料,设定“抛物”干燥曲线,剔除青杂味;针对“黄金叶”原料,设定“递减”干燥曲线,彰显高香气风格;针对“利群”原料,设定“梯形”干燥曲线,减少香味物质损失……“一企一策”的个性化复烤工艺,已成为武夷烟叶公司的服务“名片”。
“卷烟品牌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起点。”在满足共性化要求的基础上,武夷烟叶公司聚焦工业企业需求,探索特色工艺,助力原料使用范围拓宽和综合价值提升。
——设计烟叶分切分类提质处理工艺,实现叶身、叶基分切分类加工,拓展烟叶使用空间。
——引进片形调控系统,进行叶片规格筛分、超大片滑切和叶含梗调控,提升叶片“矩形度”“圆形度”,降低“细长度”。
——建立非烟物质剔除工艺和现场管控机制,以“设备+人工挑杂”方式,进一步增强除杂效率和质量。
——实施国家局重点项目“复烤加料加香对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打叶复烤加料加香设备及系统控制精度显著提升。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截至目前,2022年烤季实物产品得率为97.15%,重点品牌模块成品烟碱和水分变异系数分别为2.13%、1.33%,各项指标保持行业先进水平。”武夷烟叶公司主要负责人章文水介绍:“我们将以五项关键技术和均质化加工技术规程为指引,进一步深入探索配方打叶技术,为重点品牌提供优质可靠的原料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武夷烟叶公司)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