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昆华:希望劳模精神代代相传
【人物简介】张昆华,汉族,1963年生,中共党员,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卷包车间中修组长。
见到张昆华,是在昆明卷烟厂“张昆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正专心致志地教徒弟们组装零部件,并耐心地解答着问题。就在这时,操作工急匆匆推门喊道:“张大师,快来帮我们看看,机器又开不起来了。”张昆华闻声迅速赶到机台,仔细检查设备后快速确定故障点,身材瘦高的他直接蜷缩进机器里,抄起扳手就维修起来,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一会儿功夫,机器又能全速运行了……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9岁的张昆华虽已头发花白,但工作起来仍有年轻时的拼劲,不把问题解决誓不罢休。
“我就是喜欢机械,喜欢听机器运转的声音,只有把一个个问题解决掉,我的心里才能松一口气。”张昆华说。
一个学徒的逆袭之路
从一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张昆华用他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我从来没有冲着荣誉去干工作,我就想用手里的技术解决问题。”说起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张昆华总显得云淡风轻。
他与机器的缘分,要从1981年进入昆明卷烟厂说起。那时,他还是个“毛头小子”,在当了三年学徒工后,他对自己有了准确的定位:“工人就得学技术,没技术怎么行?”于是,每当修理工师傅维修机器时,他便在旁边安静地看,等师傅修完后,他又会追着师傅,把看的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问清楚、弄明白。为了学到更多理论知识,张昆华向车间师傅借来了所有进口设备的说明书,买来词典一个个翻译。凭借吃苦钻研的精神,张昆华熟练掌握了卷烟机的各种维修技能。
1994年,张昆华又接到包装设备维修的任务,他迎难而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又熟练掌握了包装设备维修技能,成为卷接和包装设备维修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2004年,张昆华在云南省第一届烟机设备维修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成为比赛中的“黑马”。
2006年,张昆华成为红云红河集团第一批高级技师。
每一次成功都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
2015年12月,“张昆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由云南省总工会正式授牌。
工作室成立以后,张昆华团队接到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让他印象较深的一次技术改造是2022年7月,昆明卷烟厂提出将一台PROTOS-M5卷烟机滤嘴棒长度改为35mm、烟支长度改为49mm。技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张昆华团队夜以继日地待在工作室,每天重复实验,饿了就吃泡面。在团队提出的多个改造方案都相继失败后,整个团队士气低落,几近放弃。但张昆华不服输,带领着团队一遍又一遍地分析每个方案失败的原因。终于在临近交付日期时,张昆华找到了突破口,将原来所有方案全部推翻,重新制定出新的技改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反复试验,团队最终的方案成功满足了技术改造的要求,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还将生产成本控制到了最低。
回忆这些年遇到的无数技术难题,张昆华认为,实验是枯燥的,但也是有趣的。他说:“每一次成功都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但是改造成功的成就感始终在激励着我。失败也是发现错误的过程,而排除错误的过程,就是迈向成功的过程。”
带领团队逐浪前行
如今,“张昆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昆明卷烟厂卷包车间的核心技术团队。在工作室,张昆华始终保持着全身心地投入。在他的徒弟张斌眼中,他常常因为一个问题查阅很多资料,直到完全弄懂,有时候连饭都忘记吃。正是他身上这种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劲儿,带领着团队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2022年烟机设备维修技能竞赛中,张昆华作为昆明卷烟厂卷烟卷接、封装设备机型的总教练,充分利用“张昆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对参赛选手进行全面培训。对于参赛者的问题,张昆华知无不言,毫不保留,以他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着每位参赛选手,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突破进取。
“希望劳模精神代代相传,为企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张昆华坚定地说道。
(作者单位: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