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 徐菁 图
人间烟火浓,街区夜未央。逛夜市、逛地摊、品美食,成为夜幕降临后很多人的选择。与传统夜市相比,如今的夜市不止于吃喝,还包括了阅读学习、非遗欣赏、体育健身等多种形态。热闹的夜市,不仅是忙碌一天的人们消费休闲娱乐的地方,还体现了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夜经济”成为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流量密码。
烟火气与幸福感
“夜经济”是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习惯,自古便已有之。无论是杜牧描绘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还是辛弃疾感叹的“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夜经济”盛况的记录。在农业社会时期,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夜经济”难以延续和繁荣。进入现代社会,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及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夜经济”成为人们购物消费的新时段、情感社交的空间和缓解工作生活压力的选择。
夜幕刚刚降临,南京的夜市已熙熙攘攘。在南京,有两个“夜经济”的时代缩影。一边是秦淮河风光带,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会自发聚集大量人群,有跳广场舞、交谊舞的,有唱卡拉OK的,有销售玩具、冰棍的,人头攒动,充满了烟火气,这是“夜经济”的原生态版本。另一边是新街口高端购物中心,作为南京“网红打卡地”,新街口每天入夜后迎来客流高峰,既有人气,又有财气,这是“夜经济”的消费升级版。
鲜香的龙虾、美味的烧烤、精致的玩具……带着孩子的家长畅享亲子时光,结伴的年轻人感受闹市的喧嚣,三五成群的市民尽情享受外摆摊位带来的愉悦,在这背后是升腾的烟火气息。
服务性与体验感
“夜经济”体现为夜宴、夜饮、夜唱、夜购、夜娱等形式的服务性消费,在城市宣传、营销传播和自媒体驱动下,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
“夜经济”促进了跨界融合,就像夜里的灯光,五颜六色交融在一起,才成为绚丽的霓虹。龙虾馆卖的不只是小龙虾,而是打造市井文化概念;24小时便利店不只是卖商品,而是提供夜间生活服务;酒吧老板不再单纯靠卖酒赚钱,更强调紧跟国际潮流的“夜生活方式”;传统的歌舞厅,在推行“文化+旅游”;连街头艺人,也是现场表演和线上直播同步进行。

顾客在长城优品生活馆选购商品 程李娜 图
坐落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喜马拉雅商业中心的长城优品生活馆,融合烟草、咖啡、洋酒、文化与生活等五类元素,毗邻交通枢纽南京南站,地处黄金地段,人流量大。长城优品生活馆并没有因为周边的繁华而满足于现状,店主决定用洋酒与“夜经济”接轨,给城市带来一场独特的变革。
夜幕降临时,长城优品生活馆的灯光柔和而温暖,气氛愈发热烈。顾客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品尝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洋酒,感受着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许多人开始选择在这里度过夜晚,与朋友聚会、交流和放松身心,享受轻松愉快的夜间时光。
创造力与激活器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超过36万亿元,2022年突破40万亿元。人流量大、人气旺是一个地区创造力、竞争力产生的重要基础。“夜经济”已经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灯火阑珊处的多元和包容,使竞争压力之下的人们在攒动的人流中找到自己的映射,在文化共情中实现了时代精神的贯通,营造出一种靓丽的创新城市氛围。
7月6日晚,华灯初上,南京桥北弘阳广场比以往更加热闹,江北新区2023夏季青年人才夜市专场招聘会在此启动,吸引数千名应届毕业生和青年人前来求职。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招聘会形式,“人才夜市”现场一边是热闹非凡、“烟火气”十足的特色市集;一边是人头攒动、“职场范”十足的招聘专区,逛吃和求职交错成弘阳广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才夜市”这一创新招聘活动,把夜生活场景与人才招聘场景相结合,让“夜经济”与就业服务双向奔赴。
对消费者而言,临街而坐、依水赏景,品尝美食、打卡网红地,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活力,是生活也是文艺。对商家而言,通过商业外摆,既可以有效地展示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同时也可以创新各种场景,增加消费业态,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对城市而言,放开商业外摆、允许有序摆摊,本质上是丰富商业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方式。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在需要提振消费的今天,亮起来、火起来的“夜经济”,无疑会更加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城市商业活力和韧性,点燃城市“烟火气”。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局四分局)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