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溪县龙坝镇肖家边村,温馨的“敬老家园”
养老不仅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更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温暖与进步,常常体现在对老年人的关心与尊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成为热议的焦点。幸运的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现在,农村百姓心中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正在逐步实现的目标。
家庭养老床,儿孙绕膝旁
“落叶归根”的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的一组数据显示,约90%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在家度过晚年生活。对于老人而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养老机构环境再好,风景再秀丽,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圈子,他们会极度地不适应。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2022年,湖北印发《湖北省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方案》,促进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家庭养老床位是指对老年人的家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依托专业照护机构,利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了解响应老年人居家服务需求,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
据悉,此方案已在湖北的26个县成功开展,并计划到2023年底有超过2500张家庭养老床位。
幸福院养老,老友欢聚堂
在湖北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今年65岁的村民万勇德吃完晚饭后,悠哉地到村里的“幸福院”与友人下象棋。
周围,有的老人聚在一起分享生活琐事,有的在健身器材前舒展筋骨。这里除了万勇德,还有200多位留守老人,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欢声笑语、温暖如家的“幸福院”。
如果说机构养老是面向城市居民养老的模式,那农村养老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或许是——农村幸福院。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农村幸福院”建设已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载体。
之前,人们常言“养儿防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观念已经逐渐在淡化。儿女工作繁忙,常年不在老人身边,当老人突发疾病时更难以及时照顾,修建农村幸福院符合老人的需求,符合农村生活的实际。
“在农村有这样一个欢愉的地方,让我们度过充实、快乐的晚年,我觉得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幸福。”竹溪县肖家边村的一位老年人深有感触地说。
这不仅是他的声音,更是许多农村老人的共鸣。在“幸福院”内,孤独的老人不再感到寂寞,他们可以共享三餐,看电视,与人聊天,享受那份来自社会的温暖。
目前,湖北省建成农村幸福院4000余家,并有超过500家医养结合的机构,为农村老人提供了近3.5万张床位,确保他们晚年生活无忧。
智慧养老型,社会保障齐
与传统的养老服务关注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不同,智慧养老赋予了老年人更多的自由与便利。它能全方位地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态,通过大数据云平台为他们提供线上娱乐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
2022年以来,湖北省大力推进高质量养老服务,“智慧型”养老方式也在农村地区开始普及。湖北省级财政拨付8000万元,用于推动80个乡镇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这些资金将用于提供集中托养、全托、日托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农村养老问题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与志愿团队已投身于农村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返回家乡、乡村产业的发展及社会对农村的持续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在未来会被持续探索、勇敢实践,为更多农村老人托起稳稳的“夕阳幸福”。
(作者单位: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局<营销部> 图片:陈绍锋)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