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近年来,我国“双碳”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烟草行业始终是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践行者,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中一员,能耗和排放问题一直为党组书记、总经理王茂林所关注和思考。
锚定目标,砥砺奋进。陕西中烟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进展,多项指标有了进步,但能耗指标依然不理想。为了彻底弄清根源,找到应对措施,一场关于“能源管控”的专项调查研究深入展开。
“四不两直”真调研
“明天去澄城卷烟厂调研。”4月11日,调研的前一天下午,办公室有关同志接到王茂林的口头安排。
“我马上通知各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办公室有关同志刚准备去衔接调研事宜,却被王茂林“叫停”:“把生产制造中心负责人叫上就行,调研内容去了再说,我们直接到厂里,基层不用准备什么。”
4月12日早上8点,距上班时间还有1个小时,包括王茂林在内一共3人,轻车简从直奔澄城卷烟厂。
此时的澄城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李磊只知道王茂林要来厂里调研,但什么主题、哪些内容完全不知,颇有点“措手不及”。这与以前提前两三天准备汇报材料、通知各部门和车间做好一切准备的“惯例”完全不同。
10点,王茂林到达工厂。“不需要汇报,我们直接去车间,这次围绕‘能源管控’进行调研。”

陕西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王茂林(中)与澄城卷烟厂干部职工一起查看中控报表 /王红喜 摄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发现真实问题,王茂林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实际、沉到一线开展调研,为陕西中烟的调查研究带了一个“好头”,打了一个“好样”。
“脚沾泥味”深调研
调研的第一站是制丝车间。
“平时生产过程中每天大概投料量是多少?”“叶线和梗线的生产能力分别是多少?”“叶线有没有限制流量的瓶颈设备?”显然,王茂林事先对调研的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非常熟悉车间情况,问题都很专业。
环境温度和空调使用对能耗高低有重要影响。走到机器人开包系统前,王茂林详细询问:“车间的温湿度环境要求是多少?每天生产结束是否关空调?春秋季的空调是怎么运行的?”
制丝车间副主任孔相兵连忙回答:“车间生产大线分为三个空调控制区——k1、k2、k3,温湿度要求为温度(26±4)℃,湿度(60±10)%。生产结束后关闭空调,生产前提前开到工艺要求范围,春秋季车间送新风。”
不仅仅询问,还体验感受。
片烟预混间的温湿度为(31±2)℃、(68±5)%,工人穿着短袖进去几分钟就热出一身汗,王茂林却直接上到预混柜上方平台处,仔细观察铺料、贮料情况,对预混柜的温湿度、空调布局以及可调整空间进行详细了解。
一路走一路查,贮叶间、贮梗丝房、贮丝房等区域的贮柜使用情况和空调管控模式王茂林都了解了一番,从制丝车间到卷包车间5分钟的路程,他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在用能“大户”卷包车间,从5#包装机到2#、1#、3#、4#硬盒线,从设备工控机设备速度参数、故障信息到产量数据,每一条线、每一个机台、每一项数据,王茂林都驻足查看,走出卷包车间已经过了11点。
前往动力车间的路上见缝插针,王茂林在经过物流分中心成品库区域时停下来了解成品堆垛、循环利用烟箱使用情况,并与一线管理人员一起,实地测量、探讨、计算成品托盘堆垛优化方式。
最后来到调研的重点动力车间,一进大门,王茂林径直走向中控室:“空调开机的电流曲线打开看一下。”“前一天空调的运行电流曲线图也看一下。”“空调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节能的?”“还有交接班记录……”
整整2个小时的现场调研,王茂林马不停蹄、细致入微,真正做到调查研究用心用情,既身入,更心至,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
“解剖麻雀”实调研
匆匆吃过午饭,王茂林直奔动力车间会议室。第一场座谈会13点召开,能源管控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和车间一线职工参加。
自从三班制转两班制生产以后,陕西中烟所属卷烟厂能耗有不同程度升高,节能降耗成为急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王茂林开门见山:“今天调研,就是我们大家群策群力,一起研究找问题、想对策,然后抓紧推进落实,请大家畅所欲言。”
“工厂用能总共有哪几块?”“主要是电和天然气。”“那咱们一项一项分析哪些方面可以改善。”王茂林一边看报表,一边与职工共同梳理。
“动力车间是一个能耗较高的地方。”“看这个数据,办公楼的能耗快赶上卷包车间了。”“信息机房是个高耗能的区域,1个月用电量不少。”大家踊跃发言。
“空压机是否存在大马拉小车的问题?”“生产组织是否有调整的空间?”“制丝车间预混柜就是一个混合的作用,贮存时间是不是太长了?”随之一个个问题被抛出。
…………
“用电量大的原因是什么,咱们讨论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在王茂林鼓励下,不知不觉间,动力车间的座谈时间超过了2个小时。
一刻不停,卷包车间的座谈随即开始。
设备效率是制约卷包车间能源管控的重点。王茂林直奔主题:“设备效率能不能提升?如果能提升的话有什么困难?有困难的话怎样解决?对于这些,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设备有点老旧……”“备件不能保证……”“职工年龄偏大……”“效率提升牵扯的面比较广,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牵一发动全身……”卷包车间职工毫不避讳地谈现状、讲问题。
听实话、察实情,王茂林引导大家理清思路,针对问题逐项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热闹”。“解剖麻雀”式的调研让动力车间职工闫蕾竖起了大拇指:“调研太细了、太实了,尤其是王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王茂林对工厂全体职工提出殷切期望:工厂要加强对能源管控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让每一名员工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形成全员节约用能新风尚,在降低产业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王总今天的调研,为工厂能源管控工作再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工作,从点滴、细节入手持续改进加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李磊信心十足。
“能源管控,生产制造中心和工厂同是答卷人,我们将认真梳理细化任务措施、明确工作责任,涉及公司层面需要协调解决的,我们会牵头一项一项落实,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生产制造中心主任任亚东表态。
一天的调研紧锣密鼓,没有回避问题、没有大话空话,王茂林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真招实招帮助工厂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返程时王茂林又专门叮嘱:“针对调研讨论的问题、梳理的举措,要进行表单式管理,按月总结进展情况。”
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行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之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际,陕西中烟“沾满泥味”的调研蓬勃兴起,必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作者单位:陕西中烟)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