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燕琴(右)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好

张燕琴相信未来会更好
张燕琴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喜悦来百货店的老板娘,她最大的特点是爱笑,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先是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随后才传来爽朗的笑声。
张燕琴很爱干净,店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卷烟和饮料摆得整整齐齐,连废旧的纸箱也叠好放在边上。好几次,我去拜访的时候都看见她在擦拭东西,家里的瓶瓶罐罐、桌上的小物件,就连消费者经常坐的座椅都细心擦洗。在我的一次拜访中,她正在整理一箱书籍,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里面有几本薄薄的作业本,有的已经边缘卷曲,纸上布满细纹,我不解地问她为什么留着这些。她说是自己的日记本。征得她的同意之后,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一篇篇读来,从中看到近40年来这个山村女孩的奋斗、成长、生活变化。
“1985年7月18日,今天是我写日记的di一天。”老旧的纸上是歪歪扭扭的字迹,“昨晚天好热,我睡不着,奶奶拿扇子帮我扇风,过好久才能睡着,以后我长大了要买个电风扇给奶奶,这样就不用拿扇子扇风了。”
张燕琴说,小时候家里穷,夏天天热,要奶奶摇扇子才睡得着,冬天刺骨的寒风在门外呼啸,被子都是破洞的,她们几个兄弟姐妹要紧紧挤在奶奶的床上互相取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山砍柴,割草喂猪,张燕琴都做过,她说,那时吃得最多的是芋头红薯,所以最想吃的是糖,最想要的是电风扇。
翻开另一篇日记,是1998年2月6日。
张燕琴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来广东上班的第一天,大城市的繁华是我以前所不敢想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潮水一样,霓虹灯是那么的耀眼,上班的商场里有着我一辈子也不曾见过的商品,行色匆匆的人们谈着工作上的事……”
到广东打工的张燕琴第一次看到了高楼大厦,第一次吃了肯德基,也是第一次感觉自己生活的时代变了。对于这时的张燕琴来说,糖不再是奢侈品,小时候最想要的电风扇已经买得起,此时的她最想要的是一个可以随时跟家人通话的手机。
2008年,张燕琴结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用多年的积蓄租店开了一家凉粉店。
2008年7月23日,已经成为妈妈的张燕琴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回到家又看到大宝哭个不停,肯定是天太热了睡不着,晚上也经常热醒,翻来覆去又哭又闹,头上挤满了豆大的汗滴,不知是哭得满头大汗还是热得满头大汗才想哭。”
张燕琴说:“那时刚开店特别辛苦,欠了一屁股债,天不亮就得起来熬凉粉,忙完一天,晚上还要哄孩子睡觉后再洗衣服、做家务,然后才能睡觉。那时候最想要的是空调和洗衣机,有空调宝宝才能睡安稳,有洗衣机就可以多出一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张燕琴的愿望很快实现了,那时正值国家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她咬咬牙买了空调和洗衣机,终于能让孩子舒服一些、自己轻松一点了。张燕琴说,那时候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存钱买个学区房,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翻开其中一本新的日记,时间来到2021年8月13日。张燕琴这样写道:“今天,我们一家去防城港白浪滩玩,海水很蓝,沙滩很白,我们一人捧一个椰子吸吮,大宝和二宝玩得很开心,一家人拍了好多照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海,我们的祖辈父辈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
这时张燕琴的生活已经好了起来,她买了学区房,盘了铺面,还购置了一辆小汽车。今年2月,她办理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因为经营有方,店铺生意越来越好,很快升级成了现代零售终端。她高兴地跟我说:“生意好了,赚到了更多钱,明年一定要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几篇短短的日记记录着张燕琴的生活,寥寥数语间有对生活困难的抱怨,更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几篇日记仿佛是她的“魔法书”,写进日记里的“梦想”都通过奋斗实现了。这是普通人张燕琴生活的缩影,也是中国发展和腾飞的缩影。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桂平市局<营销部> 黄献秋供图)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