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分,武陵山脉腹地桑植县边陲小镇的金龙村里,一名“85后”穿着沾满泥土的套鞋,正在田间和烟农一同察看烟苗移栽情况。
青年叫盛毅,2023年5月受湖南中烟委派挂职锻炼,担任驻金龙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成为湖南中烟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线工作者。

盛毅(左)在田间和烟农一同察看烟苗移栽情况 /湖南中烟 供图
一年来,他进“百家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回应群众期待,在公司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帮助下,详细制定了6大工程35个项目,帮助金龙村寻找科学发展出路。
党建引领赋能含“红”量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驻村伊始,面对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足,支部党员凝聚力不强的问题,盛毅在驻村日志上写下这段话激励自己。
乡村振兴,千头万绪,从哪抓起?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破题之要,他创新运用片组邻“三长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并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坚持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等,邀请在职和流动党员讲授微党课,组织党员干部打扫洗衣亭、为群英洞旧址描红、为道路破冰除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展现。
“记得春节前遇上冰冻天气出行困难,盛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冒着凛冽寒风,在马路上撒盐、用铁锹破冰除雪,方便我们出行。”金龙村村民将他们的辛苦都看在眼里。
激发内生动力,振兴才能持久。盛毅提出另一套解题组合拳:创新运用“四红党员”积分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年龄党员特点,围绕理论学习、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方面进行积分管理。
“评红星,我们在职党员有压力;评红心,无职党员有动力;评红旗,流动党员有向心力;评红烛,老党员有号召力。”金龙村党支部书记侯红艳介绍,分类管理和积分管理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金龙村慢慢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和谐村庄,2023年还荣获“湖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美化乡村增进含“绿”量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行白鹭时而在池塘休憩,时而从空中成群掠过;野牛湖边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田,一排排洁净整洁的门庭花园,彭家垭寨自成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样的“美”,在过去一度脏乱差的彭家垭寨难以想象。去年以来,盛毅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对寨里37栋村民房屋实施美丽屋场建设改造,安装菜园栅栏、设置垃圾集中收集亭……
人居环境变美的同时,村民卫生习惯也同步提升。盛毅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定期开展“美丽庭院”卫生评比和植树等活动,邀请村民代表前往干净卫生的村民家中学习先进榜样,引导农户养成爱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杜绝乱丢垃圾等现象。
“我们子女放假回来都感觉到环境好多了,都说家里变美了!”彭家垭寨村民吴贤海十分高兴。
产业助农提升含“金”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如何以特色产业发展把金龙村地处山区的“先天不足”转化为“后发优势”?
创新发展“烟叶+N”轮作模式,轮作种植樱桃萝卜和大头菜等蔬菜,帮助烟农实现亩均产值超8000元;推动林下经济,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先进技术和产业发展理念;种植中药木瓜500亩、樱桃萝卜100亩、羊肚菌120亩、生态魔芋40亩,针对性培养发展了10名产业带头人……因地制宜,推动金龙村兴产增收是盛毅找到的答案。
“得益于工作队对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我们的信心又回来了。今年,我不仅带动村民扩大木瓜种植面积,还说服儿子返乡来当‘新农人’。”金龙村木瓜产业带头人金真平不无骄傲。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金龙村还将启动标准化厂房和木瓜酒厂建设,实现产销一条龙,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选育人才厚植含“青”量
青年聚,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这把“金钥匙”。
“一个人富不能代表富,能回乡带动家乡人富,这才是真正的富。”在盛毅的推动下,村“两委”经常邀请在外务工年轻人返回家乡看变化,定期开展乡贤乡绅交流座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吸引,决定返乡创业,金龙村支村两委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7岁降至40岁。
返乡的张潮和袁海都是“90后”。现在,张潮是金龙村的青年文书,“我要借助湖南中烟帮扶金龙村的机会,勇当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心投身建设家乡。”
文化兴村增添含“新”量
“1920年,贺龙元帅的父亲贺士道和胞弟贺文掌为了帮助贺龙前往澧州运送枪支弹药,途中被土匪袭击,贺士道在金龙村三声潭牺牲,贺文掌也在被押往阳岐山后牺牲。”
翻开名为《魅力金龙村 奋斗金龙人》的文化手册,一篇篇红色革命故事、一段段历史变迁、一条条村规民约、一个个发展愿景,书写着金龙村的历史和未来。
传承着历史的红色基因,塑造着今天的新村文化。文化手册正是由盛毅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走访本村老党员、高龄老人,积极对接省、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多方挖掘论证和收集汇总而来。
“文化是金龙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记录、深挖。”驻村工作队在金龙村建起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实体经济,贺士道父子红色纪念园参观者络绎不绝。
秋天丰收节、端午包粽子、中秋包饺子、元旦趣味运动会……每逢节庆,驻村工作队还会组织开展各类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盛毅常常参与其中,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就是对他的肯定。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盛毅望向青山田野,“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作为青年驻村干部,就是要把汗水挥洒在广袤田野,用实干献上青春礼赞。”
(作者单位:湖南中烟)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