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临沧市临翔区烟草、农业、财政等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号召,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为激活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民收割油菜
今年谷雨前后,走进临翔区博尚镇永泉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成片的油菜地里摆放着一捆捆已被割断的油菜。
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油菜地里来回穿梭,村民将一簇簇油菜快速地“喂”入机器,脱粒、粉碎、秸秆还田……不一会工夫,一亩油菜地就采收完成。
永泉村村民张云艳家今年种了20亩油菜,油菜收割完后紧接着种植17亩烤烟。为了抢抓节令,让烤烟得以适时移栽,张云艳家雇了一台油菜收割机,并邀约了5个亲戚朋友帮助收割油菜。她说:“我家的20亩油菜,以前单单用人工收割要半个多月,现在有了机器,再请上几个人,两天就可以收完,效率相当高,为种植烤烟争取了好多时间。”
据烟站技术员介绍,通过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缩短农作时间、秸秆还田,在完成油菜收割后,还可以立即进行下一轮烤烟种植,加上微耕机、起垄机、培土机等农机设备的广泛应用,生产效率远超过去。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永泉村只是机械化深入推进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组织引领着先进的农机设备,穿梭在田间地头,开展着机耕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曾经繁重的锄挖、犁耕、人背等传统耕作方式,逐渐被高效、智能的机械化作业所取代。

村民使用旋耕机耕地
在临翔区马台乡海子组一处荒坡上,两台旋耕机正轰鸣着来回穿梭,旋耕机所到之处,土地被平整得如同一张巨大的地毯,一级级台地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很难承担起繁重的农活。”马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跃芳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引入了农机服务,我们的耕作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大大降低。昨天到今天,这两台机器就翻耕了100多亩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为马台村提供农机服务的临沧良伟开发有限公司农机操作手张家兴也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公司拥有从拖拉机、收割机到播种机、无人机等多种农机设备,小机型、大机型都有,可以满足从耕种到收割的全过程服务需求。现在,我们的业务范围不局限于临沧市提供机械化耕作服务,还向邻近的大理州、普洱市等地输送农机服务。作为一名农机操作手,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张家兴介绍。

农机服务站人员演示机械覆膜
当地烟草部门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不仅注重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还积极探索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农机发展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支撑,企业为转化主体,地方进行推广,专业合作社为应用平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机服务网络。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方面的优势,同时借助高校和企业的力量,推动了农机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针对临翔区耕地面积广袤且多为坡地的现实情况,农业、烟草、合作社等多方协同,通过实施丘陵山地智能农机示范项目,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引进和购置了一系列适应本地地形特点的农业机械。同时,建设了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展示维修服务厅以及多个示范基地,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研发中心,推动了农机化,实现撂荒土地再次利用,为农民群众耕种扩地增量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民利用农机收割稻谷
据悉,目前临翔区已拥有农业机械销售点32个、专业合作社3个,各类农机具1.5万台,涵盖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多种机型。全区拖拉机驾驶员在册数达6810人,2023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54%。
下一步,临翔区局(分公司)将继续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引入更多的研发团队和生产企业改进农机制造业结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同时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助力提升全区农机化服务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局<分公司> 黄显芳 图)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