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浙江省局(公司)组织开展“数创未来 码上行动”低代码创新开发竞赛 /游平议 摄
近年来,浙江省局(公司)通过搭平台、建机制、融生态、促创新,协同发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用,促进创新主体活力澎湃、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创新管理更加科学、创新效率大幅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动力、创新运行、创新发展机制,形成创新格局,打造驱动持续创新发展的‘发动机’。”浙江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崔建华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并将其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完善机制 形成创新“一盘棋”
如何在创新领域推动企业战略谋划走深走实?浙江省局(公司)将“建立健全并落实落地创新政策”作为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给出了响亮回答。
“十四五”以来,浙江省局(公司)制定印发全省商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形成了包含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创新人才评价办法等“1+7”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各级单位把握政策导向、掌握重点要义,最大程度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创新热情,将创新制度供给有效转化为创新工作实效。
实施“六大智慧工程”,建成大数据研究院、钉钉数智实验室等实体数字创新平台;取得科技成果329项,授权知识产权129项,2项成果分别获得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14个QC成果获得总公司表彰;研发数据产品385个、数据类看板1800多个、算法模型236个,在行业首届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大赛获一等奖……浙江省局(公司)的创新理念在一项项成果中彰显。
眼睛向内,激发活力。浙江省局(公司)加大创新服务供给,构建企业级“数据工厂”,下大力气满足基层对数据资源的创新需求。
同时,浙江省局(公司)全面打造了低代码开发平台,这一创新工具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低代码平台的引入,使得开发过程更加高效、便捷,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更让业务人员能够参与到系统建设中来,共同推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为了鼓励创新成果的产出与分享,浙江省局(公司)建立了创新成果晾晒与考核机制。定期举办创新成果晒秋会,让各部门、各团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用事实、用数据、用案例、用实效来汇报交流,为创新资源开发共享提供了支持保障。
眼睛向外,开阔视野。成立浙烟大数据研究院,拓展产学研融合通道,对接省数据局、浙江大学等18家单位,共创创新课题22个。加大整合创新资源,将创客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数据团队等上百个柔性组织纳入大数据研究院,开展技术交流,将其打造成为高水平多领域交叉的重要创新平台,提高创新成果孵化能力和共创能力。
培育创新的肥沃土壤,播撒充足的阳光雨露。完善的创新机制成为浙江省局(公司)推动创新发展的“坚实底座”。
全域提升 打造创新“策源地”
从合同签订到商业入库,用时从3天以上缩短至6小时内,平均入库效率从每小时150箱提升至900箱,商业存销比下降至7天内;11家卷烟工业企业实现一次性前置,5家卷烟工业企业实现集散式前置,前置货源占比超90%,日均库存下降50%……
作为浙江烟草商业首批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按客户订单驱动工商实时交易暨供应链一体化”创新项目通过深化工商供应链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工商供应链整体成本效率趋优,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坚持战略需求和问题导向,浙江省局(公司)积极构建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重大项目攻坚机制,系统谋划和部署实施卷烟市场容量调查、许可证合理容量研究、按客户订单驱动工商实时交易暨供应链一体化等一批战略性、关键性、前瞻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
问题是创新起点,也是创新动力源。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创新课题管理模式,浙江省局(公司)全面实施“地市报题-省局出题-地市领题-全省推广”的创新运行机制,在广泛征集地市需求、省市互动基础上,征集、筛选、提炼创新项目,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衢州市局(公司)在探索的数采、价采体系有需求,通过提级为省局(公司)出题项目后,集中力量攻坚完善,形成一套兼具稳定度、灵活度、更细颗粒度的2.0版数采体系,项目成果在浙江烟草商业推广,并被国家局列为全行业推广项目。
再比如针对卷烟异常流动监管机制不健全、市场线索来源单一等问题,浙江省局协同杭州市局精准破题,构建“卷烟异流e防”数据产品,既能精准定位到异常零售户,还实现了风险零售户的智能预警。
“通过创新运行机制,创新课题从小区域上升到大平台,省市协作、智慧碰撞、群策群力,课题研究的视野更加宽广,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应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创新的生命力更加持久。”浙江省局(公司)综合管理处处长余骏介绍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浙江省局(公司)每年明确11家地市局(公司)特色发展课题,有效搭建基层首创、一市一品的差异化创新探索机制——
宁波市局(公司)围绕智慧专卖体系构建,推进智慧专卖应用驾驶舱建设,深化智慧场景应用;金华市局(公司)抓实做细全面感知、准确预测等营销多场景应用,助力供应链一体化变革;台州市局(公司)以打造绿色物流园区为突破口,牵头设计物流碳排放“一本账”,通过一级(三星)中国绿色仓库认定……
既锚定全省性重大项目、重要课题,实施项目化管理、专班化攻坚,又鼓励各地市单位开展特色发展课题,进行差异化探索、创造性实践,浙江省局(公司)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
扩面提质 建强创新“主力军”
创新目的是服务于企业发展。“创新成果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需加快将创新项目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针对创新成果推广难等问题,浙江省局(公司)深入推进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创新推广机制,统筹协调,综合施策,谨防成果评价中重创新、轻应用的倾向。
改进创新成果评价方式,申报省局(公司)创新奖项目必须应用一年以上,参评一、二等奖项目推广应用面应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参评三等奖项目必须具备全省商业推广价值。
每年建立重点成果推广目录,对全省性推广的成果,省局(公司)制定推广应用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对推荐使用的成果,地市局(公司)可根据实际择优引进。
从“书架”搬向“货架”,正是基于这样实用管用好用的创新发展机制,零售户信用监管、标签化监管模式、“香溢成长学苑”移动应用、电子化招标平台、智慧物流调度算法等一批创新成果通过省市接力、数据整合、平台贯通和功能迭代,实现全省商业一体化推广应用。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问题。
浙江省局(公司)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创新人才评价办法,制定创新表彰激励制度,加大奖励力度,推动创新成果与岗位绩效、薪酬分配、职业发展通道相衔接,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良好氛围——
开发低代码平台,引入宜搭、流程引擎、Quick Bi等低代码工具,拖拖拽拽即可实现创新开发,大幅降低创新开发门槛。
开展“数据导航”行动,累计开展数据培训300多场次、覆盖9500多人次;举办全省商业“数字训练营”,基本实现低代码技能培训“90后”全覆盖;探索数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数字素养与技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和交流活动,连续4年举办数字主题竞赛,187个数字应用上台发布,2000多人深度参与,形成了覆盖智慧营销、智慧专卖、智慧物流、智慧终端、智慧治理、智慧队伍等“六大智慧工程”的数据产品矩阵……
“重大创新+众创项目+全员改进”,在这里,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和创新载体,已构筑形成创新方阵中又一张闪亮的“金名片”,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双向奔赴”。
“我们将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深化创新机制建设、整合创新资源、集成创新要素、厚植创新土壤,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进一步以创新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局(公司)副总经理刘旭表示,将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打造创新先行之势。
行而不辍,唯实唯先,未来可期。浙江省局(公司)将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着力增强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为全力谱写浙烟新篇章注入科技新动能。
(作者单位:浙江省局<公司>)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