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在生产一线,刘明春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青岛卷烟厂 供图
在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繁忙有序的车间里,总有一道身影穿梭其中,匠心雕琢着每台设备的灵魂。他,就是刘明春,一位用二十八载春秋坚守在生产一线的维修高级技师。
从一名技校毕业学徒,到成为“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再到获得“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明春以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书写了平凡却不普通的人生。
棉纱手套下的梦想
“器欲尽其能,人必尽其功。”刘明春每天忙碌的工作,总是从戴上一副棉纱手套开始的。
1995年,带着对机械的无限好奇,他进入了青岛卷烟厂。当时的他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备工,但心中却暗暗怀揣着成为一名技术大师的梦想。
“你在这方面没有天赋,换条路试试吧。”作为学徒的刘明春,因为专业不对口、操作技能差,经常遭到老师傅的质疑。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将其作为技术跃升的动力。
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白天在车间学习机械操作和维护,夜晚则挑灯钻研技术手册和机械结构,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维修指南,一心专注于那些复杂的结构图和文字说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让刘明春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赢得了老师傅的交口称赞,更获得了代表青岛卷烟厂参加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机会。
2012年,他在大赛舞台上大放异彩,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取得第十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双喜杯”第四届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GDX1机型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6年,第十四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合和杯”第五届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上,刘明春再次实现自我突破。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GDX1机型第一名、所有机型总成绩第一的佳绩。
刘明春的技能并不是天赋使然,而是日日夜夜刻苦钻研和反复实践的结晶。青葱岁月里的棉纱手套,承载着他无数次的汗水与努力,也见证了一个逐梦少年的成长和蜕变。
创新征程中的探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刘明春的世界里,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的探索。
为应对市场需求,青岛卷烟厂决定在GDX1包装机上进行软包硬化的设备改造。刘明春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迎接了一场高难度的技术挑战。
为了完成这项改造,他和团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试验。可到了实施过程,商标纸因材料“厚”“硬”问题,成为提升效率的“拦路虎”。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面对这一难题,刘明春没有轻言放弃,他继续深入钻研,努力寻找通风量与吸风孔大小的最佳平衡点。
经过艰苦奋战,他们最终冲破瓶颈,通过精确调整吸风孔径大小,解决了商标纸难题,设备运行效率顺利达到预期目标,迎来了软包硬化改造的“柳暗花明”。
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刘明春带领团队完成GDX1软包硬化机组提速改造项目,短时间内实现了软包硬化改造设备从1台到9台的突破。
《一种异型铝箔纸切割装置》实用型专利获得通过、《研制GDX1热熔胶喷胶头固定装置》项目获烟草行业第三十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二等奖、《研制狭小空间HK2020型滚针轴承的快速拆装工具》在国际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现场发布……
刘明春的创新之路,从未因失败而停滞,相反,每一次挫折都让他更加坚定。凭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他也在技术攻关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自信。
传承火种里的情怀
“设备的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脾气和特点,只有了解它们,才能真正掌握设备。”刘明春在徒弟备战山东中烟第五届烟机设备维修竞赛时耐心指导道。
随着比赛日期临近,练兵的紧张氛围愈发浓厚,在这一关键阶段,徒弟冷旭东却在调节1号轮夹持爪与固定夹持板间隙时遇到了难题。
“调节间隙,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感觉。”刘明春走到冷旭东身边,鼓励他反复练习、练就手感,从而节省宝贵的比赛时间。“当你的手与设备建立起默契,调节就会变得自然而然,一气呵成。”刘明春意味深长地说。
在刘明春悉心培养下,车间7名青年员工考取技师资格,徒弟毕振范、冷旭东分别在山东中烟操作竞赛和维修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车间维修队伍的新一代“青年小匠”。
刘明春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传承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他主持编纂的《包装机常见机械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包装机维修手册》等材料,已经成为青岛卷烟厂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教材,为年轻维修工的成长进步引航开路。
对徒弟,他将多年积累的技能和知识倾囊相授、匠心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技能人才,为企业的蓬勃发展输送源源动力。
砥砺前行,薪火相传。
刘明春二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感染着身边的同事,照亮了后来者的前行路。他用奋斗的人生去证明,怀初心可励行,唯匠心以致远,担使命方能勇建功。
(作者单位: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