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新楼房托起村民们的“幸福安居梦”,一根根自来水管直通家家户户,开到“家门口”的公交车让进城更便捷,休闲游园里传来欢声笑语……
走进今日的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芝河镇官庄村、城关村、下罢骨村,你能看到村民们的幸福写在脸上、笑容挂在嘴角。这些,都和我们山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有关。
作为山西省局(公司)派驻的最新一任驻村工作队长,我和8名同事接过接力棒,继续用心用情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助力3个帮扶村早日实现全面振兴。

在山西省局(公司)帮扶下,乡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 /山西省局(公司)供图
乡村蝶变绽新颜
进村的道路崭新平坦,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文化活动广场、过水桥……初秋时节,走进帮扶的村庄,整洁卫生的新农村面貌让人眼前一亮。
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曾是长期困扰官庄村、城关村、下罢骨村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利用政策资金,让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
过去,官庄村很多村民家里没有接通自来水。为帮助村民们喝上自来水,我们筹措资金为村里修建了蓄水池和配套管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以往,下罢骨村和城关村没有路灯,村民们夜里都是摸黑出行。我们想方设法为村道装上了太阳能灯,照亮了夜间道路,方便了村民出行。
曾经,村民们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我们帮助官庄村兴建了一座休闲游园,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闲暇时光的场所,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在城关村,我们协调资金修缮的党群服务中心,彻底解决了之前办公场所狭小、功能不齐全的问题,帮助村党支部打造党员活动阵地,更好地服务村民们。
社只坡自然村属于城关村,以前村民们出行要蹚水过河。这几年我们帮助修建了过水桥,解决了村民日常出行和农作物运输问题。71岁的村民穆耀昌感慨地说:“多少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既是一座爱心桥,也是一座致富桥。”
自来水通了、路灯亮了、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村庄整洁了、有文化活动广场了,如今,在山西省局(公司)大力帮扶下,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舒坦。
产业富村增民益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用“金点子”鼓起“钱袋子”,村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按照山西省局(公司)确定的“因地制宜建产业、量力而行选项目”思路,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产业帮扶项目,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增收致富。
在官庄村,山西省局(公司)投资修建了一座集新能源充电桩、公园、健身场所为一体的大型新能源充电站,既为过往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车流的增加带动了充电需求的增长,充电站收入稳步提升,从最初的每月约1000元收入,到现在每月超过4000元,成为官庄村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下罢骨村曾饱受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之苦,粮食产量低下、质量欠佳。为改善落后的生产条件,山西省局(公司)斥资开启了荒坡造地,让140余亩荒废的山坡变成了规整的梯田,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更通过科学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增加了村民收入。
在城关村,56岁的脱贫户、养蜂户孙建平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成立城关村养蜂合作社。通过产业规划、消费帮扶、线上线下销售带动城关村养蜂产业良性发展,目前已带领全村10余户村民走上产业致富路。
苗圃产业、设施农业、屋顶光伏、特色养殖……在山西省局(公司)全力推动下,一个个产业发展项目相继落地,如今官庄村、城关村、下罢骨村的产业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
文教兴村暖民心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官庄村、城关村、下罢骨村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很多,孩子们对文化知识充满了渴望。
“不仅要物质帮扶,也要精神帮扶。”驻村以来,我们以教育帮扶为支点,为帮扶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官庄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全封闭式寄宿小学,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艰苦。为此,山西省局(公司)向官庄小学捐赠了50套篮球套装、50套学生雨衣以及无线话筒、耳麦、音响、铁皮柜、揉面机等一批教学生活物资。
官庄小学校长李新兰激动地说:“烟草公司捐赠的这批物资,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生活条件,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通过积极协调教育帮扶政策,驻村工作队在去年为永和县25名大学本科新生争取到每人5000元的“芙蓉学子”助学金基础上,今年再为永和县19名大学本科新生争取到每人10000元的“芙蓉学子”助学金,减轻了他们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生们能够更专注于学业。
城关村大学生任才俊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立刻给关注他高考的驻村工作队员打来电话,感谢一直以来的鼓励和帮助,表示一定要学习成才,为家乡振兴贡献力量。
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我们希望能够为乡村的人才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成长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栋梁之材。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教育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山西省局(公司)党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继续真心诚意“帮”、因地制宜“扶”,多办摸得着、看得见、有实效的事,让3个帮扶村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阔。
(作者单位:山西省局<公司>)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