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清回乡宣传宣讲 /云南省局 供图
赵家清,党的二十大代表,佤族。现任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清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获评云南省“百名好支书”、云南好人、云岭楷模、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
这里,曾经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尘土满天飞,污水遍地流。
如今,烟叶泛绿,梯田逶迤、稻谷飘香,温泉潺潺、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田园画卷。
寨心桩,古树、古泉、古建筑,图腾、酒歌、大米粑粑、佤族绘画……
这里是云南省保山腾冲市的金牌旅游村——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司莫拉”在佤族话里意为“幸福的地方”,是佤族人民的幸福秘境。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佤族村看望慰问乡亲们时寄语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从闭塞落后的贫穷村蝶变为极富民族特色的小康村,是通过烟叶种植引领,并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三家村打造成了集民族特色、古寨乡旅、现代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种上“金叶子”,端稳“粮食碗”,吃上“旅游饭”,过上“幸福日”。
“清水镇三家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633户2499人,居住着汉族、佤族、白族、阿昌族等民族。”赵家清介绍,“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兴起,部分烟农的面积进行了合并,今年有4户烟农,户均种植面积37.5亩,户均收入能达到16.64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解决好“种粮吃饭”与“种烟用钱”协同发展问题,腾冲市局(分公司)投入900万元涉农及烟草帮扶资金,充分利用烟叶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轮作优势,统筹产业规划一体发展,形成粮烟分区连片种植,构建起烟叶与主粮、油料的科学耕作模式,走出一条“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融合、一体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腾冲市局(分公司)在稳定传统烟稻轮作7.24万亩的基础上,烟后抢茬种植推广“烤烟+玉米+油菜”“烤烟+大豆、玉米+油菜”的“周年三季三熟”种植模式5.27万亩,烟后种植油菜或玉米、大豆,每亩总产值可达7620元,既守牢了“米袋子”,充盈了“钱袋子”,也稳固了“金叶子”。
“‘周年三季三熟’种植模式,达到了‘一年多季’‘一田多收’,腾冲‘滇西粮仓’美誉依然。”赵家清说道。
在“周年三季三熟”烟后种植模式的牵引下,腾冲市局(分公司)推行“烤烟→烟后青储玉米→肉牛养殖→农家肥还田”的循环发展模式,党组织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就地建设青储饲料加工厂、农贸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串起了一条绿色生态农业增值链。
在烟叶种植的基础上,三家村还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种植以及生态养殖等,推动实现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村委会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并在赵家清的带领下成立司莫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开辟了产业融合新路径。
“无论是烟粮轮作还是烟后养鱼,只要人人有事做,村民有钱赚,生活就有奔头,幸福就有方向。”赵家清说。
烟后种植释放了土地的“钱景”,激活了创新发展的思路。烟农尝试在烟后发展特色种植、再链接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及农家乐、民宿、民俗体验等特色休闲项目,可谓“烟霞璀璨”,收入叠加。
赵家清介绍,除了清水镇三家村外,烟后种植还增添形成了界头镇油菜花海、新庄手抄纸博物馆、江苴古镇和清河下表院等优质文旅资源。腾冲美丽乡村花海马拉松、油菜花海节、“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腾冲挑战赛等文体旅活动,吸引了不同季节不同爱好的游客前来参观。
2020年以来,司莫拉村接待游客130万余人次,仅2023年就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0.17余万元,实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司莫拉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
“烟叶让群众鼓起钱袋子,也鼓起了追求幸福的激情,‘烟叶+N’的产业联动,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赵家清说。
(作者单位:云南省局<公司>)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