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穆李村,有这样一家别样的零售店,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布局干净、利落,摆放着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小店充满了温馨的艺术气息。店里不忙的时候,你还会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店主戴着一副花镜,全神贯注地坐在工作台前,手中的塑刀如灵动的画笔,在彩色面团上描绘着大千世界。她就是曹州面塑李派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素景。

陈素景(右)制作面塑
穆李村是远近闻名的“面塑第一村”,陈素景师承其公爹李芳清,擅长将民间故事与现代创意相融合,为作品注入鲜活的灵魂,凭借着深厚的功底和对面塑独到的领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随着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面塑大赛中获奖,陈素景在面塑界声名远扬,从天南地北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这让陈素景更忙了。
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穆李村也发展起了生态农业,种植了苹果、草莓、葡萄、蔬菜等,靠着新鲜瓜果蔬菜的采摘,群众实现了增收。再加上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穆李村迅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乡村游的热点村。宽敞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小广场、错落有致的农家院、充满中国风元素的墙绘还有道路两旁的各类绿植和花卉,绘就了乡村发展的新画卷。

陈素景的面塑作品——八仙过海
陈素景的面塑工作室成了“网红”打卡点,到此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这让陈素景犯了难:家里原本开着一间小卖店,对她一家来说,这个小店如同面塑技艺一样也是父辈经营几十年传下来的,是艰苦岁月里一家人的依靠,所以不愿舍弃,但是,不关又不知该如何经营。正当她陷入两难之际,菏泽市牡丹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工作人员来到店里,向她详细讲述了助力农网终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并结合店铺经营实际进行全面“会诊”,指出了经营存在的问题。经过详细调研分析,结合穆李村周边商圈特点,建议她打造“烟草+文旅”特色旅游终端。

陈素景的面塑作品——牡丹仙子
在牡丹区局(营销部)志愿服务人员的指导下,陈素景对店招进行了更换,带有灯光效果的“素景超市”招牌更显得醒目、大气。对店内进行了“大改造”,淘汰陈旧货架,根据展示商品种类需求,购置相应的陈列展架;按照“6S”标准对店面进行重新布局,包括卷烟区、礼品区等等;淘汰滞销商品、增添新商品等等。通过一系列的终端升级改造、分区陈列、分类摆放,不但商品陈列美观有序,而且大大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为了方便周边群众和游客,小店还增设了很多便民服务功能,如休息饮水、免费充电、救急药箱、便民打印等,实现了店铺形象提升和引流增利的“双目标”。
看着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店铺、不断增多的客流,陈素景伸出大拇指,不住地向牡丹区局(营销部)的志愿服务者表达着感激之情,“是你们让我家小店焕发了新生!”
为了兼顾门店经营,她在店里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面塑工作区,不忙的时候就会搞面塑创作,做好的面塑作品摆放在店铺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成为他们喜爱的穆李旅游特色伴手礼。到店里来参观、订购面塑的人多起来,店里的生意也比之前好了很多。知道陈素景在面塑制作中投入很多精力,牡丹区局(营销部)志愿者服务队每周都会到店里帮助整理店面、打扫卫生。
陈素景常说:“我年纪大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传承好面塑技艺。老一辈人把这门手艺传给了我,我不能让它在我手里丢了。我就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就像守好这个店一样,也要守住面塑技艺的根!”在她的培养下,儿子李斌在面塑技艺传承上也小有成就,如今,六十多岁的她义务担任了多所学校的课外辅导员,举办面塑讲座和实践课程,悉心传授面塑技艺,在孩子们心间播撒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陈素景,这位用双手塑造梦想的艺术家,用精湛的技艺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面塑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局<营销部> 曹宇 图)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