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曾经,这里饱受贫困之苦,脱贫攻坚如同跨越重重“高山”。如今,隆林已踏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而在这一征程中,一场移风易俗的“新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向那些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宣战,致力于改变旧俗,树立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村民表演民族舞蹈,展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为爱情“减负” 给幸福加分
近期,一场以“移风易俗新风尚 为爱减负幸福长”为主题的集体婚礼在“云上苗寨”的隆林县者浪乡么窝村举行,4对苗族新人身着盛装,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婚礼既保留了苗族传统文化,又融入现代文明新风尚,庄重而不失温馨。乡党委书记担任证婚人,村党支部书记颁发纪念婚书,新人们在亲友的见证下郑重宣誓,许下相守一生的诺言。

村里民俗表演队练习长号唢呐 项艳丹 图
这场婚礼在十里八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倡导“零”彩礼或低彩礼,坚决反对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及大操大办的陋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家庭纷纷响应,婚嫁新风正悄然兴起。
在隆林县岩茶乡龙滩村,有一位名叫王柔的姑娘。2022年,她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市高中任教,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2023年初,她步入婚姻殿堂。按照当地习俗,男方家特意准备了8万元彩礼,郑重地交到王柔父母手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柔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彩礼。在他们看来,孩子的婚姻不应被金钱所衡量,真正的幸福源于夫妻间的真挚情感与相互扶持,而非彩礼的多少。
王柔父母的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他们的开明与远见,也为女儿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多年来,他们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女儿,帮助她接受良好教育,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如今,这股移风易俗的新风,正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龙滩村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婚姻自由理念的深入人心,抵制天价彩礼已成为广大村民的共识,“零”彩礼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新风尚。
引孝道本质 倡厚养薄葬
王文开是隆林县蛇场乡蛇场村的村民,同时也是蛇场乡烟叶站的一名普通职工。平日里,他兢兢业业,认真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2023年12月底,王文开的父亲不幸去世。面对亲人的离世,王文开心中悲痛万分,但他却积极响应蛇场乡移风易俗的号召,决定以更加理性、文明的方式操办父亲的丧事。他摒弃了传统的烦琐礼俗和迷信做法,坚决反对铺张浪费,选择了一种简约而不失庄重的方式送别父亲,赢得了亲朋邻里的广泛认可。
按照蛇场乡以往的丧葬习俗,父母去世时,每个子女都需要准备一头猪、一只羊以及100斤的玉米酒和两袋粮食。王文开的父亲一生养育了8个子女,如果按照传统习俗,那就意味着要准备8头猪、8只羊、16桶酒和16袋粮食。此外还有近亲属按照旧俗提供的牲畜和物品,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也容易造成严重的浪费。
面对这种传统观念,王文开冷静思考后,第一时间与兄弟姐妹进行了深入沟通。他深情而又坚定地说道:“孝道的真正内涵,在于陪伴和关爱。父亲在世时,我们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也用真心去关怀和照顾他,这便是最大的孝心体现。如今父亲安然离世,过于讲究排场和烦琐的仪式,很多都是做给外人看的,有些不必要的环节,我们完全可以简化。比如杀猪宰羊这件事,咱们按实际的量来安排就行,不用每家都杀猪杀羊,把心意寄托在最朴实的方式上。”
经过王文开耐心细致的沟通,兄弟姐妹最终达成了共识,并跟亲友说清楚现在提倡移风易俗,劝阻亲戚不再赠送“猪羊礼”。在这场白事中,他们一切从简,象征性地宰杀了2头猪和2只羊。这样的安排既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敬意,又避免了铺张浪费,为全乡树立移风易俗的良好榜样。
如今,行驶在隆林县的乡村公路上,蜿蜒曲折的公路犹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一个个美丽村庄串联在青山绿水之间。村头巷尾随处可见宣传标语:“尊老敬老辈辈传,厚养薄葬风俗好”“不要彩礼不欠账,和睦美满幸福长”“摒弃婚丧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这些标语,如同一阵阵文明新风,吹拂着隆林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局<营销部> 图片:吴向艳)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