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种,莺飞燕舞,5月,指引节令的布谷鸟在欢快鸣唱,田园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各位烟农,5月1日凌晨5点,开闸放水。”
“开闸放水”——这是每年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平川镇古底村烤烟移栽的集结号。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倒春寒”天气的出现,今年的开闸时间比往年晚了4天。4天的等待,等来了气温的回升,也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因此大家都开玩笑说,今年的水是“劳动水”。
适时移栽,将有限的水用在刀刃上
古底村隶属于宾川县平川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是宾川县最干旱的地方之一。由于干旱严重,古底村下辖的13个村小组近年来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烤烟移栽及抗旱保苗用水基本都是依赖辖区内的3个小二型水库,而受到连年持续干旱、降雨量不足的影响,今年3个水库的蓄水明显不足,仅有往年蓄水量的40%左右,烤烟移栽及抗旱保苗形势严峻。
“往年蓄水充足的情况下,抗旱保苗都存在困难,今年蓄水量明显不足,必须得超前谋划啊。”长年挂钩古底的原镇人大主席李志刚说。经历了疫情防控,眼看着库塘蓄水明显不足,乡镇、烟站、村组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抢”:把疫情影响推迟的春耕备耕时间“抢回来”、把库塘不足的蓄水通过有效的水源管理“抢回来”。于是,自一个月之前,大家就开始谋划水资源的调配问题。

开闸放水后,烟农集中移栽
田间地头、沟边塘埂,乡镇、烟站、村委会的人员一遍又一遍的跑,大家一起商量讨论如何在水库蓄水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到刀刃上,将烤烟顺利移栽下去。讨论的过程中,很多村民也会主动凑上来旁听,这是关乎他们生计的大事。
“烤烟是我们古底老百姓一年的希望,我们绝不能让疫情和旱情打乱了移栽的节奏,我们责无旁贷要为老百姓办好这件事。我分一下工,沟路清淤由各村小组长牵头负责,明天内完成;水库放水工作由邵建华负责……”4月29日晚10:30,讨论烤烟移栽用水的会议还在召开,古底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罗成安排着用水管水的事宜。
村委统筹用水,村组排班值守;烟站指导,按片轮流集中移栽;村民出工,保障沟路畅通干净。按照讨论形成的这一思路,自5月1日起,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放水、清沟、移栽,一片繁忙。
引水拉水,解决灌溉区外移栽问题
“我们回龙小组在水流末端,每年水淌到我们这里的时候都很晚了,今年水库的水又少,估计是水还不到我们这里就没有了,烟估计是难栽下去了……”从村民们不经意间的唠嗑中,烟站工作人员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回龙小组500多亩烤烟呢,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其他地方没有水源了,只有烟站内的井水还能用,引过去给他们用吧。”
“但从烟站引水过去有一段距离,得花费不少费用呀。”
“我们可以借用村里面干涸弃用的老自来水管,跟村里商量他们应该会同意的。”
……
进村协调,架设管道,移栽前,水引到了浇灌渠中,流到了田地里,村民们逐渐开始了烤烟移栽。

烟农拉水栽烟
“往年我们村栽烟都是最后,要等其他的村组栽完了水才淌得到我们这里,我们才能移栽,今年有了这股水,我们成了第一个栽烟的村组了。”烟农杨丽英说。
与此同时,针对辖区水库水灌溉不到的村组及山地片区,烟站发动了烟农自发通过引山箐水、拉水等方式,千方百计抗旱促移栽。
目前,已有20余户烟农接通了山箐水引水管路,烤烟移栽拉水300余车次。
烤烟生产,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全村涉及种植烤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70多户,烤烟能否顺利移栽,关系到脱贫攻坚,这可是决战决胜项目啊。”罗成说。
古底村一直是宾川县的重点优质烟区之一,2014年,烟草部门以辖区内3个小二型水库为水源依托,投资900余万元在古底烟区修建沟渠71件,总长30.09千米,解决了古底烟区长期缺水、水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如果没有配套这些沟渠,像今年这样水库蓄水明显不足的情况,是不可能把烟栽下去的。”罗成说。
不仅沟渠,烟草部门还补贴修建了大量的抗旱水窖,全村累计补贴修建抗旱水窖300多个,为农户农业生产抗旱打下了基础。
“烤烟产业,是古底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我们全镇的支柱产业,它在我们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李志刚说。
2020年,古底烟区计划种植烤烟面积4150亩,计划收购量1100担。目前,已完成烤烟移栽面积3800亩左右。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