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农夜间给烟苗浇水 /彝良县局(分公司) 供图
5月16日,凌晨2点多,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镇瓦厂村的烟地里,陈云昌拉着皮管正在给烟苗补水。“我家今年一共种了25亩烟,现在白天天气太热,温度太高,土都是烫的,白天补水形成高温水汽会蒸伤烟苗,烤烟会生病,不利于烟苗生长,所以我家都是到了晚上,天要黑了,地凉了,土也不热了,才开始给烟苗浇水。这两天经常干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陈云昌一边浇水,一边说。
彝良县4月30日全面完成烟叶移栽工作以后,全县持续高温,没有一次有效降雨,这给刚刚栽下的烟苗带来了严峻的“烤”验,也为彝良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管理工作和落实生产技术措施提出了新的命题。
“科学部署 全力抗旱”
彝良县局(分公司)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协调合作社,依靠广大烟农,提前安排部署,采取不同生产管理方式,落实差异化技术措施,把抗旱保苗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中心任务来抓。班子成员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机关各部门落实网格化管理工作责任制,与基层一线共同研究推动烤烟抗旱保苗工作落实;切实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制定人工增雨方案;与水利部门联系,协调调水补水工作;与各乡(镇)政府一道,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和水资源条件,细化设施修缮、保苗补栽、运水补水等各项责任落实,完善科学抗旱保苗的措施办法,制定抗旱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科学抗旱保苗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彝良县局(分公司)各级各部门充分动员广大烟农,立足自身、立足当下、不等不靠,坚定烟农信心,广泛发动烟农采取车拉、人挑、马驮等方式,对烟株进行补水,自觉主动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增强烟株抗旱能力。

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开展抗旱保苗行动 /常伟 摄
海子烟叶工作站站长孙有立针对近日来的极端天气,到村、到户、到田,实地了解海子镇烟苗长势,根据不同种烟区域情况,指导烟农采取科学补水措施,适时、适量浇好保苗水。“大家不必慌,现在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增强了土壤保湿保水的水平,而且前期干旱一点对烟苗的生长影响不大,适合烟苗根系发育,大家只要按要求及时补水,以后烟株长好一定没有问题!”孙有立的这一番话为海子镇的烟农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众志成城,人必胜天”
5月19日晚,暮色已经降临,而热浪却还未散尽。龙街乡龙洞村社瓦厂组烟农冯宝秀和丈夫正用水瓢小心翼翼地把水浇到每一株烟下面。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株株烟苗是全家人的希望,这一瓢瓢清水更是来之不易的救“命”之水。冯宝秀说她家的烟地离水源较远,每逢栽烟季节都要开上拖拉机到距离烟地4公里多的地方拉水,这两天为了保苗更是早上5点多就出发,到晚上浇完水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了。
龙街烟站网格员殷浩为了抗旱保苗,更是一刻也没闲着。他每天都会把自己片管区域跑一个遍,协调水源、助农补苗,顶着烈日,头和手都被晒蜕了皮,几天下来人也黑了一圈,他却说道:“把我晒坏了不怕,晒坏烟苗可不行!这些烟苗对烟农来说就是他们的命,烟农一年所有的收入就指望着它了,所以只要烟苗可以活下来,让烟农有希望,我也就安心了!”
“我们真要感谢烟站的同志们,要不是他们起早贪黑的帮助我们协调水源,像我家这种情况烟苗早就保不住了!”冯宝秀说到。
“我们社这两年栽烟都是错峰用水,最怕遇到的就是干旱,我家今年种了21亩烟,现在补水1亩地就需要2立方米左右,要不是合作社出资把烟水工程接通,我家现在的烟苗估计就遭殃了!”瓦厂村石笋社烟农陈平金说。
据了解瓦厂村石笋社的烟水工程去年年底因为堵塞给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了影响,今年年初富海烟草专业合作社出资6000余元进行修缮。如今,源源不断的泉水给烟农抗旱保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烟农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烟苗长势喜人 /彝良县局(分公司) 供图
彝良县局(分公司)与富海、众合烟草专业合作社统一强化抗旱保苗水源管理,切实保障烟水工程在抗旱保苗过程中发挥有力作用,充分利用水库、水窖、提灌站水源,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等措施,有计划、按片区进行供水,全面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力争把干旱影响降到最低。
“抗旱保苗工作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这是我们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必须铆足干劲,众志成城,天公不作美,我们就更要担起这份责任,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上给予烟农最大的保障,要坚定抗旱保苗的信心,与烟农并肩,给烟农希望!”彝良县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王文斌掷地有声地说。
“怨天不如人勤”。炙热的五月,彝良县片片烟田里呈现着一片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烟农和烟技员们用心呵护着每一株烟苗,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烟株,用烟草人团结、艰苦的血液滋养着烟株。从旭日东升到月明星稀,凌晨三四点钟,烟地里依然人影攒动——勤劳的烟农、忘我的职工,他们正合力演绎着一幕幕“人定胜天”的感人故事。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