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飘香。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战线的27名党员同志,从亮明身份做起,每天清晨坚守着每天一次的廉政宣誓、诫勉谈话、校对眼光等班前程序,稳抓等级标准“一把钢尺”,将“八条禁令”“十条要求”“4333质量工作法”牢记于心、践行于实。
“黑铁面”把稳质量关
10月3日下午,宫前烟站主检员高国朝正在收购棚里忙个不停。“小高,你看看我这车烟吧,我急用钱!”高国朝抬头一看,原来是崇保春。
70岁的崇保春,妻子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常年以药续命,早已失去了劳动能力,今年这20亩烟叶是老两口唯一的经济来源。
高国朝把崇保春拉来的烟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看了一遍,黑着脸说:“叔呀!您这心情我理解,可这质量标准是硬指标啊!您这烟青的、杂的、中部的、上部的啥都有,您拉回去再挑挑吧!”
一旁的生产管理员任根昌安慰过崇保春后,耐心地说:“叔,您先把烟拉回去,明天是一周的停磅休息日,我们帮您一起弄!”
第二天一大早,任根昌就带着临时组建的“红衣小分队”来到崇保春家的存烟室,话不多说,撸起袖子俯身便干了起来……
临走时,任根昌指了指门口的扁担说:“国家和咱烟农就像扁担两头的箩子,等级标准就是我们挑起的这个支点,只有不偏不倚才能确保两头都能装得最多!”
“一杯茶”述尽服务情
寒露刚过,西北风卷着阴云格外寒冷,大延洼烟站糯米沟村的董建峰来到收购棚前,眼看着前面还排着4户烟农,一脸焦急。
站长杨晓军看出董建峰的异样,拉着他来到休息室坐下,端上一杯热茶,关切地问道:“建峰哥,您今儿咋了?有急事还是身体不舒服?”
“今儿早起出门急,脚崴了一下,也没顾上瞅,就直奔烟站来了!”听到这儿,杨晓军赶忙俯下身子,一通检查、上药、包扎。
“您可真是咱烟农的贴心人!”董建峰临走前向杨晓军伸出了大拇指。
医药箱、打气筒、热水、方便面……各烟站的烟农休息室里一应俱全,换来的是陕州区广大烟农对基层烟叶工作者的一声声肯定,一个个点赞,一张张笑脸。
贫困户“解难”露笑颜
10月1日,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也是每周一次的扶贫帮扶人走村入户日。
“最近生活怎么样?家里有没有什么苦难?”扶贫干部张占军来到帮扶对象李合顺家中,带来关心与慰问。
李合顺因自身残疾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2014年被建档立卡确定为因残致贫户。2016年,有着十几年种烟经验的他在扶贫干部与烟草公司的共同帮助下,走上了种烟脱贫致富之路。
今年烟叶成熟期以来,前期多雨,后期干旱,近期又阴雨不断的反常天气,给只有“一个半”劳动力的李合顺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眼看7亩烟叶已经到了收购中期,可是自己家里的烟就是挑不出来、换不上钱……
了解到李合顺家的困难,张占军一边拨通烟站站长的电话,协调周边预检员前来帮忙,一边脱去外套,扑下身子干起了分级打捆儿的活儿……
9月以来,陕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基层党支部、结对帮扶人为主体,动员全体职工、烟叶烘烤师、烟叶预检员,积极开展走村入户、扶贫帮困活动,重点打通烟叶采烤、分级技术难点,破解用工难题,降低用工成本。
陕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瞄准三门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质量信誉巩固年”总目标,全员参与、默默坚守,以烟叶种植市场规范、价格稳定的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稳收官;以铁手腕稳抓等级标准,贯彻“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倾情服务,搭稳“和谐互助,共谋发展”的连心桥。
(原载于2020年10月16日《河南日报农村版》4版)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