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具有杀虫目标明确,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可持续等优点,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蚜茧蜂、黑卵蜂、捕食螨、叉角厉蝽等益虫,就是捕食烟草害虫的“正义战士”。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处处长、蚜茧蜂科研团队首席研究员余砚碧,已经与害虫“交手”了20多年。她养虫,就是专门培育害虫天敌,保障云南烟叶生产,并将其综合利用到大农业生产中,为进一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出贡献。
一丝不苟 “大技雕虫”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烟蚜茧蜂的利用研究,但冬季气温普遍偏低,造成自然状态下茧蜂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存活率大幅降低,自然存在的数量不足以遏制下一年度蚜虫的危害。越冬保暖保障茧蜂繁育的数量一直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14年起向全国烟区推广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为确保技术落实到位率,依托云南省局(公司)及其各州(市)局(公司)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技术骨干,成立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全国推广专家组,余砚碧任专家组组长,负责协调解决全国技术推广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专家组下设四个技术小组,对口技术服务各相关烟叶主产省(区、市),指导其因地制宜地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余砚碧团队承担了全国技术培训工作,为该技术在全国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局组织,云南省局(公司)承办,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举办了四届共16期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及烟草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其中技术培训12期,管理培训4期,累计培训技术及管理骨干1020人。
誓为“蜂”狂 “以蚜还蚜”
应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可谓是捷径,且前景光明,但是却面临着繁育难、推广难、落地难等众多问题。云南省局(公司)专门成立研究团队负责技术攻关,植保专业的余砚碧成为首席研究员。
余砚碧带领云南省局(公司)近百名科技人员,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生态效应评价等方面,布局了16个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进行攻关。探明了云南蚜虫与蚜茧蜂种群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蚜虫危害规律,完成烟蚜茧蜂高质量染色体级别基因组测序,明确了蚜茧蜂滞育机理与滞育解除机制,解析了烟蚜茧蜂解毒类等重要相关基因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特征,为技术研发和应用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余砚碧(右)在石林县鹿阜街道堡子村查看蚜茧蜂对玉米等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效果
她带领团队,创建了烟蚜茧蜂提纯复壮和高密度均质化繁育技术,实现繁育效率达10万头僵蚜/平方米、均质化率90%以上。研发出干式和湿式两种僵蚜自动化收集系统,僵蚜采选速度480万头/小时,分装速度9000盒(包)/小时,僵蚜完好率95%以上,实现了僵蚜的精准筛选、无损收集、定量分装;发明了滞育调控技术,突破僵蚜产品货架期壁垒,明确了主要农作物蚜虫防治关键技术指标,创建了“均质繁蜂—无损收集—高效分选—自动计数—精准分装—储运释放”一体化僵蚜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自主掌控的“繁、收、储、运、用”全链条专利技术,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蚜虫的高效精准生物防控,防控成本降低至每作物生产季每亩5元。
随应繁蜂 “调虫遣虫”
繁育、提壮的问题解决了,还需要一支过硬的科技推广队伍,才能让烟农转变观念接受和使用“以虫治虫”新技术。余砚碧及团队构建了“核心技术集中研发、应用技术因地制宜、产品开发产业应用、培训指导分层分类、全年繁蜂四季放蜂”全程化研发应用新模式;创建了蚜茧蜂规模释放生态效应评价指标模型和评价体系,明确了蚜茧蜂规模化释放后定殖效果及生态安全性。
云南省局(公司)在玉溪市和大理州建立了两个省级技术培训基地,负责全省系统各州(市)技术骨干的技术培训。其余烟区则分别建立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繁蜂基地,负责本区域的技术培训及适宜本区域的保种技术、散放技术研究。
据余砚碧介绍,多年来,全省各地优化整合预测预报圃及调查点,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收集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测报对象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联合省内外病虫害防治专家,建立及时互动的咨询服务机制,定期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简报,为大田病虫害防治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2022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克勤及全国生物防治相关领域领衔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蚜茧蜂防治蚜虫重大专项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答辩会上,余砚碧对当前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世界性四大难题进行分析,对于怎样克服和解决这“四难”进行详细阐述。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是害虫生物防治的典型成功案例,是全球生物防治领域的一个标杆。从研发到应用、从技术到产业取得全面成功,是目前国际上鲜有的转化速度快、规模大、实施面积广、综合效益好的生物防治案例,建议加大宣传推广应用力度。
“我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烟田和实验室,我很庆幸能在这样一个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企业工作,特别感谢党组领导对这个课题给予的大力支持。从事蚜茧蜂科研以来,我和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能够为‘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控病虫害起到关键的作用并在全国推广,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余砚碧说。
在广袤的田野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余砚碧在孜孜不倦追求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道路上奉献青春,岁月将以另一种丰硕的成果回馈给她。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