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复烤厂顺利完成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4烤季首个模块配方等级“0370”润叶段、打叶段参数预设值验证。经验证,润叶段温度水分、第一至第三打叶器频率、第一至第九风分器风机频率和高速皮带频率18个参数预设值与实际加工参数偏差在±5%以内。这既是会理复烤厂实现打叶复烤加工工艺参数从人工经验赋值迈向数据库寻优赋值的重大突破,也是推动复烤加工工艺参数数字化转型的有益实践。
以往烤季,会理复烤厂工艺参数设置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赋值,通常基于操作人员的长期实践和主观判断执行打叶复烤生产加工任务,操作人员经验水平参差不齐,烟叶复烤质量因人而异,难以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大模块、大配方均质化生产加工需求。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让复烤加工工艺参数精准可控?
“要深入贯彻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部署,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行业要求又契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会理复烤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张飞心中有“数”。“数据采集是基础,数据采集质量是关键。只有数据采集真实准确,数字生产才能更智能、更精准、更有效。”
2019年,会理复烤厂迈出关键一步,逐一采集入库原烟、选后烟叶物理特性数据,搭建原烟物理指标数据库,构建参数化加工模型,摸索开展数字生产。
“怎么制样检测,才能实现原烟等级物理指标符合叶片水分<全叶水分<烟梗水分的逻辑?”“叶片厚度,分开检测还是重叠检测求取平均值,更便于后续数据计算和描述烟叶质量?”“单叶重指标,是整把烟叶,还是随机抽取10片叶子的单叶重更具代表性?”万事开头难,检测物理指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检测指标多、耗时长,成为一大阻碍。

烟叶评吸员开展烟叶水分制样
面对挑战,会理复烤厂主动出击,邀请四川中烟、湖北中烟等加工客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破难题。经过无数次专题讨论、反复实验论证,终于统一烟叶水分、叶片厚度、单叶重等11个物理指标检测方法,实现烤季间相同或相似等级物理指标可对比可分析。
“8742个入库原烟样品检测,5856个选后烟叶样品检测,239个模块配方等级预测出片率……”5年的原烟物理检测数据累积,为搭建原烟物理指标数据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构建参数化加工数据模型、实施数字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原烟物理检测数据库搭建完成后,如何与工艺加工参数关联指导生产,用何种分析工具、何种分析方法确定核心指标?又成了新的难题。
“如何收集模块配方等级中部位、产地、品种等信息,加权计算239个模块配方等级物理指标,与打叶复烤各工段的最优加工工艺参数组合相匹配?”会理复烤厂工艺技术科科长周云眉头紧锁。数据收集冗杂、分析人员缺乏、分析路径未知,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
“面对困难怎么办?只有干!”“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会理复烤厂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业务,第一时间发出“英雄帖”,号召党员干部、青年骨干挺身而出,组建项目组,领题开展“原烟物理特性与打叶工艺参数关系的研究及应用”课题攻关,从原烟物理指标分析入手,研究润叶段、打叶段烟叶耐加工性,提高片烟结构指标均匀性,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烟叶造碎,提升产品质量。

党员罗红丽正在进行烟叶抗张强度检测
经过60多天的实践摸索,以党员罗红丽为代表的项目组成员成功将模块等级信息数字化赋值,系统分析指标间相关性,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各参数预估公式,代入模块等级信息和原烟物理指标,计算待加工模块配方等级工艺参数均值,确定区间范围值,纳入模块配方等级参数预设表,作为打叶复烤参数设置依据,指导生产加工。
开展参数预设验证的同时,将化学指标纳入参数预估分析也在同步推进。把公式预估加工参数延伸拓展到预测出片率、烤前烤后叶片结构指标、烤梗段和烤碎片段相关工艺参数的预估,实现参数值可追溯、能应用。
“唯有细采所有配方模块等级信息,深挖加工客户数据,详尽记录打叶复烤各工段实际加工参数,系统分析模块配方等级信息、物理指标与加工参数的内在逻辑,寻觅最优指标组合,才能真正实现打叶复烤工艺参数化加工。”张飞说道。
让烟叶物理特性数据“动”起来,从人工经验赋值到用数指导生产,会理复烤厂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化生产的创新之路。近年来,像这样从数字到数智的创新实践,在四川烟叶复烤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搭建参数化加工系统、烟叶质量信息跟踪系统、复烤全流程数据在线系统的探索,一阶接着一阶上,继续步履稳健拓展“用数”智慧,以数字力量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陈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