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表彰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授予50名同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授予760名同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蚌埠卷烟厂职工胡林胜榜上有名。

“我愿做一只电笔,保障车间设备的电气正常,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攀登。” 自2010年大学毕业进入蚌埠卷烟厂,胡林胜一直在制丝车间工作。无论是在薄板烘丝机、切片机和开包机,还是在维修工岗位,他总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开包机的工作十分枯燥乏味,平时就是拿刀割扎带。因为没前途,一般人干上一个月就不愿意干了,而他却一干就是三年。因为他相信,再普通的岗位也有发光的时刻。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凭着对设备的刻苦钻研,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2万多字的《开包机系统简介》,成为开包机岗位的详细教程。
在蚌埠卷烟厂“黄山”品牌专线设备调试和搬迁的日子里,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总能在车间现场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查线子、对器件,一丝不苟。每天线上工作结束后,胡林胜一定会跟在调试厂家电控工程师的身边,专心致志地学习、请教,仿佛他看的不是枯燥的电路图,而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在设备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总是积极思考,及时与厂家沟通交流、提出优化方案,在设备保障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原先,制丝车间混配柜进料时铺料状况不佳,胡林胜便连续几天到现场观察柜体和进料方式。他发现,由于设备本身设计和布局的原因,混配柜进料有两个分配行车,分别位于对顶柜中心的两侧,两车中心有一米多的间距。从一个分配行车落料时,另一侧的混配柜内布料就会出现空缺。由于设备已经布局好并投入使用,只能从控制模式上想办法解决。他将自己的改进思路与厂家工程师交流后,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周末,胡林胜放弃休息时间与厂家人员一起对设备控制模式进行改进和测试,确定了最佳方案,很好解决了柜头空料的问题。
前段时间,切梗丝机的安全继电器出现报警,原因不明。设备厂家人员也不在现场,迟迟找不到问题症结所在,梗线生产面临停摆。车间领导和带班长焦急万分,眼见着生产进度受到影响,快要供不上后续车间的生产了。时间紧迫,车间设备主任王良青喊着胡林胜一起静下心来逐一检查设备器件,排除故障。通过现场检查和分析,胡林胜判断继电器本身没有问题,故障应当出在器件外围。于是,他拿出设备图纸,在切梗丝机的电控柜内进行检查,对于相关的可能发生问题的位置逐一检测记录,最终确定了一个可能的故障点。经检测发现,这个点上的保险确实是坏了。在重新更换保险并复位安全继电器后,切梗丝机终于恢复了正常。大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生产线也恢复了正常生产。

进厂九年来,他主持、参与了7个QC课题、30余项小改小革和微创新、3个科技项目、2个管理创新项目,在国家级期刊发表7篇论文,同时还获得了15项专利授权。其中,他主持的QC课题《原料配方高架库夹包机夹紧检测装置的研制》获得国家局“一等奖”,《滚筒防脱轨及复位装置的研制》获安徽省质协评比“一等奖”和蚌埠卷烟厂“一等奖”。2019年,第十六届安徽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胡林胜获电工赛项一等奖。随后,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决赛,并获得电工组第20名的好成绩。身着安徽中烟“灰领工装”的他,站上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颁奖台,不仅为企业赢得了荣誉,也展示了安徽青年和烟草儿女扎根一线、岗位成才的良好形象。
工作上任劳任怨,不挑不拣,再苦再累的活他都抢着干。领导交代的任务,胡林胜从不拒绝,也从不抱怨困难;同事要他帮忙,他也尽力去帮。他乐于将工作中的所学所得与同事一起分享,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管任何时间,只要设备有故障,只要需要他,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到现场,积极解决设备问题,为车间生产保驾护航。
这就是胡林胜,静心做一支“电笔”。虽然胡林胜很低调,但他已成为蚌埠卷烟厂的“名人”,成为企业广大青年争相学习的榜样。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