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如今的云南曲靖宣威市格宜镇白泥村,干净平整的公路和串户道路如同村寨的脉络,遍布全村,崭新的房屋分布在路边,沿着崭新的机耕路,目之所及都是村民们种植的千亩优质马铃薯和烤烟。而曾经的白泥村,却是“只有泥而不见白”。
“以前村里有很多危房,道路也大多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百姓住的房子也都是石头和土堆砌的传统农舍,人居环境很不好。”从2015年起便被派驻到白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钱永祥说。
随着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公路、机耕路、串户道路、水源管网工程、蓄水池、取水坝、水窖、烤房全都纳入了工作队扶贫建设清单,日子一天天过去,村落的面貌一天天在改变。
据了解,自帮扶白泥村以来,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累计投入1865万元组织建设“水、电、路、住”等项目,持续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成立宣威市金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优质马铃薯和烤烟,引进鸡、猪、畜禽养殖等项目。帮扶前白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61人,早在2016年便宣布整村脱贫出列。
“发展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为白泥村提升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钱永祥说,白泥村整村脱贫出列后,重点工作转移到人居环境提升上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群众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工作队带领村民绿化美化主干道,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粪堆、草堆、柴堆”三堆变成了“果园、菜园、花园”三园,砖砌围栏和竹篱笆围栏交相掩映,新栽种的绿化树郁郁葱葱。白泥村群众交口称赞:“晴天雨天不泥脚,开着轿车干农活。”
“接下来要巩固提升,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做到小康路上不停步。”工作队员赵虎说,当前,白泥村的扶贫工作任务主要围绕“百日总攻”来开展,重点监测未脱贫人口和监测户、边缘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
“原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公厕、停车场这些都没有,基础设施很薄弱。”格宜镇镇长代顺介绍道,“现在石磨村是全镇基础设施最好的村委会。”位于格宜镇北3公里处的石磨村,曾经山高坡陡,依山建屋,村民主要通过种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帮扶前有贫困户170户556人,到去年底,石磨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605%。
自2018年曲靖市局(公司)的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累计投入了710万元,推进了包括机耕路、饮水工程和文化广场等基础建设项目。此外,还投入了41万元建设饮水工程,增加2个水池和10公里管道的建设,“我们计划将水质好的花小沟水引到每户群众家里,实现饮用水再覆盖海拔较高的住户和偏远的330户群众。”驻村扶贫工作队书记彭艾说。
当然,除了真金白银的扶持和真心实意地帮助,驻村工作对还坚持走出了一条支部建在“点”上,党建引领发展的扶贫路子。
“党群活动室宽敞明亮,设施条件全镇一流,党员活动有了固定的阵地。”驻米茂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吴树明说,红旗村党总支被列为全镇标准化建设党总支,并荣获宣威市委“基层党建红旗村”“脱贫攻坚红旗村”“文明和谐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
吴树明介绍,自从工作队驻村以来,以抓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先后建设米茂谷、志白嘎、合兴三个自然村标准化党支部和打磨沟、大地头、木嘎嘎等8个标准化党支部。工作队携手各党支部反复入户,深入调查了米茂村的致贫因素,精准施策以保障民生、发展产业、牢抓基础设施建设等。
扶贫党建双推进,自然少不了发展产业。通过与格宜镇宜兴烟农专业合作社合作,不断推进泡椒辣椒、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实现197户688人稳定脱贫。此外,工作队和各党支部还协调建设占地约12亩的养殖基地,配套建设圈舍2400平方米,预计今年出栏肥猪2000多头,实现带动贫困户42户增收致富,动员村民退耕还林种植板栗千余亩,持续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村子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曲靖市局(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扶在了村民们的心尖儿上,帮格宜“三村”把好日子盼进了门。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