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片种植的烤烟到了收获的季节 /人民网 程浩 摄

万寿菊到了成熟的季节 /人民网 程浩 摄

无筋豆长势正好 /人民网 程浩 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45岁的付杰算了算自家今年来的收成:3亩多无筋豆目前收了两茬,毛收入8万多元,接下来还能收一茬,还会有收入;1亩多万寿菊不常要人管,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多,毛收入估计有4000多元;8亩烤烟预计能有3万多元毛收入。加在一起,毛收入10多万元,再想想烤烟收了还要续种豌豆,又是一笔收入,“好!”他眼里放光。
付杰挺满意的背后,得感谢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全面布局。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今年制定出台《云南省2020年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试点建设23个烟区产业综合体,旨在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成“引领烟区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综合示范区。
付杰所在的红河州建水县普雄乡普雄村,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打造的23个烟区产业综合体之一,这里连片种植农作物2340亩,其中烟叶种植面积1230亩,无筋豆和万寿菊共1110亩。
付杰估算的10多万元毛收入中,除5亩烤烟约2万元收入不在综合体范围内,其余收入均与综合体有关。
当然,除他之外,同村的287户农户今年的绝大多数收入也与综合体有关。同样,他们也挺满意。
说到这儿,有人纳闷:究竟啥是烟区产业综合体?建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管理股股长陈作涛作了详细介绍。
“在不少农村,土地碎片化严重,各家种各家的,农作物不一样,施的化肥、打的农药也不一样,收益高低不一。咋提高土地利用率呢?连片种植是个办法。”他自问自答。
陈作涛说得没错,可连片种植固然好,不过种植的农作物也要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搭配好,不然没科学规划,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普雄村海拔1850米,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3℃,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既适宜栽烟,也适宜万寿菊、无筋豆、豌豆生长。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片2000多亩的连片土地,土地平整,水源丰富。
“就拿这2000多亩连片土地试点,让村民看看效益!”陈作涛说。
去年底,由当地一家烟农合作社牵头协调,288户农户承包了这片土地,分别种上烤烟、万寿菊、无筋豆,形成了烟区产业综合体。
连片种植的优势体现出来了:烟苗由合作社培育后统一提供给农户种植,土地翻犁、起垄打塘、覆膜、提沟培土等环节,全部机械作业,打农药也用无人机。
“我家8亩烤烟,3亩在综合体范围内,很多程序是机械化,人力省了,成本低了,烟叶质量也高了。不在综合体范围内的5亩烟田,除了部分能用低端的机械化外,大多程序是靠人力,效率低不说,质量还没综合体里的好……”付杰一股脑儿说了一大堆。
综合体里的万寿菊也由合作社培育后统一交由农户种植,农户不用愁销售,合作社帮联系了企业收购。无筋豆情况类似,收获后由合作社联系龙头企业按市场价收购,把农户风险降到最低。
烟叶收购后,1230亩土地上将种上豌豆,对288户农户来说,又是一笔可观收入。
大半年试下来,陈作涛算了一笔账:1230亩烤烟预计产值503万元,烟后种植的豌豆,加上无筋豆和万寿菊,特色产业产值预计可达1000多万元。
看得出,在建水县普雄乡试点的烟区产业综合体模式可行,这种以烟为主、优势互补的多元产业发展方式,以市场订单为牵引,因地制宜拓展具有地方特色、附加值高的产业,促进了农户增收,为当地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提供了路径。
为确保产业综合体示范效应的可持续,合作社还在规划建设一个冷库,解决无筋豆、豌豆的储存问题,延长产品销售期,提升产品价值;亦在规划建设一个产品交易中心,方便农作物交易。
付杰还没办法系统理解这些规划,他只是觉得,照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自家的日子指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