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招携镇汗上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基地内的菇农正在将一袋袋填好料的黑木耳菌棒整齐有序摆放在地上。
“这两年,在烟草部门的引导帮扶下,我们发展多元经营,我除了种植20多亩烟叶外,政府还帮助我申请8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金农烟叶合作社,种植黑木耳,我平时就在基地内务工。去年,我家各项收入加起来有6万多元。”正在基地劳作的汗上村贫困户曾玉兴高兴地说。
如今,在乐安县,越来越多的烟农在政府和当地烟草部门的大力帮扶下,依靠发展多元经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据统计,近年来,该县烟农通过多元经营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增收600余万元,帮扶137户贫困烟农脱贫,助力719户贫困户增收。
综合利用,闲置烟叶基础设施“变废为宝”
近年来,随着烟叶面积的逐年调减,育苗棚、烤房、农机等基础设施设备综合效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亟需大力挖掘。乐安县金农烟叶合作社与坪上大汗里桑菌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合作,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金农合作社将90个闲置育苗棚,折合27万元物资入股桑菌合作社,并无偿提供50亩香菇、木耳繁育场地,吸收当地34户贫困户以27.2万扶贫项目资金入股。
他们利用乐安蚕农废弃的上百吨桑枝、硬杂木,粉粹加工成高端的桑菌香菇、木耳、灵芝种植菌原料,变废为宝。
同时,合作社还安排贫困户及其家属到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有效解决规模种植的物料、资金和用工问题。
据统计,金农烟叶合作社与桑菌合作社合作以来,累计种植木耳55万余棒、香菇20万余棒,灵芝23万余袋,实现产值累计超过700万元,利润超过50万元,带动了3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1.2万元。
乐安烟草部门还充分利用全县闲置的1600座烤房楼面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仅此一项每年可实现产值260万元,贫困烟农户均增收3250元。
“合作社‘联姻’后,使闲置的烟叶大棚、烤房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了食用菌、光伏等产业发展,大大增加了合作社、烟农、贫困户的收入,加快了烟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金农烟叶合作社理事长曾华龙说。
科学套种,利用烟田发展多种经营
乐安县戴坊镇红光烟草种植合作社紫薯套种示范田,放眼望去,烟垄上绿油油的紫薯,一派生机盎然。
正在田里劳作的烟农彭泽元兴奋地介绍说:“以前这块烟田由于缺水,收完烟,无法栽插烟后稻就闲置下来。现在在合作社的引导下,利用烟田套种紫薯等旱作物,一亩烟田可增收近两千元。”
前些年,乐安县每年有近10%的烟田由于干旱缺水,无法栽插二晚,造成基本烟田闲置浪费。为合理利用好烟后烟田,增加烟农收入,乐安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套种的原则,积极引导烟农对可以栽种二晚的烟田及时栽种绿色优质稻;而对于因缺水不能种植水稻的田块则套种紫薯、蔬菜等耐旱农作物。
乐安县红光现代烟草合作社理事长邓绍辉算了一笔账:“ 2016年来,我们累计利用干旱烟田套种紫薯、蔬菜等面积超过2000亩,每亩的毛收入2500元左右,纯利也有1000元左右,远远高出烟后稻,可带动600余户烟农户均增收3000多元。”
打造品牌,土货变成“香饽饽”
“原来我们种植的香菇、木耳、灵芝、紫薯等农产品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由浙江批发商批量收购,包装成别人的品牌销售,批发价格低、利润薄。为解决这一难题,乐安县烟草专卖局全程帮助我们金农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现在我们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曾华龙说。
乐安县境内拥有远近闻名的江南道教圣地华盖山,海拔1300多米,山势险峻、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
乐安烟草部门充分利用这张生态名片,经过2年多的努力,帮助金农烟叶合作社成功注册了“仁智信·华盖”商标,为合作社生产的香菇、黑木耳、灵芝、紫薯、烟后优质稻等绿色农产品贴上自己的商标。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烟农销售农产品,乐安县烟草部门积极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对接,已将金农烟叶合作社种植的食用菌列入了国家局对口扶贫采购产品名录。截至目前,行业职工累计购买10万多元合作社种植的农产品。
据统计,自2019年注册“仁智信·华盖”商标以来,乐安县烟草部门扶持发展的各类农产品销售总额突破600万元,利润超过100万元,平均利润较之前的批发销售提高20%以上。
利用闲置烟叶基础设施、基本烟田发展多元经营项目,拓宽了烟农的增收渠道,乐安烟草正为烟农铺就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