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行走在荆山腹地的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歇马镇杨家岭村,一派丰收景象直扑眼帘,乡亲们的笑声格外爽朗。
六年辛苦不寻常。自2014年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与杨家岭村结对开展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杨家岭村贫困群众人均收入均达到5000元以上,超过脱贫标准,实现整村脱贫。特别是疫情突袭的2020年,杨家岭村作为主导产业的烟叶种植面积却超同期51亩,将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
金灿灿的烟叶、黄澄澄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圈里猪儿欢、坡上羊儿叫,乡亲们怎能不开怀而笑?
笑容里,是浓浓的感恩
在杨家岭村,云雾缭绕的青山之间,4个居民集中安置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是在夜晚,盏盏路灯如同盛开的白莲花,照亮了庭院里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住上了新房,吃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过上了好日子,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顺着刚竣工的水泥路走进贫困户李孝鸿宽敞的院子,一座加固维修改造后高大气派的白墙黑瓦房迎面而立,屋侧是一个新建的占地30平方米专供整理烟叶的大场棚,整齐存放着挑选分级的烤烟。墙脚下一溜花圃,鲜艳的大丽菊正在秋风中恣意绽放,屋后的篱笆墙围着绿油油的菜园……这一切,无言地诉说着李孝鸿的好日子。
据县局(营销部)驻杨家岭村第一书记赵仁年介绍,李孝鸿抓住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好机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厕所革命,他一项也没有“落下”。2020年,李孝鸿的15亩烟叶收获在即,第一轮出售后已收入3万元,“今年烟售完后,收入8万元没问题!”
如今,杨家岭村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我今年住院报销了90%,感谢国家给我们贫困户买了大病救治保险!”贫困户万贤方道不尽心中的感恩。
近几年,在“雨露计划”的帮助下,杨家岭村有十几名青年学生受到高等教育,毕业后走出大山。贫困户李孝鸿、万贤方、贾道祥的子女均通过务工创收,有的还成为企业中层干部,托起了山村的希望。
走在村子里,常常遇见坐在屋檐下择烟的白发老人,田间忙碌采收的村民,在那勤劳穿梭的身影和欢乐的笑声中,不时传来一句“赶上了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笑容里,有深深的情谊
“这几年,有县局大力帮扶,我们齐心战胜贫困,结下了战友情谊!”杨家岭村村民们无不对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工作队交口称赞。
2014年,县局(营销部)派出扶贫工作队,与杨家岭结对帮扶。6年来,县局(营销部)因时因势,不断优化驻村力量,强化精准扶贫的组织保障。根据杨家岭村实际,选派了政治素质过硬、农村经验丰富,曾从事过烟叶技术员工作的赵仁年任杨家岭村“第一书记”,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时,精准选派机关9名干部职工包保43户贫困户,按照“一户一策、精准施策”的指导思想,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包保责任,确保帮扶到户。
特别是2020年,县局(营销部)新一届党组班子接力奋斗,对杨家岭村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关注支持,不断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县局(营销部)党组班子成员轮流到村开展“两天一夜”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县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和一名班子成员主动与杨家岭8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
说起刚到杨家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情景,赵仁年记忆犹新。这个俗称“两条梁子一条冲”的村子土地贫薄,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遇上阴雨天,道路泥泞难行,甚至有村民为了抢收运送物资冒险出行,摔得头破血流,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为帮助改善杨家岭村的基础设施,县局(营销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帮助杨家岭村扩修、硬化村级道路9公里,打通村组之间断头路2.5公里,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有了路,天堑也会变通途。贫困户杨光海近几年靠种烟致富,年初买回了一辆小轿车。2020年,依靠烟叶产业脱贫致富的村民杨光华、贾道祥随后也将锃亮的小轿车开进了偏僻的山村。
“突突突”的汽车马达响彻山谷,村民们载着满车的欢笑在银练似的村路上穿行。
笑容里,是满满的信心
村民杨光运家的楼房是村里最漂亮的楼房。金灿灿的烟叶散发出特殊的味道,弥漫在这个农家小院里。2020年,杨光运发展烟叶28亩,仅此一项收入就可达20万元。
“我们有勤劳的双手,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今年能还完所有的欠账!”杨光运和妻子站在大门前,说起这栋耗资80万元的房子,他们信心满满。特别是杨光运的妻子,笑得直不起腰来,这开怀的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村民杨辉武主要发展蔬菜产业。2020年,全国多地发生洪灾,杨辉武种植的辣椒喜获丰收,销售行情见好。走进杨辉武的辣椒地,只见一串串辣椒压弯了枝头,问起辣椒销售情况,杨辉武高兴地说:“今年已经卖了6万元啦,地里辣椒还有人抢着要!”老杨和妻子一个背口袋,一个正往里装辣椒,脸上的皱纹在秋风中笑开了花。
站在张立凤新建的二层楼房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位曾被苦难的生活压弯了腰的农村妇女,如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蜜蜂、生猪养殖,烟叶种植、袋栽香菇等多种产业脱贫“套餐”,是县局(营销部)扶贫工作队为张立凤量身定做、措施精准到户的产业脱贫规划。张立凤和丈夫相互扶持,养大了儿女,做大了产业,走上了小康路。
“家乡变化太大了,在家也能发展致富,还能孝敬父母,享受家的温暖……”张立凤的儿子小望笑容有些腼腆。疫情过后,杨家岭村留住了这个先前只想逃离山村的小伙子。
一路行来,杨家岭村家家户户笑声不断,男女老少笑脸相迎。这个深藏于大山深处、曾一贯寂寞冷清的小山村正变得生机勃勃,它趁着时代的东风,在保康烟草人的帮扶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崭新的山中岁月!
笑容深处的杨家岭村,只是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画卷中的一个缩影,它让人惊艳,也让人感动……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