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记经常上门来嘘寒问暖,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国家的政策和烟草公司的帮扶。”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校场村四组村民全光明喜笑颜开地说道。
全光明口中的“周书记”,是朝天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驻校场村的第一书记周继坤,他也是全光明的帮扶责任人。
年过七旬的全光明,体弱多病,膝下无儿无女,平时与老伴在家靠种粮、种菜勉强维持生计。“朴素的衣服打着一层层补丁,破烂的布鞋外露着大脚趾,简陋的瓦房家徒四壁……”周继坤还记得2014年初第一次见到全光明的情景。
“一定要帮老两口尽快脱贫,让他们过上安乐祥和的晚年。” 周继坤暗暗下定决心。
要脱贫还得先从改善基础生活条件着手。2017年3月,周继坤为全光明争取到了2.5万元的D级危房改造资金,他在第一时间亲自上门将好消息告诉了老人。
全光明得知这个消息时悲喜交集,一边连声感谢一边暗暗叹气。周继坤察觉到老人的顾虑,经过一番询问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全光明家山高路远,搬运建筑材料需要一大笔人工费,仅靠危房改造资金是不够的。
于是,周继坤便寻思着该如何解决老人担心的问题,“不能再产生其他费用了,得帮全光明将建材搬过去。” 周继坤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区局(分公司)报告,很快,一场帮全光明搬运建材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起来。
“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又遇到了这么好的帮扶责任人,我有信心一定会成功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新房落成的那天,全光明内心的感激溢于言表。
在周继坤的关怀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全光明2017年底如期脱贫摘帽。由于出色的帮扶工作能力,周继坤2018年初完成了由普通帮扶责任人向第一书记的转变。
“全叔,这是给你量身定制的脱贫巩固计划,你快收好,年底要按照这个计划表对照算账哦。”周继坤再次入户给全光明规划产业。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周继坤时常奔波在校场村的乡间小路上,不是在田间地头帮贫困户干农活,就是在巷道院落与村民们拉家常。
今年3月,在制定全村巩固脱贫成果计划过程中,周继坤发现,往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因为受疫情影响被滞留家中,一时间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个别家庭陷入了返贫危机。
周继坤组织村社反复商榷,最终找出破题之策,他决定充分利用村里地域优势和政策优势,一方面让贫困户自主种植核桃、小花生和养殖蜂蜜,扩大增收产业。另一方面依靠校场村水井湾核桃产业示范园和草莓产业园,解决滞留家中的劳动力,以此解决因疫情带来的务工难问题。
在周继坤的悉心规划下,贫困户今年的增收产业收成见好,可销路问题也随之而来,“老周啊,今年油菜籽正在收割了,卖给哪个啊?”“周书记,你前几年给我规划的核桃,今年全面挂果了,怎样将它变成钱嘛。”
校场村的老百姓早已把周继坤当成了自己人,大家纷纷找到他商量对策,周继坤也立即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愁销路。
有困难找组织,周继坤向区局(分公司)作了情况报告,随即一场“上门收集+集中认购”的“以购代扶”帮扶活动开展起来。2020年共认购贫困户油菜籽1000余斤,核桃、花生各170斤,蜂蜜30余斤,总价值达1万余元,有力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家庭经济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巩固了帮扶村脱贫攻坚成果。
虽有单位统一收购作为后盾,但周继坤也没闲着。他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网络平台为贫困户的农产品“代言”,还利用自身资源,动员身边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山货”,切实解决了贫困户销售难题。
“周书记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年初疫情严重的时候,他还陆续帮忙代购了300多斤草莓呢!”承包校场村草莓园的一位贫困户对周继坤感激不已。
从一名普通党员到帮扶责任人,最后成长为朝天区优秀第一书记,周继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用真心为民和真情帮扶践行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只要组织需要,只要校场村的老百姓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面临2020年全面脱贫后的打算,周继坤坚定地说。
编辑: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