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主管 中国烟草总公司传媒中心主办
首页加入收藏订阅中心
资讯搜索

中国烟草传媒网投稿邮箱:echinatobaccotg@126.com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四川凉山会东县:绿叶蜕变金叶,山乡焕发生机

2025-04-2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字体:+ -

凉山会东县嘎吉镇响水村,是烟叶主产区之一 邹森 摄

目光越过近处的山坡,更高的大山叠出几层分峙于左右——右山高处的林间隐约透现蜿蜒的公路,每天有客车往返县城;左山退得远却还要高耸,山巅的输电铁塔散发着金属的光亮。

这里是四川省西南边,人们习惯把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称为“金边银角”,乌东德镇又是会东县的边缘。闻名的金沙江把大山分隔开,它也成为川滇两省的分界。

山下,正是乌东德水电站。作为金沙江下游四座巨型电站的第一个梯级水电站,乌东德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2020年6月29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21年7月前将全部建成投产。

绿色的江水涌动“绿色引擎”。

山上,另一种绿色则是农民的“金色财富”——当绿色烟叶蜕变为金色烟叶时,欢声笑语回荡山间。

“夏天的时候绿色铺满整个山地,那才好看哟!”高庆华似乎还陶醉在忙碌的夏季和收获的秋季,“农民忙惯了,空闲都没觉得有啥子好耍的。”

大山深处矗立新房

1月21日,农历腊八节刚过,金沙江峡谷冬阳高照,仿如春天。身着藏青色单薄西服的高庆华谈起一年的收入,喜笑颜开。40亩烟地, 32万元收入。“这十年当中,周围团转,要说比我多的,确实没得。”

冬日,近处是四川省会东县乌东德镇,对面是云南省禄劝县乌东德镇 何万敏 摄

青龙山村地处干热河谷,多为起伏山地。过去只种苞谷、土豆,生活拮据。“那时苞谷4角钱一斤,种七八亩地的苞谷还不如一亩烤烟。”51岁的高庆华种烟20多年,记得“开始太费力,思想还在种苞谷。种苞谷轻松,但没有收入。”海拔2000米一带的山地却适宜种烟,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淀,阳光照射好有利于叶绿素生长。“烟叶的长势太好,人一进烟地都看不到人。”高庆华站起来比划着高度,他身高1.70米。

“但是懒不得!要把烟种好,还是要有农家肥。过年前后,就要把农家肥腐熟,栽烟时做底肥,苗子一尺深时,还要用水施提苗肥,几天就长起来了,不能一次性放干得下去,会辣断根,只要地头的烟叶是好的,烤烟百分之百好。” 高庆华有经验,讲起来头头是道,“烤烟集中两个月时间。6点钟天亮就下地,把烟叶采摘回来,中午有点热时就用烟夹扎烟叶,扎完就往烤房里挂,装满就接着开烤,一般用五六天烤完一房。”5间烤房连轴转,虽然用生物质燃料、电脑控制温度和用料烤烟,但是因为烤烟种得多,忙不过来,还得请两个小工帮忙,包吃住每天另给工钱160元。

高庆华全家7人,除了孙儿孙女在校读书,5个强劳力都为种烟辛勤劳作。

2019年,他把老房子拆了修建成占地500平方米、四层楼的新房。“花了70多万元,”如果不是路途远,建筑材料运费贵,还可以节省一些。忙里忙外节省不到,高庆华买有一辆SUV车,儿子高加银也有一辆,“儿子的车比我的好”;还有摩托车,“三轮车是专门去地头拉烟的”。5年前,他还以70万元的价格在镇上买有一间门市和一间住房,“门市租给别人开馆子,租金一年1万元;小女儿在镇小学代课,也就住在那儿。”

每到仲夏,烟叶长势喜人 邹森 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都不会相信在偏远的高山,密集地矗立着各式各样的小楼房。仅青龙山村七组23户,近年家家都改建新建了房屋。

“没有烤烟的话,要修几栋楼房完全是做梦。”高庆华感慨。

全国优质烟叶第一县

与烟叶种植大户高庆华创富的经历类似,陈开兴2020年的烤烟种植面积和年收入两项,分别是80亩和40万元。会东县鲹鱼河镇长鱼村四社离县城只有十几公里,仍属二半山区,过去苦不堪言。“如今靠种烟,这个社的农户最少收入都有9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陈兴龙说。

年轻时的陈开兴不甘贫困,去攀枝花市米易县打工,“一个半月,挣了200元钱,只是把生活开起走了。”那时候,山下的白塔社开始种烟,农民收入节节攀升。陈开兴从此抛弃外出打工的想法,一心一意种烤烟,一种就是30多年。

他把近年获得的各种奖牌和荣誉证书,放在客厅的大电视机旁边最显眼处:2015年12月,凉山州委、州政府“2015年烟叶生产先进烟农”;2018年,会东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烤烟大王”;2019年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全省十大种烟状元”;2020年6月,“红塔银行·香金融杯”第一届全国烟农增收创富大赛金奖。

“农民很现实,有收入他不抵抗;根据时代转变观念,自己都晓得把地用来种烤烟。” 陈开兴高兴的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会东县乌东德镇青龙山村七组,烟农建起新楼房 邹森 摄

来自乌东德镇政府的数据显示,2020年有2408户烟农,种烟面积34479亩,烟农收入1.62亿元。这一年,会东全县烟农收入10.6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34亿元。

更大的优势是生产品质。在2013年全国烟叶综合质量评价中,会东烟叶荣获清甜香最突出、烟气飘逸程度最显著、品质得分最高“三最”好评;2016年会东县获评四川省烟叶最好产地。

2020年10月,全国烟草行业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会在凉山召开。会东县千方百计实现烟农增收,为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广受好评。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前,凉山州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会东县2016年脱贫,此后巩固提升,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烟叶助力。据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公司统计,2005年以来,烟草行业对会东县配套投入8.25亿元,用于烟水烟路、沟渠管网、土地整理、农业机械等八大生产基础设施;不仅如此,“十三五”期间烟草行业对会东县烟区育苗物资、大田物资、农药、专业化分级、专业化服务、烟区公路维护等生产补贴资金,共计6.45亿元。

农业生产基础夯实,金叶焕发土地生机。

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会东县是山区,山地种植其他农作物价格不稳定;扶持政策下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资金到位,高二半山基本依靠烤烟种植。可以说,农民离不开这项产业。”会东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贺连强分析。

会东县高原山地立体气候特色鲜明,无霜期279天,年均日照数2323小时,年降水量1066毫米,具有生产优质清甜香型烟叶的先天基础和自然生态条件。可是,烟叶生产不单是一项体力活,还是一项技术活。

会东县山地原生态特质烟业生产基地嘎吉核心示范区 邹森 摄

高庆华深有体会。以施肥为例,“公司配给的生产物资套餐,包括基肥、追肥、油枯、地膜、生态有机肥五种。”按照平衡施肥方案,每亩需要复合肥45公斤、硝酸钾15公斤、油枯20公斤、生态有机肥50公斤,农民按每亩318元购买,不足部分由烟草公司补贴。当然,这当中并不包括前文他提到的自备农家肥。

科技手段贯穿到烟叶生产从育苗到烘烤的全过程。是绿色生产方式确保了烟叶质量的可持续。“绿色防控技术,针对病虫害的防治;回收废旧地膜,实施面源污染治理;育苗盘、农药包装物等回收,避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贺连强长期在基层站点工作,对烟叶生产熟悉。

在乌东德镇附近的新马烟叶收购站,工人们正在为土地综合利用忙碌。平时只有13名员工的会东县最大收购站,每年8月底至10月底,迎来繁忙的两个月。“热闹时有上百人哟。”收购站站长朱勇介绍。收购根据公司与农户签订的生产合同排列日程,烟农和收购站都有条不紊地交售和收购,避免打拥堂。“定时收购明确到分钟,我赶拢,收购员也收得快。”高庆华等烟农谈起这点,非常满意。

金叶,农民增收的希望 邹森 摄

51个收购站(点),覆盖全县19个乡镇。

2020年,会东县烟叶收购量、烟农收入、均价、上等烟比例4项指标,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烟叶产量实现全国“六连冠”。

“凉山州是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会东县是全国优质烟叶生产第一县,烟叶产业的步伐走得非常坚实。”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总经理郭明全,看重会东县烟叶生产规模、质量效益,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

一片金色的烟叶,伸展开富民的希望。

从绿叶到金叶,已是会东县“烟农增收离不得、巩固脱贫缺不得、乡村振兴少不得、财政增税弱不得”的富民产业。

编辑:张晓燕

∧  返回顶部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出版发行

2024-10-15 来源: 《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

10月15日,《中国烟草》2024年第20期(总第779期)出版发行。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分别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认真传达学习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本期“特稿”栏目报道相关会议精神,推动行业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赋能美丽乡村,助力全面振兴。本期“专题”栏目回顾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国烟定点帮扶调研足迹,刊发本刊编辑部文章《做好“大文章”  共绘“振兴卷”》等一组稿件,展示行业强农惠农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紧盯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验收。本期“专稿”栏目刊发国家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捷在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验收工作行业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当前,行业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本期“学习”栏目刊发内蒙古、西藏区局(公司)和广东中烟主要负责同志的交流文章,并邀请广州市局(公司)、呼和浩特市局和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进行交流。

以责任为“笔”,用服务着“墨”。本期“关注”栏目刊发本刊调研组文章《格局打开 共赴山海》,展示青海烟草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工作,以及大连、福州市局(公司)做好中秋、国庆“双节”卷烟销售的报道。

最美是金秋,收获正当时。眼下,全国烟区随处可见忙碌的秋收景象。烟叶采摘、烘烤、收购如何提效率、优服务?本期“视点”栏目走近湖南、广东、江西烟区,喜看基层一线新气象。

更多精彩看点,敬请关注《中国烟草》杂志及中国烟草资讯网、“中国烟草资讯”微信公众号。

编辑: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