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到西南的玉溪工作的8年,不仅丰富了他的实践经验,扎了根,还对这片土地和人有了深厚的情感。
凭借所学精髓、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他先后主持承担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重点科技计划项目7项,参与行业重大专项“云南植烟土壤保育”“云南雪茄烟叶种植开发”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卜令铎说,他在玉溪感受到农民的淳朴和善良,也体验到他们劳作的辛苦。他将一如既往,推动玉溪雪茄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未来5年,促进玉溪为云南乃至全国雪茄烟种植开发提供玉溪方案和玉溪信心。
栽植恩深雨露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网站上,14年前,卜令铎就是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委员会研究生第四支部书记。算起来,那时候,他26岁。其本身,就是一棵好苗子。

祖籍山东,在黑龙江长大,在东北农业大学读农学本科,而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研、读博的卜令铎,所学的是种子工程学、植物营养学。学术研究的对象是玉米,他没有想到,会到玉溪“解读一片烟叶”。
卜令铎还在学校时,在黄土高原上做小麦、玉米栽培实验,他主要负责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和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潜力挖掘。他有两个导师,一个是生态学,一个是植物营养学方面。这两个导师无论是做人的朴实还是做事的认真,都让他颇为感触。
有一次,他们在田间做实验,进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收集。导师坐在外面的小板凳上看完他们的装置后,随手掏出一张纸,写满了整整一页的各种公式,进行推算。看了实际装置,就能够计算出参数,明确怎么改,让他知道了什么才叫真正的科学精神。
“五十多岁的老专家,对公式记得那么清晰,说明基本功底太扎实,给我的震动太大了。和他们聊天,知道他们那个年代没有电脑,统计图只能手工算,绘图用坐标纸,一个点一个点去画,我们现在一秒钟能够点出来的图,他们要算好几天。所以,过去搞科研不仅辛苦而且非常艰难。我们现在的条件太好了,但我需要秉承导师给我的灵魂震撼,要有扎实的功底,淡泊名利,有所追求,且能吃苦耐劳,用所学,为民增利。”
天光云影共徘徊
2014年1月,卜令铎进入云南省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工作,迅速转换角色和研究方向后,进入市局(公司)高端特色优质烟叶研发团队。

他从土壤出发,测量烟叶各个阶段的养分需求规律,系统梳理玉溪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制定《玉溪烟叶生产模块化施肥技术规程》企业标准,实现烟田模块化施肥、分类定制精准管理。针对局部山地烟区烟叶产质量提升困难问题,定向开发“山地烤烟根际微域调控剂”,有效缓解了烤烟根系发育不良问题。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知识产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2017年,卜令铎获评玉溪市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相继,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参编著作一部,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
卷舒开合植“茄芯”
促进中式雪茄发展,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从战略高度进行的系统谋划,并启动实施了国产雪茄烟叶开发与应用重大专项,将中式雪茄发展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南省局(公司)明确,要把云南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雪茄烟叶生产基地。卜令铎成为云南雪茄烟种植开发先行者和科技攻关负责人。
2018年,卜令铎率先投入到玉溪雪茄烟叶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试种工作中。
“其生长规律、养分需求规律、田间合理长相、后期工艺都与烤烟完全不一样,差异较大。种植烤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完全依靠种植烤烟的经验,是种不成雪茄的。”卜令铎说,他们相当于摒弃之前所学经验,开始全新的探索。
他们到海南雪茄研究院学习,充分收集印尼 、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等产地资料,实地调研、观摩国内雪茄产区技术设施,向老一辈专家请教之后,在元江县开展50亩6个品种的雪茄试种研究,初步探索了雪茄烟叶种植栽培关键技术环节,雪茄烟叶调制工艺流程。
“在其他辅助设施、条件没有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完全用人工,没有想到雪茄的投入这么大,类似于种黄金。”卜令铎说,这不适合云南的种植投入,必须要改进。
2019年,他们在元江、新平两县持续开展55亩雪茄烟试种示范。卜令铎扎根驻点一线,全程跟踪观察雪茄烟田间生长和烟叶晾制、发酵过程,详细记录雪茄烟叶栽培和调制技术参数,努力对设施设备进行改进,提出采取自动化晾烟模式,筛选出适宜的茄衣品种1个,茄芯品种1个,基本掌握了茄衣和茄芯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明确了雪茄烟叶施肥量、烟叶晾制温湿度、烟叶发酵等技术参数范围,初步形成了玉溪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规程。
2020年,雪茄烟叶开发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卜令铎作为科技项目负责人,全程坚守烟田,开展各种对比试验,制定了《玉溪市雪茄烟种植开发技术体系》。
2021年,玉溪雪茄烟叶全面转入规模化开发阶段,为保障500亩雪茄烟叶质量稳定,在市局(公司)党委的强力推动下,卜令铎及其雪茄烟叶规模化开发团队,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历经4个月,立项设计开发了包含地块网格化、技术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措施任务化、信息数字化、监控智能化、过程可视化的“数字雪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于5月上线应用。平台以技术任务落实和考核贯穿全程,融合大数据库构建、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实现大田生产、烟叶晾制、发酵和分级的数字化管理,以及烟叶质量可追溯。
为进一步提高雪茄烟叶晾制均质化程度和操作安全性,大幅降低人工投入,他带领科技项目团队自主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座雪茄烟机械化、自动化晾房,实现晾制环境精准控制、烟叶质量均一、消除安全隐患,雪茄烟叶晾制质量显著提高。
作为技术员,卜令铎注重的是“文章要写在大地上”。在江川区和新平县蹲点服务烟叶生产技术的2019年和2020年,他帮助解决了因季节性干旱、轮作不充分导致的烟叶病虫害区域爆发、根系发育不良等实际生产问题,有效解决了生产技术落实中的实际问题。
今年,玉溪雪茄种植计划1650亩,卜令铎又开始奔走于每一块烟田地块。
编辑:邢忠敏